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再生装置和废气处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2565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性炭再生装置和废气处理系统,涉及活性炭再生技术领域,包括:加热容器,垂立设置,上部开口为已用活性炭进料口,下部开口为再生活性炭出料口;至少两块电极板,平行放置且垂直排列在加热容器内,用于施加电压,电极板之间的空间用于填充已用活性炭颗粒。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与已用活性炭颗粒流平行地施加电流,提高了电流和加热的均匀性。

Activated carbon regeneration unit and waste gas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性炭再生装置和废气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活性炭再生
,具体涉及一种活性炭再生装置和废气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活性炭再生的方法主要有通过施加电流进行加热,包括了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为累积方法,即将活性炭累积在面对面布置的两个垂直电极板之间,活性炭上直接施加电流。第二种为移动层方法,即活性炭填充在两个面对面垂直电极板之间且能向下移动,在活性炭颗粒向下移动的同时向其施加电流。第三种为类似于第二种的移动层方法,但为在水平面上设置垂直电极,活性炭通过该水平面流动。但是,累积方法的缺点是只能进行间歇式操作,因此该方法不适合连续再生使用过的活性炭。累积方法的另一个缺点是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材料的解吸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例如必须在解吸过程中控制施加的电压,因为在电极之间累积的各个颗粒的电阻是逐渐变化的。虽然移动层方法适合于连续再生使用过的活性炭,但它的缺点是电流以与活性炭颗粒流成直角的方式施加,因此不能均匀地施加到电极板之间流动的活性炭颗粒。这是因为活性炭颗粒的电阻在解吸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含有吸附污染物的活性炭颗粒的有效电阻值比没有吸附污染物的要高。因此,在面对面布置的两个垂直电极板之间向下流动的使用过的活性炭颗粒中上端附近电阻值比下端附近电阻值高。对两个垂直电极板施加电压时,电流偏向电极板的下端。所以,活性炭颗粒的发热多发生在电极板的下端附近。由于活性炭颗粒是向下移动的,所以热量只能传递到电极板下端附近的上部,仅在很窄的范围内产生热传递。因此,如果要已使用过的活性炭均匀地解吸附,就需要增加电极板的长度来补偿低效的热传递。这样必然需要增加设备尺寸,因此,移动层方法一般都不实用。另外,在水平面上设置垂直电极,活性炭通过该水平面流动的这种方式,在活性炭颗粒的流动通道的截面积比较小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较为均匀的加热,克服了移动层方法的需要大尺寸设备的缺陷。但是,该方法还是存在电流在相对的电极板之间向下流动的缺陷,电流的流动还是不均匀和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在已用活性炭颗粒上所施加的电流不均匀。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活性炭再生装置,包括:加热容器,垂立设置,上部开口为已用活性炭进料口,下部开口为再生活性炭出料口;至少两块电极板,平行放置且垂直排列在加热容器内,用于施加电压,电极板之间的空间用于填充已用活性炭颗粒。优选地,所述电极板的端部与加热容器的内壁紧密连接。优选地,所述电极板为平板结构,垂向开设有均匀排布的通孔组件阵列,用于供加热容器内的已用活性炭颗粒由上而下垂直通过。各个电极均匀地设置有多个开口或通孔足够大以使用过的活性炭颗粒通过,然后让用过的活性炭颗粒向下流动,同时用颗粒填充柱子,同时向电极施加电压到加热用过的活性炭。优选地,所述通孔组件中孔的上开口处的总面积占电极板总表面积的至少25%。优选地,所述通孔组件包括:垂壁通孔,具有垂直的孔壁,用于连通电极板的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和/或上锥度开口,具有上大下小的锥形孔壁,连接在垂壁通孔的上端;和/或下锥度开口,具有上小下大的锥形孔壁,连接在垂壁通孔的下端。优选地,所述通孔组件还包括:空心管,上端口连接在电极板的下底面上,与垂壁通孔连通。优选地,所述电极板包括:芯杆和至少两根杆;芯杆的两端与加热容器的内壁紧密连接,至少两根杆对称且均匀的阵列排布在芯杆两侧,杆的一端与芯杆紧密连接,另一端与加热容器的内壁紧密连接,杆与杆之间的间隙用于供加热容器内的已用活性炭颗粒由上而下垂直通过。优选地,所述杆与杆之间的间隙的上开口处的总面积占与上开口处同一平面上的电极板和间隙的外边缘所围面积的至少25%。