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立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6378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2:21
在此提供了一种车辆立柱结构,其包括:非透明的第一支撑构件,其由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线性膨胀系数为第一值的材料构成;非透明的第二支撑构件,其布置成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间隔开,并且其由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线性膨胀系数为第二值的材料构成;以及树脂的透明构件,其由沿着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线性膨胀系数为比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大的值的材料构成,并且其构造成包括具有如下长度方向的多个玻璃纤维,所述多个玻璃纤维的长度方向定向成使得纤维长度方向基本上正交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所述长度方向。

Vehicle column structure

A vehicle column structure is provided herein, which includes: an opaque first supporting member consisting of a material whose linear expansion coefficient is the first value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an opaque second supporting member arranged at intervals from the first supporting member and composed of a material whose linear expansion coefficient is the second value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and a tree. A transparent lipid member consisting of a material whose linear expansion coefficient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member and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supporting member is larger than the first value and the second value, and is constructed to include a plurality of glass fibers having the following length direction,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which of the plurality of glass fibers is directed to make the fibers long. The degree direction is basically orthogonal to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member and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supporting me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立柱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立柱结构。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第2017-114410号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中在车辆前柱的形成了驾驶员的盲点的部分中采用透明树脂构件。这种结构使得驾驶员能够透过该透明部看到车辆的外部,这样使得能够减少驾驶员的盲点区域。在JP-A第2017-114410号中公开的构造中,在该透明部中采用含有玻璃纤维(即,增强塑料)的透明树脂构件,以便增加前柱的强度。而且,透明树脂构件的结构使得树脂构件的前柱横向方向两侧被夹在(固定至)更强的非透明树脂构件(支撑构件)之间。注意,在JP-A第2017-114410号中公开的构造中,透明树脂构件和支撑构件之间的边界部接合在一起。在两种类型的材料以这种构造接合在一起的情况下,构件的各自的线性膨胀系数彼此不同,并因此在温度改变时,产生作用在使这种接合分离的方向上的力。因此,在增加构造成包括这种构造的前柱的强度方面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获得一种在支撑构件和包含玻璃纤维的透明树脂构件之间具有牢固接合的车辆立柱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车辆立柱结构包括非透明的第一支撑构件、非透明的第二支撑构件和树脂的支撑构件。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以其长度方向在沿着挡风玻璃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的方向上来延伸,并且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由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线性膨胀系数为第一值的材料构成。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延伸以便其长度方向沿着侧门玻璃的车辆前端,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布置成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间隔开,并且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由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线性膨胀系数为第二值的材料构成。所述透明构件布置成跨越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之间,所述透明构件接合至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长度方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长度方向面,所述透明构件由沿着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线性膨胀系数为比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大的值的材料构成,并且所述透明构件构造成包括具有如下长度方向的多个玻璃纤维:所述多个玻璃纤维的长度方向定向成使得纤维长度方向基本上正交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所述长度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车辆立柱结构中,玻璃纤维的长度方向定向成基本上正交于第一支撑构件的长度方向和第二支撑构件的长度方向(即,朝向第一支撑构件和树脂的透明构件(此后,酌情称作“透明构件”)的接合面并且朝向第二支撑构件和透明构件的接合面定向)。注意,多个玻璃纤维包含在透明构件内部。具体而言,多个玻璃纤维的长度方向因此布置成主要朝向相应的支撑构件和透明构件的接合面(具体而言,第一支撑构件和透明构件之间的接合面以及第二支撑构件和透明构件之间的接合面)定向。以这种方式将玻璃纤维朝向透明构件和相应的支撑构件的接合面定向使得透明构件的线性膨胀系数(沿着透明树脂和相应的支撑构件的接合面的方向的线性膨胀系数)相较于玻璃纤维未以这种方式布置的情况保持得低。当透明构件的线性膨胀系数如上所述能够保持得低时,透明构件在与相应的支撑构件的接合部处由于温度改变而膨胀的比率较低。这样使得在接合部处作用在透明构件和支撑构件彼此分离的方向上的应力能够保持得低。这样能够获得车辆立柱结构,该结构甚至当受温度的变化影响时不太容易在接合面处分离并且其具有较强的接合。