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丝机供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9322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0:12
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一种拉丝机供油装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技术方案,采用邮箱和拉丝机润滑油箱,通过齿轮油泵将润滑油导入拉丝机润滑油箱,当拉丝机润滑油箱中润滑油量较多时,即所述润滑油的液面高于刻度线,所述润滑油通过S型回油管道流回油箱中,由于所述油箱的底面高度低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的底面高度,所以润滑油自动流回油箱,在所述S型回油管道流流通的过程中所述润滑油自动冷却,如此反复循环流动,便于单机操作,油温可控制,节约单机用油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丝机供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铝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拉丝机供油装置。
技术介绍
拉丝机也被叫做拔丝机、拉线机英文名称为drawingmachine,是在工业应用中使用很广泛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五金加工,石油化工,塑料,竹木制品,电线电缆等行业。拉丝机按其用途可分为金属拉丝机(用于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预加工),塑料拉丝机(用于塑料制品行业中以涤纶、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切片等为原料生产各种空心、实心园丝或扁丝进行深加工的专用成套设备),竹木拉丝机(用于竹木制品行业中制作筷子,牙签,烧烤棒等拉出竹丝,木丝进行再加工的专用设备)等。传统的拉丝机生产裸丝所使用的润滑油为统一供油。由一个独立大油箱储存适量润滑油,由大功率齿轮油泵统一输出,管道阀门控制,由于铝拉丝油为油性溶液,铝粉颗粒悬浮于溶液内部不易清理,且不宜散热,增加了润滑油的用油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拉丝机供油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示出的拉丝机供油系统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一种拉丝机供油装置,所述供油装置包括:油箱,齿轮油泵,输油管,拉丝机润滑油箱,S型回油管道;所述油箱的底面高度低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的底面高度;所述油箱通过所述输油管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相连通;所述油箱的顶端设置有齿轮油泵;所述输油管贯穿所述齿轮油泵;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设置有刻度线;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的一侧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的连接处设置于所述刻度线的上方;所述S型回油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油箱的底端相连通。可选择的,所述拉丝机供油装置还包括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设置于所述S型回油管道上。可选择的,所述拉丝机供油装置还包括连接阀;所述连接阀的一端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相连通;所述连接阀的另一端与所述净化装置相连通;所述连接阀的一端的截面积大于所述连接阀的另一端的截面积。可选择的,所述连接阀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一体成型。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一种拉丝机供油装置,所述供油装置包括:油箱,齿轮油泵,输油管,拉丝机润滑油箱,S型回油管道;所述油箱的底面高度低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的底面高度;所述油箱通过所述输油管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相连通;所述油箱的顶端设置有齿轮油泵;所述输油管贯穿所述齿轮油泵;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设置有刻度线;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的一侧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的连接处设置于所述刻度线的上方;所述S型回油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油箱的底端相连通。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技术方案,采用邮箱和拉丝机润滑油箱,通过齿轮油泵将润滑油导入拉丝机润滑油箱,当拉丝机润滑油箱中润滑油量较多时,即所述润滑油的液面高于刻度线,所述润滑油通过S型回油管道流回油箱中,由于所述油箱的底面高度低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的底面高度,所以润滑油自动流回油箱,在所述S型回油管道流流通的过程中所述润滑油自动冷却,如此反复循环流动,便于单机操作,油温可控制,节约单机用油量。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一优选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拉丝机供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油箱,2-齿轮油泵,3-输油管,4-拉丝机润滑油箱,41-刻度线,5-S型回油管道,51-连接阀,6-净化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一种拉丝机供油装置,所述供油装置包括:油箱1,齿轮油泵2,输油管3,拉丝机润滑油箱4,S型回油管道5;所述油箱1的底面高度低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的底面高度;这样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所以润滑油自动流回油箱1。所述油箱1通过所述输油管3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相连通;所述油箱1的顶端设置有齿轮油泵2;所述输油管3贯穿所述齿轮油泵2;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设置有刻度线41;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的一侧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5的一端相连通;在所述S型回油管道5流流通的过程中所述润滑油自动冷却;S型回油管道5为润滑油提供较长的流程,在流通的过程中,方便润滑油的冷却。