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祝专利>正文

基于液气电的混合动力转子的集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43753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3:37
基于液气电的混合动力转子的集成方法,依次组装液气控制部、滑环信号部、导电动力部及导电大电流部,在需提供动力大电流时,由大电流导电铜环与大电流支撑管接触传输,有效优化导电大电流部的散热结构,通过在大电流螺杆上套装大电流绝缘管,当部件相对转动时,促使电刷始终与大电流导电铜环的表面接触进而实现旋转连接功能;并在滑环芯轴中设置有用于转子线通过的通孔,从而有效解决装置中的绕线问题;在液气控制部与滑环信号部上分别设置有壳体,以增强装置的密封性能与扭力,将液电气一体传输,有效减小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液气电的混合动力转子的集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液气电的混合动力转子的集成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零件制造与检测对精度要求的提高,具有洁净和高精度特点的气体静压支承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动力转子是精密测量和加工设备中的关键元件,但目前使用的动力转子其密封性能与扭力性能不稳定,容易产生泄露,在提供大电流时,散热效果差,严重影响滑环运行稳定。为解决转子动与静的旋转转接问题,将电驱部分与液气驱动部分集合在一起,然而此种设计存在设备绕线不便等问题,同时转子在转动时不能同时实现液气电的传输,且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液气电的混合动力转子的集成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基于液气电的混合动力转子的集成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组装液气控制部,将液气控制轴安装在液气控制壳体内,且液气控制轴的轴向回转中心与液气控制壳体的轴向回转中心重合,而后将液气控制轴的环形主体上与液气控制轴的回转轴向上平行设置的液气通道与各自对应的径向通道接通,再将径向通道与液气控制轴内设置的液气第一通道内槽、液气第二通道内槽接通,随后将液气控制壳体上设置的与液气动力管路连接的液气壳体第一通道与液气第一通道内槽接通、与液气动力管路连接的液气壳体第二通道与液气第二通道内槽接通,最后将用于对整个转子上行进行限位的控制轴下压板紧固设置在液气控制轴底端,液气控制轴下部的定子外圆与整机定子轴承配合安装,液气控制限位端盖紧固安装在液气控制壳体底端,且液气控制限位端盖同时套装在液气控制轴下端;2)组装滑环信号部,首先将转子线穿入滑环芯轴中设置的通孔内,再将滑环绝缘件与滑环导电环分别安装在滑环芯轴上,且滑环绝缘件与滑环导电环在在滑环芯轴上呈相互间隔叠加布置,而后在滑环芯轴一端固定设置滑环下端绝缘环,滑环芯轴另一端固定设置滑环支撑铜环,滑环下端绝缘环上安装有滑环下端轴承,滑环支撑铜环上安装有滑环上端轴承,依次将滑环上端轴承安装在滑环上轴承座内,滑环下端轴承安装在滑环下轴承座内,滑环外壳一端安装在滑环上轴承座上,滑环外壳另一端安装在滑环下轴承座上,刷丝板关于滑环芯轴左右对称分布设置在滑环绝缘件与滑环外壳形成的环形通道内;最后将液气控制轴与滑环芯轴连接;3)组装导电动力部,首先将动力铜环与动力绝缘圈呈相互间隔叠加布置在位于动力底板与动力顶板之间的动力螺杆上,动力底板与动力顶板的内边缘套装在动力螺杆上,动力螺杆分别沿动力顶板、动力底板的周向均布,并将动力绝缘圈的内边缘套装于动力螺杆上,随后将动力支撑管独立套装在位于动力顶板上部的动力螺杆上,各动力支撑管的高度相同且下端分别与动力顶板接触,依次将动力转子法兰套装在动力支撑管上且动力转子法兰下端面与动力支撑管上端接触,动力转子法兰的轴向回转中心与动力顶板的轴向回转中心重合,动力支撑管的轴向回转中心与动力螺杆的轴向回转中心重合,动力铜环、动力底板、动力绝缘圈、动力顶板的轴向回转中心与动力螺杆的轴向回转中心相互平行;最后将滑环芯轴与动力底板连接;4)组装导电大电流部,首先将大电流导电铜环与大电流支撑管相互间隔叠加布置,且大电流导电铜环的内边缘套装在大电流螺杆上,大电流螺杆沿大电流导电铜环周向均布,并将处于最底部的大电流支撑管下端与动力转子法兰接触且该大电流支撑管的上端与大电流导电铜环接触,处于最上部的大电流支撑管下端与大电流导电铜环接触,大电流螺杆垂直设置在动力转子法兰上,大电流支撑管套装在大电流螺杆上,大电流隔断支撑管套装在大电流螺杆上,大电流转子上压板套装在大电流螺杆上,大电流螺杆上端与转子法兰连接,大电流转子上压板上端面与转子法兰的底部端面接触,动力转子法兰、大电流导电铜环、大电流转子上压板、转子法兰的轴向回转中心相互重合。