注意,这里所说的基本上正交的范围是指能够获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车辆立柱结构的上述作用和功能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的车辆立柱结构是第一方案的车辆立柱结构,其中所述透明构件布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彼此相对的区域的车厢内侧处,并且透明的外构件布置在所述区域的车厢外侧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的车辆立柱结构中,透明构件布置在车厢内侧,并且透明的外构件布置在第一支撑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彼此相对的区域的车厢外侧处。即,透明构件和外透明构件布置成从驾驶员侧观看时彼此重叠。驾驶员由此能够透过这两个透明构件看见在车辆立柱的车辆外侧的物体。驾驶员的视野通常会被车辆立柱阻挡,并因此车辆立柱的车辆外侧成为驾驶员观看的盲点。然而,本专利技术第二方案的车辆立柱结构使得能够消除该盲点。而且,以这种方式采用两个透明构件(透明构件和外透明构件)使得能够根据其相应的作用选择用于每个透明构件的材料。具体而言,可选材料的范围能够扩宽,使得具有抵抗弯曲的高刚性的材料(树脂构件等)被选作内透明构件,并且具有抵抗诸如小石头的抛射体的撞击的高强度(高硬度)的材料(加强玻璃等)被选作外透明构件。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的车辆立柱结构是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的车辆立柱结构,其中空腔构造在所述透明构件和所述外构件之间;并且能够将图像投射在所述透明构件上的图像投影仪安装在所述空腔中。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的车辆立柱结构中,图像能够使用图像投影仪投射在透明构件上。这样使得驾驶员能够经由透明构件获得更多视觉信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的车辆立柱结构是第三方案的车辆立柱结构,其中所述图像投影仪布置成当由驾驶员观看时不与所述透明构件重叠。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的车辆立柱结构中,第三方案的车辆立柱结构构造成使得图像投影仪没有布置在阻挡驾驶员的视野的位置,从而为驾驶员增强了车辆外部的物体的可视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案的车辆立柱结构是第三方案或第四方案的车辆立柱结构,其中所述图像投影仪在所述透明构件上投射光,在所述光中,所述玻璃纤维的折射率和构成所述透明构件的所述树脂本身的折射率彼此不同的波长带中的光分量已经被减弱。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案的车辆立柱结构中,第三方案或第四方案的车辆立柱结构构造成使得图像投影仪投射光,在所述光中,玻璃纤维的折射率和构成透明构件的所述树脂本身的折射率彼此不同的波长带中的光分量已经被减弱。这使得能够防止投射图像由于光折射而显示得模糊。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案的车辆立柱结构是第三方案至第五方案中的任一个的车辆立柱结构,其中所述图像投影仪在所述透明构件上投射显示光,所述显示光包括在与所述玻璃纤维的所述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偏振的光,并且所述显示光携带信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案的车辆立柱结构中,如下图像被投射在透明构件上:所述图像由以正交于玻璃纤维的长度方向的波长取向振动的光(偏振光)构造。入射到透明构件的光通过玻璃纤维的漫反射而显示为透明构件内部或表面上的图像。注意,相比于当由具有平行于玻璃纤维的长度方向的波长取向的光构造的图像投射在透明构件上时,当由具有正交于玻璃纤维的长度方向的波长取向的光构造的图像投射在透明构件上时,光更可能撞击在玻璃纤维上。这样使得更多的光经历漫反射。即,增加了显示在透明构件上的图像的亮度。换句话说,相较于当由具有平行于玻璃纤维的长度方向的波长取向的光构造的图像投射在透明构件上时,当由具有正交于玻璃纤维的长度方向的波长取向的光构造的图像投射在透明构件上时,能够增加投射图像的可视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车辆立柱结构使得能够获得更强的车辆立柱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的车辆立柱结构使得能够为驾驶员增强车辆立柱的车辆外部处的物体的可视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的车辆立柱结构使得驾驶员能够经由包括在车辆立柱中的透明构件获得更多的视觉信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的车辆立柱结构使得能够为驾驶员增强车辆立柱的车辆外部处的物体的可视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案的车辆立柱结构使得驾驶员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立柱结构,包括:非透明的第一支撑构件,其以其长度方向在沿着挡风玻璃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的方向上来延伸,并且所述非透明的第一支撑构件由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线性膨胀系数为第一值的材料构成;非透明的第二支撑构件,其延伸以便其长度方向沿着侧门玻璃的车辆前端,所述非透明的第二支撑构件布置成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间隔开,并且所述非透明的第二支撑构件由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线性膨胀系数为第二值的材料构成;以及树脂的透明构件,其布置成跨越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之间,所述树脂的透明构件接合至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长度方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长度方向面,所述树脂的透明构件由沿着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线性膨胀系数为比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大的值的材料构成,并且所述树脂的透明构件构造成包括具有如下长度方向的多个玻璃纤维:所述多个玻璃纤维的长度方向定向成使得纤维长度方向基本上正交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所述长度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1.24 JP 2017-2262331.一种车辆立柱结构,包括:非透明的第一支撑构件,其以其长度方向在沿着挡风玻璃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的方向上来延伸,并且所述非透明的第一支撑构件由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线性膨胀系数为第一值的材料构成;非透明的第二支撑构件,其延伸以便其长度方向沿着侧门玻璃的车辆前端,所述非透明的第二支撑构件布置成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间隔开,并且所述非透明的第二支撑构件由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线性膨胀系数为第二值的材料构成;以及树脂的透明构件,其布置成跨越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之间,所述树脂的透明构件接合至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长度方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长度方向面,所述树脂的透明构件由沿着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线性膨胀系数为比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大的值的材料构成,并且所述树脂的透明构件构造成包括具有如下长度方向的多个玻璃纤维:所述多个玻璃纤维的长度方向定向成使得纤维长度方向基本上正交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所述长度方向。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间信孝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