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注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7028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管注肩机,包括机架、底座、上料架、喷料机、成型头和冷却器,底座安装于机架上并可在机架上做回转运动,底座上设置有下模具,下模具顶部设置有模头,底座可带动下模具依次移动至与上料架、喷料机、成型头、冷却器相对应的位置,生产时通过上料架将软管安装至下模具上,然后底座带动下模具移动至喷料机处,喷料机将熔胶喷射至模头上,然后移动至成型头处,成型头与模头配合对熔胶进行挤压,从而挤压出软管肩,之后底座带动软管移动至冷却器处进行冷却,最后下料,整个过程通过挤压成型完成软管肩的成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挤压成型的速度远超注塑成型的速度,生产更为快捷,软管肩不容易被损坏,市场竞争力更强。

A Hose Shoulder Inject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ose shoulder injection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base, a feeding frame, a spraying machine, a forming head and a cooler. The base is installed on the frame and can rotate on the frame.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lower die, and the top of the lower die is provided with a die head. The base can drive the lower die to move to the feeding frame and spraying material sequentially.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of the machine, the forming head and the cooler is installed on the lower die through the feeding rack during production. Then the base drives the lower die to move to the sprayer. The sprayer sprays the melt glue onto the die head and moves it to the forming head. The forming head and the die cooperate to extrude the melt glue, so as to extrude the shoulder of the hose. After that, the base drives the hose to move to the cooler for cooling, and finally blank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forming the hose shoulder is completed by extrusion.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extrusion molding speed is far faster than the injection molding speed, the production is faster, the hose shoulder is not easy to be damaged, and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is stro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管注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软管领域,特别是一种软管注肩机。
技术介绍
软管是现在各行各业很常用的一种容器,比如牙膏管、药管等,在制造这些软管的时候,现有的生产方式多是通过将软管安装在定模上,然后将动模和定模合模,之后向模具内进行注塑工作,从而将软管肩在软管上注塑成型,然后开模,将再将产品取下,这种方式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注塑的时间相对较长,而且注塑完成后,软管肩的温度较高,稍有不慎就容易变形或者破损,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效率更高的软管注肩机。本专利技术为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管注肩机,包括:机架;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机架上,所述底座可在机架上做回转运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下模具组,每组下模具组包括至少一支下模具,所述下模具顶部设置有和软管肩形状相配合的模头,所述下模具用于安装软管;上料架,所述上料架位于底座一侧,所述上料架用于将软管安装于下模具上;喷料机,所述喷料机设置于机架上,所述喷料机将熔胶喷射至模头上;成型头,所述成型头设置于机架上,所述成型头可相对下模具上下移动,从而与模头相配合,进而挤压熔胶成型;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用于对注肩冷却;所述底座可带动下模具依次移动至与上料架、喷料机、成型头、冷却器相对应的位置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料架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用于将软管按规定的方向运输至底座的一侧;夹具,所述夹具设置于机架上,所述夹具用于夹持软管并将其套入下模具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若干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将软管按水平方向传送,所述夹具包括: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设置于机架上;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旋转电机可带动连杆旋转;真空吸盘,所述真空吸盘枢接于连杆的另一端,所述真空吸盘的端部通过皮带轮与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从而使吸盘在旋转电机带动下同步旋转,从而将软管从水平方向吸取移动至竖直方向;顶杆,所述顶杆位于底座上方,所述顶杆与连杆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顶杆用于将真空吸盘吸取的软管下压至下模具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料机包括:机头,所述机头用于加热材料并进行输送;喷料头,所述喷料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喷口,所述喷口上设置有移动开关,所述喷料头设置于机头上,加热完成的熔胶被运输至喷料头内;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机头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带轮与一齿轮相连;齿条,所述齿条与移动开关相连并带动移动开关移动,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从而驱动移动开关开启或闭合所述喷口。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软管调节器,所述软管调节器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可相对于下模具前后移动;主动轮,所述主动轮设置于安装板上,所述主动轮通过一驱动器进行带动;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外周设置有一张紧的皮带,所述安装板相对于下模具前移时可使皮带与下模具表面的软管相抵接;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位于下模具的一侧,所述感应器可对软管上的标记进行感应,从而确定软管位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成型头包括:成型架,所述成型架设置于机架上,所述成型架可相对下模具上下移动;至少两个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设置于成型架内,所有成型模具可相对张开或拼合,所有成型模具拼合时可套于模头外侧,所有成型模具与模头之间形成软管肩的成型容腔,所述成型模具外侧设置有抵推斜面;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位于成型架内,所述驱动器可相对于成型模具上下移动,所述驱动器与抵推斜面相配合从而挤压所有成型模具向中心拼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头可拆卸的安装于下模具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器包括接触架,所述接触架上设置有触头,所述接触头可相对接触架上下移动,所述接触头上设置有和软管肩形状相配合的接触腔,所述接触头内设置有水冷通道,所述水冷通道与冷却液相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器包括风冷机,所述风冷机设置于机架上,所述风冷机上设置有吹气喷嘴,所述底座可带动下模具移动至与吹气喷嘴位置对应,所述吹气喷嘴可对模头上的软管肩进行吹气从而进行风冷。