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7255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换挡装置。在组装换挡杆装置的旋钮时,在向旋钮主体组装一对设计框之后,将罩组装于旋钮主体。这里,在向旋钮主体组装罩时,将一对设计框的肋插入于罩的插入孔,由此一对肋在左右方向上面接触,一对设计框的前端部在左右方向上面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在一对设计框的前端部间形成间隙。

Shift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gear shifting device. When assembling the knob of the shift rod device, after assembling a pair of design frames to the knob body, the cover is assembled on the knob body. Here, when assembling the cover to the knob body, a pair of ribs of the design frame are inserted into the insertion hole of the cover, thus a pair of ribs contact in the left and right directions, and a pair of front ends of the design frame contact in the left and right directions. Therefore, the gap between the front ends of a pair of design frames can be suppres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换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换挡体来改变换挡位置的换挡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日本实开昭62-151624号公报所记载的旋钮构造中,在旋钮设置有内旋钮、上部罩及下部罩,将内旋钮用上部罩及下部罩覆盖。进一步,在内旋钮设置有卡合槽,并且在上部罩的下端部与下部罩的上端部设置有卡止突起,在卡合槽插入有一对卡止突起。然而,在该旋钮构造中,上部罩的下端部与下部罩的上端部不接触,在上部罩的下端部与下部罩的上端部之间形成有间隙。另外,在未将一对卡止突起适当地插入于卡合槽的情况下,上部罩的下端部外周与下部罩的上端部外周被分离,在上部罩的下端部与下部罩的上端部之间形成高低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考虑上述事实,目的在于得到能够抑制在一对邻接设置部间形成间隙的换挡装置及能够抑制在一对邻接设置部间形成高低差的换挡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换挡装置具备:一对邻接设置体,它们设置于被移动而改变换挡位置的换挡体,分别设置有邻接设置部及作用部,并且一对上述邻接设置部彼此邻接设置;和组装体,其设置于上述换挡体,并设置有供一对上述作用部插入而使一对上述邻接设置部接触的组装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换挡装置具备:一对邻接设置体,它们设置于被移动而改变换挡位置的换挡体,分别设置有邻接设置部及作用部,并且一对上述邻接设置部彼此邻接设置;和组装体,其设置于上述换挡体,并设置有能够从上述换挡体的外侧按压一对上述作用部中的至少一方而使一对上述邻接设置部的外周能够接近的组装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的换挡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换挡装置中,上述按压部能够在上述作用部的突出垂直方向侧按压上述作用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的换挡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第三方式中的任一个换挡装置中,具备按压体,该按压体设置于上述换挡体,并组装有上述组装体,并且能够从上述换挡体的内侧按压一对上述作用部中的至少一方而使一对上述邻接设置部的外周能够接近。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的换挡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第四方式中的任一个换挡装置中,具备引导部,该引导部设置于上述组装体,并将上述作用部向上述组装部引导。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式的换挡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第五方式中的任一个换挡装置中,在上述邻接设置体的长边方向端部设置有上述邻接设置部及上述作用部。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换挡装置中,换挡体被移动来改变换挡位置。另外,在换挡体设置有一对邻接设置体及组装体,在一对邻接设置体分别设置有邻接设置部,一对邻接设置部彼此邻接设置。这里,在一对邻接设置体分别设置有作用部,并且在组装体设置有组装部,一对作用部插入于组装部,使一对邻接设置部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在一对邻接设置部间形成间隙。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换挡装置中,换挡体被移动来改变换挡位置。另外,在换挡体设置有一对邻接设置体及组装体,在一对邻接设置体分别设置有邻接设置部,一对邻接设置部彼此邻接设置。这里,在一对邻接设置体分别设置有作用部,并且在组装体设置有组装部,组装部能够从换挡体的外侧按压一对作用部中的至少一方,使一对邻接设置部的外周能够接近。因此,能够抑制在一对邻接设置部间形成高低差。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的换挡装置中,按压部能够在作用部的突出垂直方向侧按压作用部。