在本专利技术中,转子法兰上设置有转子法兰支撑外圆与转子法兰限位凸台,将大电流转子上压板设置在转子法兰支撑外圆一侧,转子法兰限位凸台位于转子法兰支撑外圆另一侧,转子法兰支撑外圆用于安装支撑带动转子法兰旋转的轴承,转子法兰限位凸台与大电流转子上压板用于对轴承进行限位。在本专利技术中,液气控制壳体与滑环外壳上分别设置有固定止转片,固定止转片固定在刷杆支撑板上,以达到止转作用。在本专利技术中,液气控制轴一端通过液气控制底端轴承安装在液气控制壳体内,液气控制轴另一端通过液气控制上端轴承安装于液气控制壳体内,并在液气控制壳体内设置有控制轴用挡圈,以限定液气控制轴相对液气控制壳体的轴向位置。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液气控制壳体内位于液气第一通道内槽和液气第二通道内槽两侧分别设置有凹糟,且在该凹槽内设置有液气控制密封圈。在本专利技术中,滑环下轴承座上紧固安装有滑环止转体。在本专利技术中,大电流螺杆上下贯穿套装有用于将大电流螺杆与大电流支撑管隔开同时将大电流螺杆与大电流导电铜环隔开的大电流绝缘管。在本专利技术中,大电流隔断支撑管两端分别设置有大电流绝缘垫,大电流绝缘垫套装在大电流螺杆上,且处于最上部的大电流支撑管上端与大电流绝缘垫接触,大电流转子上压板下端面与位于大电流隔断支撑管上部的大电流绝缘垫接触。在本专利技术中,导电大电流部中设置有多个大电流导电铜环,提供动力大电流时,由相应通路数的大电流导电铜环与大电流支撑管接触传输,有效优化导电大电流部的散热结构,以确保大电流导电铜环长时间稳定工作。在本专利技术中,液气控制轴与滑环芯轴通过内外圆配合连接,滑环芯轴与动力底板通过内外圆配合连接,动力底板与动力顶板套装在动力螺杆上,动力支撑管套装在动力螺杆上,且动力支撑管下端与动力顶板接触支撑,动力转子法兰套装于动力支撑管上且动力转子法兰下端面与动力支撑管上端接触,处于最底部的大电流支撑管下端与动力转子法兰接触且该大电流支撑管的上端与大电流导电铜环接触支撑,大电流螺杆垂直设置于动力转子法兰上,大电流导电铜环的内边缘套装于大电流螺杆上,大电流螺杆沿大电流导电铜环周向均布,大电流支撑管套装于大电流螺杆上,大电流转子上压板设置在转子法兰支撑外圆一侧,由大电流支撑管与大电流导电铜环接触进行传输,从而优化散热结构确保大电流导电铜环长时间稳定工作,通过在大电流螺杆上套装大电流绝缘管,用于将大电流螺杆与大电流支撑管隔开同时将大电流螺杆与大电流导电铜环隔开,当组件相对转动时,促使电刷始终与大电流导电铜环的表面接触,进而实现旋转连接功能。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导电大电流部中设置有多个大电流导电铜环,提供动力大电流时,由大电流导电铜环与大电流支撑管接触传输,有效优化导电大电流部的散热结构,以确保大电流导电铜环长时间稳定工作,通过在大电流螺杆上套装大电流绝缘管,用于将大电流螺杆与大电流支撑管隔开同时将大电流螺杆与大电流导电铜环隔开,当组件相对转动时,促使电刷始终与大电流导电铜环的表面接触,进而实现旋转连接功能;并在滑环芯轴中设置有用于转子线通过的通孔,使得液气控制部与滑环信号部两者转动部分随驱动共同旋转,从而有效解决装置中的绕线问题;在液气控制部与滑环信号部上分别设置有壳体,以增强装置的密封性能与扭力,防止气体发生泄露,将液电气一体传输,有效减小占用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剖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液气电的混合动力转子的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组装液气控制部,将液气控制轴安装在液气控制壳体内,且液气控制轴的轴向回转中心与液气控制壳体的轴向回转中心重合,而后将液气控制轴的环形主体上与液气控制轴的回转轴向上平行设置的液气通道与各自对应的径向通道接通,再将径向通道与液气控制轴内设置的液气第一通道内槽、液气第二通道内槽接通,随后将液气控制壳体上设置的与液气动力管路连接的液气壳体第一通道与液气第一通道内槽接通、与液气动力管路连接的液气壳体第二通道与液气第二通道内槽接通,最后将用于对整个转子上行进行限位的控制轴下压板紧固设置在液气控制轴底端,液气控制轴下部的定子外圆与整机定子轴承配合安装,液气控制限位端盖紧固安装在液