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智能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469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智能自行车,包括颈管,所述颈管的表面铰接有上管,颈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管,下管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后下叉和立管,立管与上管铰接,立管和上管连接处铰接有后上叉;立管,包含一管体和位于管体两端的第一、二螺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该管体为碳纤维管;该第一、二螺座结构体为铝质的螺座结构体;在该立管的内部与外部分别设置有将上述的管体与第一、二螺座结构体连成一体的内覆层与外覆层;前轮,包括轮芯、轮胎;所述轮芯呈圆柱状;所述轮芯的中部设有两端直径大中间直径小的贯穿孔;所述轮胎均匀地包裹在轮芯的外表面上;所述前轮可安装在叉车的叉腿上,起支撑作用。

A Kind of Shock Absorbing Intelligent Bi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智能自行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自行车
,具体为一种减震智能自行车。
技术介绍
智能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智能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智能自行车,双人智能自行车还有多人智能自行车。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智能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智能自行车出游;智能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有公路智能自行车赛、山地智能自行车赛、场地智能自行车赛、特技智能自行车比赛等。智能自行车是传统产业,具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环保以及交通的问题,智能自行车再度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居民喜爱的交通、健身工具,世界智能自行车行业的重心正从传统的代步型交通工具向运动型、山地型、休闲型转变,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智能自行车是一种较普遍的运动、健身、休闲和娱乐性产品。目前智能自行车作为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被大众喜爱,现有智能自行车大多数都带有减震性能,但效果比较明显,且基本上都由减震弹簧进行减震,效果不明显,所以需要一种减震智能自行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智能自行车,解决了普通智能自行车减震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减震智能自行车,包括颈管,所述颈管的表面铰接有上管,所述颈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管,所述下管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后下叉和立管,所述立管与上管铰接,所述立管和上管连接处铰接有后上叉,所述上管包括第一上管和第二上管,所述第一上管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减震腔,所述第一减震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减震杆,所述第一减震杆的一端与第二上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第一减震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立管包括第一立管和第二立管,所述第一立管的中部分别开设有第二减震腔和回油孔,所述第二减震腔的底部与回油孔的底部连通,所述回油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顶部贯穿并延伸至回油孔的外部,所述第二减震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减震杆,所述第二减震杆的一端与第二立管的一端固定连接;立管,包含一管体和位于管体两端的第一、二螺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该管体为碳纤维管;该第一、二螺座结构体为铝质的螺座结构体;在该立管的内部与外部分别设置有将上述的管体与第一、二螺座结构体连成一体的内覆层与外覆层;前轮,包括轮芯、轮胎;所述轮芯呈圆柱状;所述轮芯的中部设有两端直径大中间直径小的贯穿孔;所述轮胎均匀地包裹在轮芯的外表面上;所述前轮可安装在叉车的叉腿上,起支撑作用。优选的,所述上管、立管和后上叉的连接处顶部固定连接有坐凳;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一端与挡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直径小于第一减震腔的直径;所述第二减震腔的内部设置有液压油,且该液压油的体积为第二减震腔和回油孔体积的一半;所述后上叉的一端和后下叉的一端铰接,所述后上叉和后下叉的铰接处转动连接有后轮;所述颈管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前轮,所述前轮和后轮的直径相等。(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智能自行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减震智能自行车,通过设置第一减震杆与第一减震腔的滑动连接,达到了对上管进行减震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二减震杆与第二减震腔的滑动连接,达到了对立管减震的效果,利用液压油作为减震介质,减震效果明显,不易损坏。(2)、该减震智能自行车,通过设置顶杆在回油孔的内部滑动连接,能够使第二减震腔内的液压油进入回油孔后顶起顶杆,达到双重减震的效果,通过设置液压油的体积为第二减震腔和回油孔体积的一半,能够有效避免第二减震腔和回油孔出现被液压油安全充满而达不到减震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减震弹簧,能够有效增强第一减震杆在第一减震腔内的滑动减震效果,通过设置挡块,能够有效降低第一减震弹簧不稳定的可能性,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普通智能自行车减震效果不明显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上管结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立管结构局部剖视图。