用于发动机的加机油管组件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3627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加机油管组件及设有该加机油管组件的发动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加机油管组件包括加机油管、管盖和机油导管,所述加机油管和所述管盖能够配合连接,所述机油导管设于所述加机油管的内部并能够与所述加机油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机油导管上还设有能够与所述管盖相连接的连接单元。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加机油管组件及设有该加机油管组件的发动机,能够通过控制机油导管伸出并超过皮带位置,从而使机油加注口与皮带处于不同位置,防止机油加注过程中滴落到皮带上并造成皮带的打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发动机的加机油管组件及发动机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加机油管组件及设有该加机油管组件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客车行业受结构布置空间的限制,加机油管通常布置在发动机的前端。现有技术方案中,普通的加机油管在售后保养时,需要借助专用的工装(漏斗、导管等)进行机油加注,在加油加注完成后,还需等待一段时间,保证机油全部流进加机油管,才能避免残存的机油滴落。加机油管管盖采用外螺纹,加机油管采用内螺纹进行配合。由于普通的加机油管在售后保养时,需要借助专用的工装(漏斗、导管等)进行机油加注,工装多次使用(放入地上等不干净的地方),极易造成污染,影响机油的清洁度。客户自己加注机油时,没有工装也不方便。同时若在机油加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有油液滴落在皮带上时,会造成皮带打滑的现象。当出现皮带打滑时,轮系驱动的水泵、风扇、发电机等一些列零部件可能无法正常工作,造成一系列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加机油管组件,其中包括加机油管、管盖和机油导管,所述加机油管和所述管盖能够配合连接,所述机油导管设于所述加机油管的内部并能够与所述加机油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机油导管上还设有能够与所述管盖相连接的连接单元。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加机油管组件,所述加机油管的内壁设有用于所述机油导管滑动的导向槽,所述加机油管的内壁还设有用于对所述机油导管的滑动距离进行限位的限位槽。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加机油管组件,所述机油导管为半圆形筒体结构,所述机油导管的顶部设有半圆形的挡油板,所述挡油板的板面中心设有用于所述连接单元穿过的半圆形通孔,所述机油导管的外侧面的两侧边缘位置设有用于与所述导向槽相配合的凸缘,所述机油导管通过所述凸缘与所述导向槽配合连接从而能够在所述加机油管内滑动,所述机油导管的外侧面的底部还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槽配合连接的限位块。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加机油管组件,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机油导管的内壁上设有半圆弧型的定位槽,所述固定部能够内设于所述定位槽中从而使所述机油导管和所述连接单元相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相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通过球形连接头与所述管盖相连接,所述管盖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球形连接头相配合的球形槽。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加机油管组件,所述固定部的两端的端面还设有用于对所述连接单元进行拆卸的拆卸孔。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加机油管组件,所述球形连接头为弹性球。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加机油管组件,所述连接部为弹性链条。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加机油管组件,所述加机油管的外侧面设有外螺纹,所述管盖的内壁上设有能够与所述加机油管的外侧面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加机油管组件,所述管盖的内壁的顶部还设有密封圈。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设有上述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加机油管组件。通过使用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加机油管组件及设有该加机油管组件的发动机,能够通过控制机油导管伸出并超过皮带位置,从而使机油加注口与皮带处于不同位置,防止机油加注过程中滴落到皮带上并造成皮带的打滑。通过使用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加机油管组件及设有该加机油管组件的发动机,机油导管可滑动的设置在加机油管的内部,在机油加注完成后,能够缩于加机油管的内部进行存放,节省了布置空间,使发动机的布置结构更加紧凑。通过用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加机油管组件及设有该加机油管组件的发动机,将机油导管设置为半圆形筒体结构,并在其顶部设有半圆形的挡油板结构,可将其代替为机油加注时的工装使用,无需准备专用的加机油工装,省时省力。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加机油管与管盖分开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实施例的加机油管与管盖配合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实施例与机油导管相配合的加机油管的顶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实施例的机油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实施例的连接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10:加机油管、11:外螺纹、12:导向槽、13:限位槽;20:管盖;30:机油导管、31:凸缘、32:限位块、33:定位槽、34:挡油板;40:连接单元、41:固定部、42:连接部、43:拆卸孔、44:球形连接头;50: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加机油管10与管盖20分开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实施例的加机油管10与管盖20配合时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加机油管组件包括加机油管10、管盖20和机油导管30。加机油管10和管盖20能够配合连接,机油导管30设于加机油管10的内部并能够与加机油管10的内壁滑动连接,机油导管30上还设有能够与管盖20相连接的连接单元40。采用这种结构,由于连接单元40设于加机油管10的内部,当管盖20从加机油管10上旋出时,设于加机油管10的内部的连接单元40能够避免管盖20掉落至地面上。当管盖20与加机油管10配合安装时,设于加机油管10内部的连接单元40具有节省空间的优点,能够避免生产装配时连接单元40缠绕到其他零件并损坏其他零件,避免工作时连接单元40受到磨损,增大连接单元40的使用寿命,提升产品外观质量,提升产品档次和形象。通过使用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加机油管组件及设有该加机油管组件的发动机,能够通过控制机油导管伸出并超过皮带的位置,从而使机油加注口与皮带处于不同的位置,防止机油加注过程中滴落到皮带上并造成皮带的打滑。图3为图1中实施例与机油导管30相配合的加机油管10的顶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实施例的机油导管3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加机油管10的内壁设有用于机油导管30滑动的导向槽12,加机油管10的内壁还设有用于对机油导管30的滑动距离进行限位的限位槽13。机油导管30为半圆形筒体结构,机油导管30的顶部设有半圆形的挡油板34,挡油板34的板面中心设有用于连接单元40穿过的半圆形通孔。机油导管30的外侧面的两侧边缘位置设有用于与导向槽12相配合的凸缘31,机油导管30通过凸缘31与导向槽12配合连接从而能够在加机油管10内滑动,机油导管30的外侧面的底部还设有用于与限位槽13配合连接的限位块32。在本实施例中,加机油管10的外侧面设有外螺纹11,管盖20的内壁上设有能够与加机油管10的外侧面的外螺纹11相配合的内螺纹。管盖20和加机油管10之间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加机油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机油管、管盖和机油导管,所述加机油管和所述管盖能够配合连接,所述机油导管设于所述加机油管的内部并能够与所述加机油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机油导管上还设有能够与所述管盖相连接的连接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加机油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机油管、管盖和机油导管,所述加机油管和所述管盖能够配合连接,所述机油导管设于所述加机油管的内部并能够与所述加机油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机油导管上还设有能够与所述管盖相连接的连接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加机油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机油管的内壁设有用于所述机油导管滑动的导向槽,所述加机油管的内壁还设有用于对所述机油导管的滑动距离进行限位的限位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加机油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导管为半圆形筒体结构,所述机油导管的顶部设有半圆形的挡油板,所述挡油板的板面中心设有用于所述连接单元穿过的半圆形通孔,所述机油导管的外侧面的两侧边缘位置设有用于与所述导向槽相配合的凸缘,所述机油导管通过所述凸缘与所述导向槽配合连接从而能够在所述加机油管内滑动,所述机油导管的外侧面的底部还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槽配合连接的限位块。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加机油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部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磊隋鹏超金强赵婧婧刘二猛孙艳伟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