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再生装置和废气处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6505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性炭再生装置和废气处理系统,涉及活性炭再生技术领域,包括:加热容器,垂立设置,上部开口为已用活性炭进料口,下部开口为再生活性炭出料口;至少两块电极板,平行放置且垂直排列在加热容器内,用于施加电压,电极板之间的空间用于填充已用活性炭颗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与已用活性炭颗粒流平行地施加电流,提高了电流和加热的均匀性。

Activated carbon regeneration device and waste gas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性炭再生装置和废气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活性炭再生
,具体涉及一种活性炭再生装置和废气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活性炭再生的方法主要有通过施加电流进行加热,包括了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为累积方法,即将活性炭累积在面对面布置的两个垂直电极板之间,活性炭上直接施加电流。第二种为移动层方法,即活性炭填充在两个面对面垂直电极板之间且能向下移动,在活性炭颗粒向下移动的同时向其施加电流。第三种为类似于第二种的移动层方法,但为在水平面上设置垂直电极,活性炭通过该水平面流动。但是,累积方法的缺点是只能进行间歇式操作,因此该方法不适合连续再生使用过的活性炭。累积方法的另一个缺点是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材料的解吸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例如必须在解吸过程中控制施加的电压,因为在电极之间累积的各个颗粒的电阻是逐渐变化的。虽然移动层方法适合于连续再生使用过的活性炭,但它的缺点是电流以与活性炭颗粒流成直角的方式施加,因此不能均匀地施加到电极板之间流动的活性炭颗粒。这是因为活性炭颗粒的电阻在解吸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含有吸附污染物的活性炭颗粒的有效电阻值比没有吸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加热容器(1),垂立设置,上部开口为已用活性炭进料口,下部开口为再生活性炭出料口;/n至少两块电极板(3),平行放置且垂直排列在加热容器(1)内,用于施加电压,电极板(3)之间的空间用于填充已用活性炭颗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容器(1),垂立设置,上部开口为已用活性炭进料口,下部开口为再生活性炭出料口;
至少两块电极板(3),平行放置且垂直排列在加热容器(1)内,用于施加电压,电极板(3)之间的空间用于填充已用活性炭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3)的端部与加热容器(1)的内壁紧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3)为平板结构,垂向开设有均匀排布的通孔组件(4)阵列,用于供加热容器(1)内的已用活性炭颗粒由上而下垂直通过,各个电极均匀地设置有多个开口或通孔足够大以使用过的活性炭颗粒通过,然后让用过的活性炭颗粒向下流动,同时用颗粒填充柱子,同时向电极施加电压到加热用过的活性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组件(4)中孔的上开口处的总面积占电极板(3)总表面积的至少2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组件(4)包括:
垂壁通孔,具有垂直的孔壁,用于连通电极板(3)的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和/或
上锥度开口,具有上大下小的锥形孔壁,连接在垂壁通孔的上端;和/或
下锥度开口,具有上小下大的锥形孔壁,连接在垂壁通孔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组件(4)还包括:
空心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雅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国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