图中:1颈管、2上管、201第一上管、202第二上管、203第一减震腔、204第一减震杆、205挡块、206第一减震弹簧、3下管、4后下叉、5立管、501第一立管、502第二立管、503第二减震腔、504回油孔、505顶杆、506第二减震杆、6后上叉、7坐凳、8后轮、9前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减震智能自行车,包括颈管(1),所述颈管(1)的表面铰接有上管(2),所述颈管(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管(3),所述下管(3)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后下叉(4)和立管(5),所述立管(5)与上管(2)铰接,所述立管(5)和上管(2)连接处铰接有后上叉(6),上管(2)、立管(5)和后上叉(6)的连接处顶部固定连接有坐凳(7),后上叉(6)的一端和后下叉(4)的一端铰接,所述后上叉(6)和后下叉(4)的铰接处转动连接有后轮(8),颈管(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前轮(9),所述前轮(9)和后轮(8)的直径相等,所述上管(2)包括第一上管(201)和第二上管(202),所述第一上管(20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减震腔(203),所述第一减震腔(20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减震杆(204),通过设置第一减震杆204与第一减震腔203的滑动连接,达到了对上管2进行减震的效果,所述第一减震杆(204)的一端与第二上管(20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杆(2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205),通过设置挡块205,能够有效降低第一减震弹簧206不稳定的可能性,所述第一减震杆(204)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减震弹簧(206),第一减震弹簧(206)的一端与挡块(20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06)的直径小于第一减震腔(203)的直径,通过设置第一减震弹簧206,能够有效增强第一减震杆204在第一减震腔203内的滑动减震效果;立管5,包含一管体和位于管体两端的第一、二螺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该管体为碳纤维管;该第一、二螺座结构体为铝质的螺座结构体;在该立管的内部与外部分别设置有将上述的管体与第一、二螺座结构体连成一体的内覆层与外覆层;前轮9,包括轮芯、轮胎;所述轮芯呈圆柱状;所述轮芯的中部设有两端直径大中间直径小的贯穿孔;所述轮胎均匀地包裹在轮芯的外表面上;所述前轮可安装在叉车的叉腿上,起支撑作用。所述立管(5)包括第一立管(501)和第二立管(502),所述第一立管(501)的中部分别开设有第二减震腔(503)和回油孔(504),第二减震腔(503)的内部设置有液压油,且该液压油的体积为第二减震腔(503)和回油孔(504)体积的一半,通过设置液压油的体积为第二减震腔503和回油孔504体积的一半,能够有效避免第二减震腔503和回油孔504出现被液压油安全充满而达不到减震的效果,所述第二减震腔(503)的底部与回油孔(50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智能自行车,包括颈管(1),所述颈管(1)的表面铰接有上管(2),所述颈管(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管(3),所述下管(3)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后下叉(4)和立管(5),所述立管(5)与上管(2)铰接,所述立管(5)和上管(2)连接处铰接有后上叉(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2)包括第一上管(201)和第二上管(202),所述第一上管(20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减震腔(203),所述第一减震腔(20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减震杆(204),所述第一减震杆(204)的一端与第二上管(20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杆(2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205),所述第一减震杆(204)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减震弹簧(206);所述立管(5)包括第一立管(501)和第二立管(502),所述第一立管(501)的中部分别开设有第二减震腔(503)和回油孔(504),所述第二减震腔(503)的底部与回油孔(504)的底部连通,所述回油孔(50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杆(505),所述顶杆(505)的顶部贯穿并延伸至回油孔(504)的外部,所述第二减震腔(50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减震杆(506),所述第二减震杆(506)的一端与第二立管(502)的一端固定连接;立管(5),包含一管体和位于管体两端的第一、二螺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该管体为碳纤维管;该第一、二螺座结构体为铝质的螺座结构体;在该立管的内部与外部分别设置有将上述的管体与第一、二螺座结构体连成一体的内覆层与外覆层;前轮(9),包括轮芯、轮胎;所述轮芯呈圆柱状;所述轮芯的中部设有两端直径大中间直径小的贯穿孔;所述轮胎均匀地包裹在轮芯的外表面上;所述前轮可安装在叉车的叉腿上,起支撑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智能自行车,包括颈管(1),所述颈管(1)的表面铰接有上管(2),所述颈管(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管(3),所述下管(3)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后下叉(4)和立管(5),所述立管(5)与上管(2)铰接,所述立管(5)和上管(2)连接处铰接有后上叉(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2)包括第一上管(201)和第二上管(202),所述第一上管(20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减震腔(203),所述第一减震腔(20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减震杆(204),所述第一减震杆(204)的一端与第二上管(20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杆(2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205),所述第一减震杆(204)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减震弹簧(206);所述立管(5)包括第一立管(501)和第二立管(502),所述第一立管(501)的中部分别开设有第二减震腔(503)和回油孔(504),所述第二减震腔(503)的底部与回油孔(504)的底部连通,所述回油孔(50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杆(505),所述顶杆(505)的顶部贯穿并延伸至回油孔(504)的外部,所述第二减震腔(50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减震杆(5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福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