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座骨架及座椅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678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座骨架及座椅骨架,属于车辆领域。该座骨架包括:两组边板组件,沿所述车辆座椅的横向对称布置;和横管组,沿所述车辆座椅的横向延伸且搭接于所述两组边板组件之间,其中,每组所述边板组件包括:下边板,沿所述车辆座椅的前后方向延伸;和上边板,其一端与所述车辆座椅的靠背骨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下边板靠近所述靠背骨架的一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包括上述座骨架的座椅骨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座骨架的座椅骨架能够有效提高其整体的刚度,并且能够避免共振现象对乘车造成的不适。

A Seat Frame and Seat Frame for Vehicle Sea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座骨架及座椅骨架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座骨架及座椅骨架。
技术介绍
车辆座椅内部设置有用于支撑其外部机构的骨架结构,该骨架结构包括位于座垫下方的座骨架和位于靠背后部的靠背骨架,座骨架和靠背骨架之间通过连接轴相连使得两者可以相对转动。目前顺应国家整车节能环保的需求,整车采用轻量化设计,部分车辆的发动机改为更节能的三缸发动机,因此需要提高整车座椅的刚度。现有的座骨架的刚度设计通常还是针对于原有的发动机所设计的,如图1所示,现有的座骨架通常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座边板10’,每个座边板10’下部设置有用于与滑轨固定连接的座下支架11’,用于支撑整个座骨架。上述这种结构的座骨架的刚度已经不能满足三缸发动机对其的刚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座骨架,能够有效提高其整体的刚度。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高车辆座椅的模态值,以避免共振现象对乘车造成的不适。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座骨架,包括:两组边板组件,沿所述车辆座椅的横向对称布置;和横管组,沿所述车辆座椅的横向延伸且搭接于所述两组边板组件之间,其中,每组所述边板组件包括:下边板,沿所述车辆座椅的前后方向延伸;和上边板,其一端与所述车辆座椅的靠背骨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下边板靠近所述靠背骨架的一端相连。可选地,所述上边板的厚度设置成大于所述下边板的厚度。可选地,所述上边板和所述下边板在连接处互相搭接并通过紧固件相连。可选地,所述下边板的下侧配置成两端向下凸起、中部向上凹陷的形状,所述下边板凸起的两端的底部用于与所述车辆座椅的滑轨相连。可选地,每个所述下边板的内侧均设有一侧加强板,所述侧加强板靠近所述上边板设置。可选地,所述侧加强板与所述下边板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可选地,所述横管组包括:加强横管,搭接于两个所述下边板的前侧。可选地,所述加强横管为空心圆管且与所述下边板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可选地,所述横管组还包括:座横管,设置于所述下边板的靠近与所述上边板连接处的位置;和前横管,设置于所述下边板的前侧顶端。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骨架,包括靠背骨架、滑轨和上述任一种的座骨架,所述座骨架的所述上边板的一端与所述靠背骨架相连,所述座骨架的所述下边板的下侧与所述滑轨相连。本技术的用于车辆座椅的座骨架,将现有技术中座边板加座下支架的结构改为上下连接的上边板和下边板结构,能够有效提高车辆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刚度,有利于车辆座椅的整体刚度的提高。进一步地,将座骨架由原来一体式的座边板改为现在的分体式的上边板和下边板,减小了单独的零件的大小,便于模具的开发。并且分体式设置的上边板和下边板可以分别设置其尺寸,例如其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进而满足其具体的工况要求。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座骨架通过设置分体式的下边板和上边板,同时增设了侧加强板和加强横管,使得整个座椅骨架的模态值提升了2Hz以上,有效避免了发动机产生振动时座椅骨架产生共振现象,避免了乘员在长时间坐车后产出恶心等身体不适,提高了整个座椅的舒适性。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座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座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座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座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座骨架100,其一般性地可以包括两组边板组件10和横管组20。两组边板组件10沿车辆座椅的横向对称布置。横管组20沿车辆座椅的横向延伸且搭接于两组边板组件10之间。每组边板组件10包括下边板11和上边板12。