气控制壳体底端,且液气控制限位端盖同时套装在液气控制轴下端;2)组装滑环信号部,首先将转子线穿入滑环芯轴中设置的通孔内,再将滑环绝缘件与滑环导电环分别安装在滑环芯轴上,且滑环绝缘件与滑环导电环在在滑环芯轴上呈相互间隔叠加布置,而后在滑环芯轴一端固定设置滑环下端绝缘环,滑环芯轴另一端固定设置滑环支撑铜环,滑环下端绝缘环上安装有滑环下端轴承,滑环支撑铜环上安装有滑环上端轴承,依次将滑环上端轴承安装在滑环上轴承座内,滑环下端轴承安装在滑环下轴承座内,滑环外壳一端安装在滑环上轴承座上,滑环外壳另一端安装在滑环下轴承座上,刷丝板关于滑环芯轴左右对称分布设置在滑环绝缘件与滑环外壳形成的环形通道内;最后将液气控制轴与滑环芯轴连接;3)组装导电动力部,首先将动力铜环与动力绝缘圈呈相互间隔叠加布置在位于动力底板与动力顶板之间的动力螺杆上,动力底板与动力顶板的内边缘套装在动力螺杆上,动力螺杆分别沿动力顶板、动力底板的周向均布,并将动力绝缘圈的内边缘套装于动力螺杆上,随后将动力支撑管独立套装在位于动力顶板上部的动力螺杆上,各动力支撑管的高度相同且下端分别与动力顶板接触,依次将动力转子法兰套装在动力支撑管上且动力转子法兰下端面与动力支撑管上端接触,动力转子法兰的轴向回转中心与动力顶板的轴向回转中心重合,动力支撑管的轴向回转中心与动力螺杆的轴向回转中心重合,动力铜环、动力底板、动力绝缘圈、动力顶板的轴向回转中心与动力螺杆的轴向回转中心相互平行;最后将滑环芯轴与动力底板连接;4)组装导电大电流部,首先将大电流导电铜环与大电流支撑管相互间隔叠加布置,且大电流导电铜环的内边缘套装在大电流螺杆上,大电流螺杆沿大电流导电铜环周向均布,并将处于最底部的大电流支撑管下端与动力转子法兰接触且该大电流支撑管的上端与大电流导电铜环接触,处于最上部的大电流支撑管下端与大电流导电铜环接触,大电流螺杆垂直设置在动力转子法兰上,大电流支撑管套装在大电流螺杆上,大电流隔断支撑管套装在大电流螺杆上,大电流转子上压板套装在大电流螺杆上,大电流螺杆上端与转子法兰连接,大电流转子上压板上端面与转子法兰的底部端面接触,动力转子法兰、大电流导电铜环、大电流转子上压板、转子法兰的轴向回转中心相互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液气电的混合动力转子的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组装液气控制部,将液气控制轴安装在液气控制壳体内,且液气控制轴的轴向回转中心与液气控制壳体的轴向回转中心重合,而后将液气控制轴的环形主体上与液气控制轴的回转轴向上平行设置的液气通道与各自对应的径向通道接通,再将径向通道与液气控制轴内设置的液气第一通道内槽、液气第二通道内槽接通,随后将液气控制壳体上设置的与液气动力管路连接的液气壳体第一通道与液气第一通道内槽接通、与液气动力管路连接的液气壳体第二通道与液气第二通道内槽接通,最后将用于对整个转子上行进行限位的控制轴下压板紧固设置在液气控制轴底端,液气控制轴下部的定子外圆与整机定子轴承配合安装,液气控制限位端盖紧固安装在液气控制壳体底端,且液气控制限位端盖同时套装在液气控制轴下端;2)组装滑环信号部,首先将转子线穿入滑环芯轴中设置的通孔内,再将滑环绝缘件与滑环导电环分别安装在滑环芯轴上,且滑环绝缘件与滑环导电环在在滑环芯轴上呈相互间隔叠加布置,而后在滑环芯轴一端固定设置滑环下端绝缘环,滑环芯轴另一端固定设置滑环支撑铜环,滑环下端绝缘环上安装有滑环下端轴承,滑环支撑铜环上安装有滑环上端轴承,依次将滑环上端轴承安装在滑环上轴承座内,滑环下端轴承安装在滑环下轴承座内,滑环外壳一端安装在滑环上轴承座上,滑环外壳另一端安装在滑环下轴承座上,刷丝板关于滑环芯轴左右对称分布设置在滑环绝缘件与滑环外壳形成的环形通道内;最后将液气控制轴与滑环芯轴连接;3)组装导电动力部,首先将动力铜环与动力绝缘圈呈相互间隔叠加布置在位于动力底板与动力顶板之间的动力螺杆上,动力底板与动力顶板的内边缘套装在动力螺杆上,动力螺杆分别沿动力顶板、动力底板的周向均布,并将动力绝缘圈的内边缘套装于动力螺杆上,随后将动力支撑管独立套装在位于动力顶板上部的动力螺杆上,各动力支撑管的高度相同且下端分别与动力顶板接触,依次将动力转子法兰套装在动力支撑管上且动力转子法兰下端面与动力支撑管上端接触,动力转子法兰的轴向回转中心与动力顶板的轴向回转中心重合,动力支撑管的轴向回转中心与动力螺杆的轴向回转中心重合,动力铜环、动力底板、动力绝缘圈、动力顶板的轴向回转中心与动力螺杆的轴向回转中心相互平行;最后将滑环芯轴与动力底板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祝
申请(专利权)人:张祝湖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