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一侧还设置有下料机械手,所述下料机械手用于取下完成注肩的软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机架上设置有可做回转运动的底座、上料架、喷料机、成型头和冷却器,在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下模具组,下模具顶部设置有模头,底座可带动下模具依次移动至与上料架、喷料机、成型头、冷却器相对应的位置上,生产时,通过上料架将软管安装至下模具上,然后底座带动下模具移动至喷料机上,喷料机将熔胶喷射至模头上,然后底座继续带动下模具移动至成型头上,成型头与模头配合,对熔胶进行挤压,从而挤压出软管肩,而且同时使熔胶与软管接触,然后在熔胶自身的粘合力的作用下进行连接,之后成型头复位,底座带动安装有已经完成注肩的软管的下模具至冷却器部分,然后通过冷却器对软管肩进行彻底冷却,从而完成整个生产过程。整个过程通过挤压来完成软管肩的成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挤压成型的速度远超注塑成型的速度,生产更为快捷,软管肩不容易被损坏,市场竞争力更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解释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方向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二方向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软管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软管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喷料机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A-A方向剖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C-C方向剖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6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一组下模具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D-D方向剖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成型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E-E方向剖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接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的F-F方向剖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风冷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至图17,一种软管注肩机,包括:机架10;底座20,所述底座20设置于机架10上,所述底座20可在机架10上做回转运动,所述底座20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下模具组30,每组下模具组30包括至少一支下模具301,所述下模具301顶部设置有和软管肩形状相配合的模头302,所述下模具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管注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底座(20),所述底座(20)设置于机架(10)上,所述底座(20)可在机架(10)上做回转运动,所述底座(20)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下模具组(30),每组下模具组(30)包括至少一支下模具(301),所述下模具(301)顶部设置有和软管肩形状相配合的模头(302),所述下模具(301)用于安装软管;上料架(40),所述上料架(40)位于底座(20)一侧,所述上料架(40)用于将软管安装于下模具(301)上;喷料机(50),所述喷料机(50)设置于机架(10)上,所述喷料机(50)将熔胶喷射至模头(302)上;成型头(60),所述成型头(60)设置于机架(10)上,所述成型头(60)可相对下模具(301)上下移动,从而与模头(302)相配合,进而挤压熔胶成型;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用于对注肩冷却;所述底座(20)可带动下模具(301)依次移动至与上料架(40)、喷料机(50)、成型头(60)、冷却器相对应的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管注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底座(20),所述底座(20)设置于机架(10)上,所述底座(20)可在机架(10)上做回转运动,所述底座(20)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下模具组(30),每组下模具组(30)包括至少一支下模具(301),所述下模具(301)顶部设置有和软管肩形状相配合的模头(302),所述下模具(301)用于安装软管;上料架(40),所述上料架(40)位于底座(20)一侧,所述上料架(40)用于将软管安装于下模具(301)上;喷料机(50),所述喷料机(50)设置于机架(10)上,所述喷料机(50)将熔胶喷射至模头(302)上;成型头(60),所述成型头(60)设置于机架(10)上,所述成型头(60)可相对下模具(301)上下移动,从而与模头(302)相配合,进而挤压熔胶成型;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用于对注肩冷却;所述底座(20)可带动下模具(301)依次移动至与上料架(40)、喷料机(50)、成型头(60)、冷却器相对应的位置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注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架(40)包括:传送带(401),所述传送带(401)用于将软管按规定的方向运输至底座(20)的一侧;夹具,所述夹具设置于机架(10)上,所述夹具用于夹持软管并将其套入下模具(301)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管注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401)上设置有若干安装槽(402),所述安装槽(402)用于将软管按水平方向传送,所述夹具包括:旋转电机(403),所述旋转电机(403)设置于机架(10)上;连杆(404),所述连杆(404)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旋转电机(403)的输出轴上,旋转电机(403)可带动连杆(404)旋转;真空吸盘(405),所述真空吸盘(405)枢接于连杆(404)的另一端,所述真空吸盘(405)的端部通过皮带轮与旋转电机(403)的输出轴相连接,从而使吸盘在旋转电机(403)带动下同步旋转,从而将软管从水平方向吸取移动至竖直方向;顶杆(406),所述顶杆(406)位于底座(20)上方,所述顶杆(406)与连杆(404)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顶杆(406)用于将真空吸盘(405)吸取的软管下压至下模具(301)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注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料机(50)包括:机头,所述机头用于加热材料并进行输送;喷料头(501),所述喷料头(50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喷口(502),所述喷口(502)上设置有移动开关(503),所述喷料头(501)设置于机头上,加热完成的熔胶被运输至喷料头(501)内;驱动电机(504),所述驱动电机(504)设置于机头上,所述驱动电机(50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国光杜兰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德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