因此,能够使一对邻接设置部的外周有效地接近,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在一对邻接设置部间形成高低差。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的换挡装置中,在换挡体设置有按压体,按压体与组装体被组装。这里,按压体能够从换挡体的内侧按压一对作用部中的至少一方,使一对邻接设置部的外周能够接近。因此,能够抑制在一对邻接设置部间形成高低差。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的换挡装置中,组装体的引导部将作用部向组装部引导。因此,能够使作用部容易地向组装部移动。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式的换挡装置中,在邻接设置体的长边方向端部设置有邻接设置部及作用部。因此,通过邻接设置部的位置与作用部的位置接近,能够有效地使一对邻接设置部接近。附图说明图1是从前斜左方观察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旋钮的立体图。图2是从前斜左方观察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旋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前斜左方观察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旋钮的主要部位的分解立体图。图4A是从前斜左方观察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旋钮的设计框的立体图。图4B是从左斜后方观察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旋钮的罩的立体图。图5A是从上方观察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旋钮中组装罩之前的俯视图。图5B是从上方观察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旋钮中组装有罩的状态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从前斜左方观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的换挡杆装置10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从前斜左方观察换挡杆装置10的主要部位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在附图中,由箭头FR表示换挡杆装置10的前方,由箭头LH表示换挡杆装置10的左方,由箭头UP表示换挡杆装置10的上方。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10具备作为换挡体的大致棒状的换挡杆12。在换挡杆12设置有作为换挡主体的大致圆筒状的杆14,杆14被沿上下方向平行地配置。杆14在下侧部分(基端侧部分)被车体侧的支承体(省略图示)支承为能够沿前后方向转动,换挡杆12向前后方向转动(移动),杆14向前后方向转动,由此改变换挡杆12的换挡位置。在杆14的上端部(前端部)组装并固定有作为把持体的旋钮16。旋钮16能够供车辆的乘坐者把持,通过在把持旋钮16的状态下向前后方向进行转动操作,由此换挡杆12向前后方向转动。在旋钮16设置有作为按压体的旋钮主体18(参照图3)。在旋钮主体18设置有树脂制的主体部件20,主体部件20的下侧部分为近似圆筒状,并被组装于杆14的上端部。主体部件20的上侧部分形成为截面呈近似U字形板状,主体部件20的上侧部分内连通于主体部件20的下侧部分内。在主体部件20的上侧部分内,且在前部,作为操作部件的近似三角形柱状的按钮22被支承为能够转动,按钮22如后述那样被在旋钮16的前侧露出,由乘坐者能够进行转动操作。在主体部件20的左侧及右侧分别一体地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作为第一组装机构的近似长条矩形板状的组装爪20A,组装爪20A被配置于主体部件20的上部、上下方向中间部及下部。组装爪20A向前侧延伸,组装爪20A的前端向组装爪20A的壁厚方向外侧突出。在旋钮主体18设置有树脂制的截面呈近似L字形板状的外部件24,外部件24与主体部件20的上侧部分为一体。外部件24的上侧部分配置在主体部件20的上侧,外部件24的上侧部分相对于主体部件20的上侧部分向前后方向两侧及左右方向两侧突出。外部件24的下侧部分配置在主体部件20的后侧,外部件24的下侧部分相对于主体部件20的上侧部分向左右方向两侧及下侧突出。在外部件24的上侧部分下表面的前端附近,在左右方向中央部一体地设置有作为内按压部的近似矩形柱状的按压柱24A,按压柱24A向下侧突出。按压柱24A沿左右方向延伸,按压柱24A的前表面与前后方向垂直地配置。外部件24的上侧及后侧被作为第一覆盖件的第一覆盖皮革26覆盖,第一覆盖皮革26的周部覆盖外部件24的上侧部分下表面的前端、左端及右端和下侧部分前表面的下端、左端及右端。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挡装置,其中,具备:一对邻接设置体,它们设置于被移动而改变换挡位置的换挡体,分别设置有邻接设置部及作用部,并且一对所述邻接设置部彼此邻接设置;和组装体,其设置于所述换挡体,并设置有供一对所述作用部插入而使一对所述邻接设置部接触的组装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1.10 JP 2016-2197121.一种换挡装置,其中,具备:一对邻接设置体,它们设置于被移动而改变换挡位置的换挡体,分别设置有邻接设置部及作用部,并且一对所述邻接设置部彼此邻接设置;和组装体,其设置于所述换挡体,并设置有供一对所述作用部插入而使一对所述邻接设置部接触的组装部。2.一种换挡装置,其中,具备:一对邻接设置体,它们设置于被移动而改变换挡位置的换挡体,分别设置有邻接设置部及作用部,并且一对所述邻接设置部彼此邻接设置;和组装体,其设置于所述换挡体,并设置有能够从所述换挡体的外侧按压一对所述作用部中的至少一方而使一对所述邻接设置部的外周能够接近的组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挡装置,其中,所述组装部能够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浦贵裕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