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4,5-三氟-2’-硝基联苯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06534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4,5‑三氟‑2'‑硝基联苯的制备方法,以水为溶剂,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在缚酸剂、催化剂及其配体作用下,邻氯硝基苯和3,4,5‑三氟苯硼酸反应得到3,4,5‑三氟‑2'‑硝基联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采用纯水相反应,具有绿色环保、后处理方便等优点。

A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3,4,5-Trifluoro-2'-Nitrobipheny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4,5-三氟-2’-硝基联苯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中间体合成领域,涉及一种3,4,5-三氟-2'-硝基联苯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氟唑菌酰胺是一种新型杀菌剂,由巴斯夫公司发现和生产,具有高效、广谱、持效和选择性强等优点,能够抑制孢子发芽、芽孢管伸长、菌丝体生长和孢子形成,可有效防治谷物、大豆、玉米、油菜和特种作物等的主要病害。2011年,氟唑菌酰胺首先在英国登记和上市,现已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欧盟13国、巴西和中国等国进行登记和上市,并计划引入另外50多个国家、用于100多种作物。巴斯夫,氟唑菌酰胺的年峰值销售额可达6亿欧元。合成氟唑菌酰胺的重要中间体为3,4,5-三氟-2'-硝基联苯,其制备一般以邻氯硝基苯和3,4,5-三氟苯硼酸通过偶联反应得到,现有技术中有以下报道:中国专利CN105218378报道了3,4,5-三氟-2'-硝基联苯的制备方法,在水和四氢呋喃混合溶剂中,以邻氯硝基苯和3,4,5-三氟苯硼酸为原料制备3,4,5-三氟-2'-硝基联苯。此方法的收率约86~97%,但需要高温高压反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以四氢呋喃为有机溶剂、不够绿色环保。因此,有必要对3,4,5-三氟-2'-硝基联苯的制备方法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4,5-三氟-2'-硝基联苯的制备方法,具有绿色环保、后处理方便的特点。中国专利CN105218378公开的3,4,5-三氟-2'-硝基联苯的制备方法,使用水和四氢呋喃的混合溶剂,由于有机溶剂的存在,反应结束后必须先用甲基叔丁基醚萃取,再蒸除有机溶剂和异丁醇重结晶后得到3,4,5-三氟-2'-硝基联苯,后处理过程复杂且不环保。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水为反应溶剂,并加以相转移催化剂,能够在高效制备3,4,5-三氟-2'-硝基联苯的同时,使后处理变得非常简单且环保。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4,5-三氟-2'-硝基联苯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水为溶剂,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在缚酸剂、催化剂及其配体作用下,结构式(I)所示的邻氯硝基苯和结构式(II)所示的3,4,5-三氟苯硼酸反应得到结构式(III)所示的3,4,5-三氟-2'-硝基联苯,所述相转移催化剂选自结构式(Ⅳ)所示的化合物、四丁基溴化铵和冠醚中的至少一种,其中:n选自6~20的整数,R选自C1~C12的烷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使用的相转移催化剂可以是选自结构式(Ⅳ)所示的化合物、四丁基溴化铵和冠醚中的至少一种,即:既可以是选自结构式(Ⅳ)所示的化合物、四丁基溴化铵和冠醚中的一种,也可以是选自结构式(Ⅳ)所示的化合物、四丁基溴化铵和冠醚中的两种,还可以是结构式(Ⅳ)所示的化合物、四丁基溴化铵和冠醚中的三种。当本专利技术使用的相转移催化剂包括结构式(Ⅳ)所示的化合物时,结构式(Ⅳ)中,n选自6~20的整数,R选自C1~C12的烷基。。优选的是,所述结构式(Ⅳ)中,R选自C1~C6的烷基,n选自10~16的整数。当本专利技术使用的相转移催化剂包括冠醚时,所述冠醚优选为选自15-冠-5和18-冠-6中的至少一种。对于相转移催化剂的用量,满足使反应顺利进行即可。优选的是,所述相转移催化剂的用量为0.002-0.1g/mL溶剂,即:相转移催化剂的用量相对每mL溶剂为0.002~0.1g。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相转移催化剂的用量为0.005~0.05g/mL溶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使用复合催化剂体系,使用催化剂和催化剂配体。所述催化剂,优选为钯催化剂。所述催化剂配体,为能够与钯催化剂形成配体的催化剂配体。优选的是,所述催化剂配体选自选自三苯基膦、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2-双环己基膦-2',6'-二甲氧基联苯和2-二环己基磷-2',4',6'-三异丙基联苯中的至少一种。在复合催化剂体系中,催化剂与催化剂配体的配比满足使反应顺利进行即可。优选的是,所述催化剂与催化剂配体的摩尔配比为1:1~1:4。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催化剂与催化剂配体的优选摩尔配比为1:1~1:2。对于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的用量,满足使反应顺利进行即可。优选的是,所述催化剂与邻氯硝基苯的摩尔配比为0.002:1~0.05:1。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催化剂与邻氯硝基苯的优选摩尔配比为0.005:1~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原料结构式(I)所示的邻氯硝基苯与结构式(II)所示的3,4,5-三氟苯硼酸的配比,满足使反应顺利进行即可。