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尤其是机动车辆的车身的前部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1142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尤其是机动车辆的车身的前部的结构。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前部结构包括与前柱(5)连接并与车壳元件(1)的相应端部连接的加强装置,以便加强前柱(5)和车壳元件(1)之间的连接,从而在车辆的正面碰撞的情况下避免这些连接断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应用于机动车工业领域。

A front structure of the body of a vehicle, especially a motor vehic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ront structure of a vehicle body, in particular a motor vehicl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the front structure includes a reinforcing device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column (5) and the corresponding end of the shell element (1),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ront column (5) and the shell element (1), thereby avoiding the fracture of these connections in the case of frontal collision of vehicles. The invention can be applied to the field of motor vehicle indust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车辆尤其是机动车辆的车身的前部的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尤其是机动车辆的车身的前部的结构。
技术介绍
以本身已知的方式,机动车辆的车身的前部结构包括横向挡板,其用于将驾驶室与车辆的发动机舱隔开。这种结构还包括车壳的各种元件,特别包括:挡板侧向横梁,其设置成加强该结构的横向挡板;下部舱横梁,其上放置车辆的挡风玻璃的下部部分;以及车梁稳定器,其抵靠车辆的相应车梁,车梁是焊接到车辆的横梁的车壳元件并被设置在纵梁上。这三种车壳元件各自通过一端连接到车辆的前门的前柱。然而,当剧烈的正面碰撞的应力仅集中在车辆的前部的一侧且正面碰撞覆盖不超过车辆的该前部的覆盖面积的25%时,通常车壳的元件和相应前柱之间的连接会断开,这对驾驶员并有可能对车辆的乘客构成危险。在文献EP2014540中描述了一种车辆的车身的前部的结构,该结构包括加强下部舱横梁的两个侧向隔板,每个隔板被固定到相应的角撑板并固定到下部舱横梁的端部,每个角撑板相对于车辆纵向地延伸并与下部舱横梁和悬挂支撑件连接。由此,这些侧向隔板的存在使下部舱横梁能够拉紧,这减少了挡风玻璃的振动和由于振动而发出的噪音。然而,这些侧向隔板不是用于加强车辆的前部结构,并且因此,在突发正面碰撞时不提供额外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为了实现此目标,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尤其是机动车辆的车身的前部结构,该前部结构包括三种车壳元件,这三种车壳元件包括:挡板侧向横梁,其设置成加强前部结构的横向挡板,该横向挡板将驾驶室与车辆的发动机舱隔开;下部舱横梁,其上放置车辆的挡风玻璃的下部部分;车梁稳定器,其抵靠车辆的相应的车梁;这些车壳元件各自通过其一端连接到车辆的前柱,前部结构包括与前柱连接并与车壳元件的相应端部连接的加强装置,以便加强前柱和车壳元件之间的连接,从而在车辆的正面碰撞的情况下避免这些连接断裂。根据另一特征,加强装置包括三个独立的套件,套件分别覆盖与相应前柱相连接的三种车壳元件的端部,每个套件包括与前柱连接的接触边缘(bordtombé)。根据另一特征,每个套件由冲压的高弹性极限的钢板制成,钢板的厚度在1至2毫米之间,优选地约为1.5毫米。根据另一特征,每个套件由基于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优选地约为5毫米的4至6毫米之间的厚度。根据另一特征,加强装置可由一体式加强零件制成,该加强零件覆盖连接到相应前柱的三种车壳元件的端部,加强零件包括与相应前柱连接的接触边缘。根据另一特征,加强零件由冲压的高弹性极限的钢板制成,钢板的厚度为1至2毫米之间,优选地约为1.5毫米。根据另一特征,加强零件由基于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优选地约为5毫米的4至6毫米之间的厚度。根据另一特征,前部结构包括仪表板横梁,其设置成加强车辆的仪表板且仪表板横梁的端部被紧固到相应前柱,并且加强零件的接触边缘中的一个被设置到仪表板横梁和相应前柱之间的紧固界面处,该接触边缘插入前柱和紧固到前柱的仪表板横梁的端部之间。本专利技术也涉及一种机动车辆,其车身包括如前所述的前部结构。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仅作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两个实施例的示例给出的附图进行的说明性描述,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使其他目的、特征、细节和优点更清楚地显现,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从车辆的驾驶室的该车辆的已知前部结构的透视图;图2A至图2C各自示出了图1的结构的细节并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本专利技术的加强装置的部分,每个部分与前部结构的车壳元件连接并与相应前柱连接;图3A示出了图1的结构的细节,在该结构上连接有加强装置,其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一体式零件所构成的;图3B示出了图3A的一体式加强零件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机动车辆的车身的前部结构。