下边板11沿车辆座椅的前后方向延伸。上边板12的一端与车辆座椅的靠背骨架200相连(参见图3),另一端与下边板11靠近靠背骨架200的一端相连。本实施例的用于车辆座椅的座骨架100,将现有技术中座边板11’加座下支架12’的结构改为上下连接的上边板12和下边板11结构,能够有效提高车辆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刚度,有利于车辆座椅的整体刚度的提高。进一步地,将座骨架100由原来一体式的座边板11’改为现在的分体式的上边板12和下边板11,减小了单独的零件的大小,便于模具的开发。并且分体式设置的上边板12和下边板11可以分别设置其尺寸,例如其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进而满足其具体的工况要求。可选地,上边板12的厚度设置成大于下边板11的厚度。一般情况下,座骨架100的在与靠背骨架200连接处的受力情况比其他地方严峻,因此在设计时可以将上边板12的厚度设置成大于下边板11的厚度,也就是说在增加强度时可以只加强上边板12处的厚度,而不需要增加整个座边板11’的厚度,因此本实施例有利于轻量化设计。一个实施例中,上边板12和下边板11在连接处互相搭接并通过紧固件相连。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上边板12搭接在下边板11的外侧,在两者搭接的重叠位置处设有多个连接孔101,用于穿设紧固件,例如螺栓或铆钉,以将上边板12和下边板11连接在一起。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座骨架100的上边板12的上端于靠背相连,下边板11的下侧于滑轨300固定连接。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下边板11的下侧配置成两端向下凸起、中部向上凹陷的形状,下边板11凸起的两端的底部用于与车辆座椅的滑轨300相连。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下边板11的下侧的两端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座下支架12’(参见图1),该凸起的两端底部设置有安装孔102,用于穿设紧固件以将座骨架100连接于车辆座椅底部的滑轨300(参见图3)。本实施例将现有技术中座边板11’和座下支架12’的连接方式改成一体式的下边板11,能节省了零件的数量。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个下边板11的内侧均设有一侧加强板30,侧加强板30靠近上边板12设置。可选地,侧加强板30与下边板11通过焊接相连。如前,上边板12与下边板11连接处通常需要更高的强度,在此处增加侧加强板30有利于加强该位置的强度,同时侧加强板30的设置可以增加座骨架100的侧向刚度。如图2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横管组20包括加强横管21,搭接于两个下边板11的前侧。可选地,加强横管21为空心圆管且与下边板11通过焊接相连。通过在两个下边板11的前侧搭接加强横管21,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座骨架100的侧向刚度。将加强横管21设置成空心圆管的形状可以在加强其刚度的同时,尽量减轻其重量。侧加强板30和加强横管21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只需要在原先骨架焊接工装的基础上增加定位即可,简单易生产。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横管组20还包括座横管22和前横管23。座横管22设置于下边板11的靠近与上边板12连接处的位置。前横管23设置于下边板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座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边板组件,沿所述车辆座椅的横向对称布置;和横管组,沿所述车辆座椅的横向延伸且搭接于所述两组边板组件之间,其中,每组所述边板组件包括:下边板,沿所述车辆座椅的前后方向延伸;和上边板,其一端与所述车辆座椅的靠背骨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下边板靠近所述靠背骨架的一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座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边板组件,沿所述车辆座椅的横向对称布置;和横管组,沿所述车辆座椅的横向延伸且搭接于所述两组边板组件之间,其中,每组所述边板组件包括:下边板,沿所述车辆座椅的前后方向延伸;和上边板,其一端与所述车辆座椅的靠背骨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下边板靠近所述靠背骨架的一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板的厚度设置成大于所述下边板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板和所述下边板在连接处互相搭接并通过紧固件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边板的下侧配置成两端向下凸起、中部向上凹陷的形状,所述下边板凸起的两端的底部用于与所述车辆座椅的滑轨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座骨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鹏解胜凯贾飞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