优选地,还包括:绝缘隔板,设置在相邻两块电极板之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废气处理系统,包括:活性炭吸附装置和上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活性炭吸附装置安装连接在活性炭再生装置上部,活性炭吸附装置下部设有待处理废气入口,上部设有净化气体出口,顶部设有活性炭投入口,底部设有已用活性炭出口,用于废气从待处理废气入口输入,上升过程中经活性炭颗粒废气吸附后从净化气体出口排出,经废气吸附后的已用活性炭颗粒从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已用活性炭出口连续输出到活性炭再生装置内;活性炭再生装置用于从已用活性炭进料口连续接收从活性炭吸附装置输出的已用活性炭颗粒,对电极板施加电压将已用活性炭颗粒流施加同向电流进行加热解吸附处理后,从再生活性炭出料口输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和废气处理系统,通过使已用活性炭颗粒通过具有至少一对垂直间隔的电极板的加热容器来加热已用活性炭颗粒,通过与已用活性炭颗粒流平行地施加电流,提高了所施加电流的均匀性,提高了加热温度的均匀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活性炭再生装置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电极板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电极板的另一个具体示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电极板通孔的一个具体示例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电极板通孔的另一个具体示例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电极板通孔的另一个具体示例的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电极板的另一个具体示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A-A'向的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废气处理系统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加热容器,2-已用活性炭颗粒,3-电极板,4-通孔组件,5-矩形电极板,6-通孔,7-圆形电极板,8-通孔,9-电极板,10-垂直通孔,11-上锥度开口,12-电极板,13-垂直通孔,14-上锥度开口,15-下锥度开口,16-电极板,17-空心管,18-芯杆,19-杆,19’-杆,20-芯杆,21-杆,22-废气处理系统的吸附加热柱,23-电极板,23’-电极板,24-绝缘隔板,25-冷凝器,26-倾析器,27-待处理废气入口,28-净化气体出口,29-活化气体入口,A-活性炭吸附装置,B-活性炭再生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可以理解的是,术语“已用活性炭”是指通过使用而失去其活性的活性炭。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除非上下文明确指出,否则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等意图也包括复数形式。使用“包括”和/或“包含”等术语时,是意图说明存在该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而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他组合的存在或增加。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容器(1),垂立设置,上部开口为已用活性炭进料口,下部开口为再生活性炭出料口;至少两块电极板(3),平行放置且垂直排列在加热容器(1)内,用于施加电压,电极板(3)之间的空间用于填充已用活性炭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容器(1),垂立设置,上部开口为已用活性炭进料口,下部开口为再生活性炭出料口;至少两块电极板(3),平行放置且垂直排列在加热容器(1)内,用于施加电压,电极板(3)之间的空间用于填充已用活性炭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3)的端部与加热容器(1)的内壁紧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3)为平板结构,垂向开设有均匀排布的通孔组件(4)阵列,用于供加热容器(1)内的已用活性炭颗粒由上而下垂直通过,各个电极均匀地设置有多个开口或通孔足够大以使用过的活性炭颗粒通过,然后让用过的活性炭颗粒向下流动,同时用颗粒填充柱子,同时向电极施加电压到加热用过的活性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组件(4)中孔的上开口处的总面积占电极板(3)总表面积的至少25%。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组件(4)包括:垂壁通孔,具有垂直的孔壁,用于连通电极板(3)的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和/或上锥度开口,具有上大下小的锥形孔壁,连接在垂壁通孔的上端;和/或下锥度开口,具有上小下大的锥形孔壁,连接在垂壁通孔的下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组件(4)还包括:空心管(17),上端口连接在电极板的下底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雅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国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