图1示出了这种前部结构的从驾驶室的视图,更具体地,沿车辆的前进方向的车辆的左侧前部结构,也就是说,包括用于容纳车辆的驾驶员的驾驶室的部分的结构。前部结构包括横向挡板2。挡板2用于将驾驶室与车辆的发动机舱隔开。前部还包括前柱5,车辆的相应的前门通常可枢转地安装到前柱5,并且前柱5的功能是使车辆的驾驶室稳定且坚固。每一个前柱5通过前部结构的各种车壳元件连接到前部结构的其余部分。特别地,现在将描述这些元件中的四种。第一车壳元件包括挡板侧向横梁1,其设置成加强前部结构的横向挡板2。如同以下描述的所有其他横梁,横梁1具有由钢板制成的中空横梁的形式。挡板侧向横梁1的相对端分别焊接到相对于车辆的前进位移方向的车辆的左侧前柱5和右侧前柱的两个前柱。第二车壳元件包括下部舱横梁3,其上放置了车辆的挡风玻璃的下部部分。下部舱横梁3的相对端分别焊接到车辆的左侧前柱5和右侧前柱的两个前柱,这些支座分别布置在左侧和右侧。第三车壳元件包括车梁稳定器4。在图1中示出的车辆稳定器4也具有由钢板制成的中空横梁的形式,并且在车辆中纵向延伸。车梁稳定器4的功能是用来抵靠相应的车梁。此外,车辆稳定器4的相对端分别焊接到相应前柱5和相应的车梁的端部。第四车壳元件包括仪表板横梁26,其横向安装到车辆并设置成加强车辆的仪表板。该仪表板横梁26在其两个相对的端部处连接到与车辆的左侧前柱5和右侧前柱的两个前柱。优选地,仪表板横梁26具有管道的形式且在下面的描述中将被称为仪表板管道26。管道26的一端27通过焊接或拧紧来连接到相应前柱5,管道26是用于确保转向柱28和连接到该转向柱的端部的方向盘的稳定。特别地,在正面碰撞的情况下,仪表板管道26阻止转向柱28和方向盘朝向仪表板抬升。根据本专利技术,前部结构包括连接到前柱5的加强装置以及第一车壳元件1、第二车壳元件3和第三车壳元件4的相应的端部,以便加强前柱5和这些车壳元件1、3、4之间的连接。这些加强装置由厚度在1毫米至2毫米之间的冲压的具有高弹性极限的钢板制成。优选地,这种板具有约1.5毫米的厚度。可替代地,加强装置由基于根据前部结构而模塑的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制成。在这种替代中,加强件具有包括在4至6毫米之间的,优选地约5毫米的厚度。根据图2A至图2C上所示出的第一实施例,加强装置包括3个独立的套件6、7、8,如下所述的每个套件要么是基于根据相应的车壳元件冲压的具有高弹性极限的钢板制造的,要么是基于根据相应的车壳元件模塑的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制造的。在图2A上示出的第一套件6符合挡板侧向横梁1的端部的形状并覆盖该端部。第一套件6例如通过借助结构粘合剂粘接来紧固到该端部。第一套件6包括通过粘接分别连接到挡板2和相应前柱5的接触边缘9、10。此外,第一套件6包括紧固片11,其从与前柱5连接的接触边缘10中的一个延伸,该紧固片11位于相应的接触边缘的平面中且通过借助至少一个螺丝12拧紧来紧固到相应前柱5,以加强第一套件6、前柱5和挡板侧向横梁1之间的连接。优选地,螺丝是现有结构中的自攻丝类型的螺丝,这避免在现有结构中预先制成螺纹孔。在图2B上示出的第二套件7符合下部舱横梁3的端部的形状并覆盖该端部。第二套件7例如通过借助结构粘合剂粘接来紧固到该端部。第二套件7包括通过借助至少一个螺丝14拧紧来连接到相应前柱5。此外,第二套件7包括从套件7的主体延伸的紧固片15,该紧固片15通过借助至少两个螺丝16拧紧来紧固到相应前柱5,以加强第二套件7、前柱5和下部舱横梁3之间的连接。优选地,螺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尤其是机动车辆的车身的前部结构,包括三种车壳元件,所述三种车壳元件包括:挡板侧向横梁(1),其设置成加强所述前部结构的横向挡板(2),所述横向挡板将驾驶室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舱隔开;下部舱横梁(3),其上放置所述车辆的挡风玻璃的下部部分;车辆稳定器(4),其抵靠所述车辆的相应的车梁;所述车壳元件(1、3、4)分别通过各自一端连接到所述车辆的前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结构包括与所述前柱(5)连接并与所述车壳元件(1、3、4)的相应端部连接的加强装置,以便加强所述前柱(5)和所述车壳元件(1、3、4)之间的连接,从而在所述车辆的正面碰撞的情况下避免所述连接断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0.11 FR 16598361.一种车辆尤其是机动车辆的车身的前部结构,包括三种车壳元件,所述三种车壳元件包括:挡板侧向横梁(1),其设置成加强所述前部结构的横向挡板(2),所述横向挡板将驾驶室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舱隔开;下部舱横梁(3),其上放置所述车辆的挡风玻璃的下部部分;车辆稳定器(4),其抵靠所述车辆的相应的车梁;所述车壳元件(1、3、4)分别通过各自一端连接到所述车辆的前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结构包括与所述前柱(5)连接并与所述车壳元件(1、3、4)的相应端部连接的加强装置,以便加强所述前柱(5)和所述车壳元件(1、3、4)之间的连接,从而在所述车辆的正面碰撞的情况下避免所述连接断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装置包括三个独立的套件(6、7、8),所述套件分别覆盖与所述相应前柱(5)相连接的所述三种车壳元件(1、3、4)的端部,所述每个套件(6、7、8)包括与所述前柱连接的接触边缘(10、13、1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套件(6、7、8)由冲压的高弹性极限的钢板制成,所述钢板的厚度在1至2毫米之间,优选地约为1.5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部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布鲁马蒂厄·潘洛普
申请(专利权)人: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