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5的连接处设置于所述刻度线41的上方;这样可以保证拉丝机润滑油箱4中有充足的润滑油,当润滑油的量达到额定数量的时候,才会采用S型回油管道5对反复循环流动,降低油温。所述S型回油管道5的另一端与所述油箱1的底端相连通。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技术方案,采用油箱1和拉丝机润滑油箱4,通过齿轮油泵2将润滑油导入拉丝机润滑油箱4,当拉丝机润滑油箱4中润滑油量较多时,即所述润滑油的液面高于刻度线41,所述润滑油通过S型回油管道5流回油箱1中,由于所述油箱1的底面高度低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的底面高度,所以润滑油自动流回油箱1,在所述S型回油管道5流流通的过程中所述润滑油自动冷却,如此反复循环流动,便于单机操作,油温可控制,节约单机用油量。可选择的,所述拉丝机供油装置还包括净化装置6;所述净化装置6设置于所述S型回油管道5上。通常,拉丝机润滑油箱4中的润滑油会存在一些杂质,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技术方案在S型回油管道5上设置有净化装置6,所述净化装置6可有效的避免杂质进入油箱1。保证下一次进入拉丝机润滑油箱4中的润滑油,为不含杂质的润滑油。可选择的,所述拉丝机供油装置还包括连接阀51;所述连接阀51的一端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5相连通;所述连接阀51的另一端与所述净化装置6相连通;所述连接阀51的一端的截面积大于所述连接阀51的另一端的截面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技术方案将拉丝机润滑油箱4排出的润滑油“小口进大口出”的方式循环进入油箱1中,一方面保证润滑油顺利的流向拉丝机润滑油箱4,另一方面,接阀的另一端的截面积较大,增加润滑油与净化装置6的接触面积,提高净化的效率。同时也有效的避免了由于净化过程中影响润滑油的流通,造成S型回油管道5中压力过大的危险。可选择的,所述连接阀51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5一体成型。为了加强整个装置的稳定性,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接阀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5一体成型。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一种拉丝机供油装置,所述供油装置包括:油箱1,齿轮油泵2,输油管3,拉丝机润滑油箱4,S型回油管道5;所述油箱1的底面高度低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的底面高度;所述油箱1通过所述输油管3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相连通;所述油箱1的顶端设置有齿轮油泵2;所述输油管3贯穿所述齿轮油泵2;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设置有刻度线41;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的一侧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5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5的连接处设置于所述刻度线41的上方;所述S型回油管道5的另一端与所述油箱1的底端相连通。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技术方案,采用油箱1和拉丝机润滑油箱4,通过齿轮油泵2将润滑油导入拉丝机润滑油箱4,当拉丝机润滑油箱4中润滑油量较多时,即所述润滑油的液面高于刻度线41,所述润滑油通过S型回油管道5流回油箱1中,由于所述油箱1的底面高度低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的底面高度,所以润滑油自动流回油箱1,在所述S型回油管道5流流通的过程中所述润滑油自动冷却,如此反复循环流动,便于单机操作,油温可控制,节约单机用油量。以上对本技术创造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丝机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装置包括:油箱(1),齿轮油泵(2),输油管(3),拉丝机润滑油箱(4), S型回油管道(5);所述油箱(1)的底面高度低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的底面高度;所述油箱(1)通过所述输油管(3)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相连通;所述油箱(1)的顶端设置有齿轮油泵(2);所述输油管(3)贯穿所述齿轮油泵(2);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1)设置有刻度线(41);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1)的一侧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5)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1)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5)的连接处设置于所述刻度线(41)的上方;所述S型回油管道(5)的另一端与所述油箱(1)的底端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丝机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装置包括:油箱(1),齿轮油泵(2),输油管(3),拉丝机润滑油箱(4),S型回油管道(5);所述油箱(1)的底面高度低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的底面高度;所述油箱(1)通过所述输油管(3)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相连通;所述油箱(1)的顶端设置有齿轮油泵(2);所述输油管(3)贯穿所述齿轮油泵(2);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1)设置有刻度线(41);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1)的一侧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5)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1)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5)的连接处设置于所述刻度线(41)的上方;所述S型回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怀宝
申请(专利权)人:辽阳宏兴铝焊丝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