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能耗饱和活性炭再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活性炭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低能耗饱和活性炭再生装置。
技术介绍
活性炭是一种黑色多孔的固体炭质,主要成分为碳,并含少量氧、氢、硫、氮、氯等元素,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是用途极广的一种工业吸附剂,早期由木材、硬果壳或兽骨等经炭化、活化制得,后改用煤通过粉碎、成型或用均匀的煤粒经炭化、活化生产,活性炭在结构上由于微晶碳是不规则排列,在交叉连接之间有细孔,在活化时会产生碳组织缺陷,堆积密度低,比表面积大。现有的在对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一般都是用活性炭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吸附处理,为了使活性炭充分利用,很多情况下会将活性炭回收再利用,而回收后的活性炭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其表面易被污水进行粉化,粉化后的活性炭很难再次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能耗饱和活性炭再生装置,其具有将活性炭粘在载体的表面,实现循环式的对污水进行处理,同时避免活性炭在使用过程中被粉化,便于活性炭可再次回收利用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能耗饱和活性炭再生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通有排污管(3),所述排污管(3)的下方设置有污水箱(4),所述第一箱体(1)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箱体(2),所述第一箱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旋转机构,且旋转机构包括有电机箱(5),所述电机箱(5)的下表面与第一箱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n所述第二箱体(2)的两侧内壁设置有循环装置,且循环装置包括有功能管(6),所述功能管(6)的内壁与第二箱体(2)的内壁固定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能耗饱和活性炭再生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通有排污管(3),所述排污管(3)的下方设置有污水箱(4),所述第一箱体(1)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箱体(2),所述第一箱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旋转机构,且旋转机构包括有电机箱(5),所述电机箱(5)的下表面与第一箱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箱体(2)的两侧内壁设置有循环装置,且循环装置包括有功能管(6),所述功能管(6)的内壁与第二箱体(2)的内壁固定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能耗饱和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的下表面和第二箱体(2)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7),所述第一箱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污水管(8),所述第一箱体(1)的外表面铰接有开关门(9),所述开关门(9)的截面呈透明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能耗饱和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箱(5)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吸音板(51),所述电机箱(5)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52),所述伺服电机(52)的型号为直流伺服电机(52),所述伺服电机(5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传动轴(53),所述传动轴(53)的外表面贯穿并延伸至第一箱体(1)的内部,所述传动轴(5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圆柱桶(5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能耗饱和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桶(54)的截面呈网格形状,所述圆柱桶(54)的下表面开设有圆孔(55),所述圆柱桶(54)的内部滚动连接有载体球(56),所述载体球(56)的外表面与圆孔(55)的内壁相适配,所述载体球(56)的外表面设置有活性炭,多个所述圆孔(55)以圆柱桶(54)的轴线为阵列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第一箱体(1)的内壁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一平,张文韬,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碧之源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