优选的是,所述结构式(I)所示的邻氯硝基苯与结构式(II)所示的3,4,5-三氟苯硼酸的摩尔配比为0.5:1~2.0:1。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结构式(I)所示的邻氯硝基苯与结构式(II)所示的3,4,5-三氟苯硼酸的优选摩尔配比为0.8:1~1.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反应温度满足使反应顺利进行即可。优选的是,所述反应温度为0℃~100℃。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反应温度为20℃~4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使用的缚酸剂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缚酸剂。优选的是,所述缚酸剂选自三乙胺、吡啶、N-甲基吗啉、N,N-二甲基苯胺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反应结束后,产品3,4,5-三氟-2'-硝基联苯从水中析出,只需要过滤、洗涤和烘干步骤就可以得到3,4,5-三氟-2'-硝基联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3,4,5-三氟-2'-硝基联苯的制备方法,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势:(1)采用纯水相反应制备方法,且后处理也不需要有机溶剂萃取,全程绿色环保;(2)反应常温常压反应,不仅降低了能耗,也提高了反应安全性;(3)产物收率较高,能够达到85%以上;(4)反应完毕后处理简单,产物直接从体系析出,过滤后即可得到产品,操作很方便,适合工业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专利技术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专利技术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实施例1在反应瓶中加入邻氯硝基苯(化合物Ⅰ)1.57g、3,4,5-三氟苯硼酸(化合物Ⅱ)1.94g、氯化钯8.8mg(0.5mol%)和SPhos(2-双环己基膦-2',6'-二甲氧基联苯)41mg(1mol%),加入2%相转移催化剂化合物Ⅳ(其中R=CH3,n=15)的水溶液20mL,体系内置换氮气,加入三乙胺1.66mL(1.2eq)后体系变澄清,25度搅拌反应8h,体系内有较多固体析出,过滤,依次用2%HCl和水洗,烘干得3,4,5-三氟-2'-硝基联苯2.15g,收率85%,HPLC纯度98.5%。实施例2在反应瓶中加入邻氯硝基苯(化合物Ⅰ)1.57g、3,4,5-三氟苯硼酸(化合物Ⅱ)1.94g、氯化钯8.8mg(0.5mol%)和XPhos(2-二环己基磷-2',4',6'-三异丙基联苯)47mg(1mol%),加入2%相转移催化剂化合物Ⅳ(其中R=CH3,n=15)的水溶液20mL,体系内置换氮气,加入三乙胺1.66mL(1.2eq)后体系变澄清,25度搅拌反应8h,体系内有较多固体析出,过滤,依次用2%HCl和水洗,烘干得3,4,5-三氟-2'-硝基联苯2.23g,收率88%,HPLC纯度98.8%。实施例3在反应瓶中加入邻氯硝基苯(化合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4,5‑三氟‑2'‑硝基联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水为溶剂,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在缚酸剂、催化剂及其配体作用下,结构式(I)所示的邻氯硝基苯和结构式(II)所示的3,4,5‑三氟苯硼酸反应得到结构式(III)所示的3,4,5‑三氟‑2'‑硝基联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4,5-三氟-2'-硝基联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水为溶剂,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在缚酸剂、催化剂及其配体作用下,结构式(I)所示的邻氯硝基苯和结构式(II)所示的3,4,5-三氟苯硼酸反应得到结构式(III)所示的3,4,5-三氟-2'-硝基联苯,所述相转移催化剂选自结构式(Ⅳ)所示的化合物、四丁基溴化铵和冠醚中的至少一种,其中:n选自6~20的整数,R选自C1~C12的烷基。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3,4,5-三氟-2'-硝基联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式(Ⅳ)所示的化合物中:R选自R选自C1~C6的烷基;n选自10~16的整数。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3,4,5-三氟-2'-硝基联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冠醚选自15-冠-5和18-冠-6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相转移催化剂的用量为0.002~0.1g/mL溶剂。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3,4,5-三氟-2'-硝基联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转移催化剂的用量为0.005~0.05g/mL溶剂。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3,4,5-三氟-2'-硝基联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选自钯催化剂,所述催化剂配体选自选自三苯基膦、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2-双环己基膦-2',6'-二甲氧基联苯和2-二环己基磷-2',4',6'-三异丙基联苯中的至少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晶沈方烈韦伟张晓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