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排气消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273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排气消音器,其结构包括尾气接收管、处理装置、一号排放管、二号排放管,尾气接收管的右端设于处理装置的左端中部且与处理装置的左端中部焊接,一号排放管的左端设于处理装置的右端上方且与处理装置的右端上方焊接,二号排放管的左端设于处理装置的右端下方且与处理装置的右端下方焊接,处理装置包括降温器、共振腔、保护壳、连通管、一号穿孔、二号穿孔、三号穿孔,降温器左端设于保护壳内部的左端中部且贯穿保护壳左端与尾气接收管右端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使尾气排放时,散热速度加快,增强消音器的使用寿命,且内部结构简单,尾气排放时,通过多个排放管,使排气正常,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排气消音器
本技术是一种汽车排气消音器,属于汽车配件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在人们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人们在选择汽车时,乘坐的舒适度以及驾驶时良好的体验感成了最主要的选择。汽车消音器,通过两个管道的的长度差值等于汽车所发出的声波的波长的一半,使得两列声波在叠加时发生干涉相互抵消而减弱声强,使声音减小,能有效降低汽车发动机带来的噪音以及对车身产生的振动感,因此,一个好的消音器是给人满带来良好驾车体验感的重要汽车配件。现有技术使用时,汽车尾气排放时,会产生高温,由于散热速度慢,使得消声器在使用时容易降低寿命,且结构过于复杂,尾气排放时,需经过多个腔体或消音层,导致排气量小,影响发动机的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排气消音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使用时,汽车尾气排放时,会产生高温,由于散热速度慢,使得消声器在使用时容易降低寿命,且结构过于复杂,尾气排放时,需经过多个腔体或消音层,导致排气量小,影响发动机的运行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排气消音器,其结构包括尾气接收管、处理装置、一号排放管、二号排放管,所述尾气接收管的右端设于处理装置的左端中部且与处理装置的左端中部焊接,所述一号排放管的左端设于处理装置的右端上方且与处理装置的右端上方焊接,所述二号排放管的左端设于处理装置的右端下方且与处理装置的右端下方焊接,所述处理装置包括降温器、共振腔、保护壳、连通管、一号穿孔、二号穿孔、三号穿孔,所述降温器左端设于保护壳内部的左端中部且贯穿保护壳左端与尾气接收管右端焊接,所述降温器右端设于共振腔内且与连通管的左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通管的右端与二号穿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二号穿孔的下方位于一号穿孔的正上方,所述二号穿孔的上方位于三号穿孔的正下方,所述三号穿孔设于一号排放管的左端且与一号排放管的左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一号穿孔设于二号排放管的左端且与二号排放管的左端为一体化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降温器包括管体、散热石墨层、消音棉层,所述消音棉层设于管体的内圈且消音棉层的外侧与散热石墨层的内侧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散热石墨层的外侧与管体内侧为一体化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降温器、连通管均为圆形管。进一步的,所述一号排放管、二号排放管均与圆形管且大小一致。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汽车排气消音器,用户在通过本设备在进行汽车行驶时,应先检测设备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在设备配件老化或损坏时,应及时更换设备配件,在设备正常使用时,启动汽车,在汽车行驶时,排放的尾气通过尾气接收管进入处理装置中,通过处理装置的降温器中的消音棉层进行初步的消音,尾气的热量则通过散热石墨层导出,初步消音的尾气,通过二号穿孔分别进入一号穿孔、三号穿孔中消音后,尾气分别从一号排放管、二号排放管排出,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使尾气排放时,散热速度加快,增强消音器的使用寿命,且内部结构简单,尾气排放时,通过多个排放管,使排气正常,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汽车排气消音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消音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降温器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降温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A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尾气接收管-1、处理装置-2、一号排放管-3、二号排放管-4、降温器-21、共振腔-22、保护壳-23、连通管-24、一号穿孔-25、二号穿孔-26、三号穿孔-27、管体-211、散热石墨层-212、消音棉层-21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排气消音器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尾气接收管1、处理装置2、一号排放管3、二号排放管4,所述尾气接收管1的右端设于处理装置2的左端中部且与处理装置2的左端中部焊接,所述一号排放管3的左端设于处理装置2的右端上方且与处理装置2的右端上方焊接,所述二号排放管4的左端设于处理装置2的右端下方且与处理装置2的右端下方焊接,所述处理装置2包括降温器21、共振腔22、保护壳23、连通管24、一号穿孔25、二号穿孔26、三号穿孔27,所述降温器21左端设于保护壳23内部的左端中部且贯穿保护壳23左端与尾气接收管1右端焊接,所述降温器21右端设于共振腔22内且与连通管24的左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通管24的右端与二号穿孔2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二号穿孔26的下方位于一号穿孔25的正上方,所述二号穿孔26的上方位于三号穿孔27的正下方,所述三号穿孔27设于一号排放管3的左端且与一号排放管3的左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一号穿孔25设于二号排放管4的左端且与二号排放管4的左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降温器21包括管体211、散热石墨层212、消音棉层213,所述消音棉层213设于管体211的内圈且消音棉层213的外侧与散热石墨层212的内侧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散热石墨层212的外侧与管体211内侧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降温器21、连通管24均为圆形管,所述一号排放管3、二号排放管4均与圆形管且大小一致。用户在通过本设备在进行汽车行驶时,应先检测设备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在设备配件老化或损坏时,应及时更换设备配件,在设备正常使用时,启动汽车,在汽车行驶时,排放的尾气通过尾气接收管1进入处理装置2中,通过处理装置2的降温器21中的消音棉层213进行初步的消音,尾气的热量则通过散热石墨层212导出,初步消音的尾气,通过二号穿孔26分别进入一号穿孔25、三号穿孔27中消音后,尾气分别从一号排放管3、二号排放管4排出。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使用时,汽车尾气排放时,会产生高温,由于散热速度慢,使得消声器在使用时容易降低寿命,且结构过于复杂,尾气排放时,需经过多个腔体或消音层,导致排气量小,影响发动机的运行,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使尾气排放时,散热速度加快,增强消音器的使用寿命,且内部结构简单,尾气排放时,通过多个排放管,使排气正常,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排气消音器,其结构包括尾气接收管(1)、处理装置(2)、一号排放管(3)、二号排放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接收管(1)的右端设于处理装置(2)的左端中部且与处理装置(2)的左端中部焊接,所述一号排放管(3)的左端设于处理装置(2)的右端上方且与处理装置(2)的右端上方焊接,所述二号排放管(4)的左端设于处理装置(2)的右端下方且与处理装置(2)的右端下方焊接;所述处理装置(2)包括降温器(21)、共振腔(22)、保护壳(23)、连通管(24)、一号穿孔(25)、二号穿孔(26)、三号穿孔(27),所述降温器(21)左端设于保护壳(23)内部的左端中部且贯穿保护壳(23)左端与尾气接收管(1)右端焊接,所述降温器(21)右端设于共振腔(22)内且与连通管(24)的左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通管(24)的右端与二号穿孔(2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二号穿孔(26)的下方位于一号穿孔(25)的正上方,所述二号穿孔(26)的上方位于三号穿孔(27)的正下方,所述三号穿孔(27)设于一号排放管(3)的左端且与一号排放管(3)的左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一号穿孔(25)设于二号排放管(4)的左端且与二号排放管(4)的左端为一体化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排气消音器,其结构包括尾气接收管(1)、处理装置(2)、一号排放管(3)、二号排放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接收管(1)的右端设于处理装置(2)的左端中部且与处理装置(2)的左端中部焊接,所述一号排放管(3)的左端设于处理装置(2)的右端上方且与处理装置(2)的右端上方焊接,所述二号排放管(4)的左端设于处理装置(2)的右端下方且与处理装置(2)的右端下方焊接;所述处理装置(2)包括降温器(21)、共振腔(22)、保护壳(23)、连通管(24)、一号穿孔(25)、二号穿孔(26)、三号穿孔(27),所述降温器(21)左端设于保护壳(23)内部的左端中部且贯穿保护壳(23)左端与尾气接收管(1)右端焊接,所述降温器(21)右端设于共振腔(22)内且与连通管(24)的左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通管(24)的右端与二号穿孔(2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二号穿孔(26)的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孙典李谋杰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联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