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紧急继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1014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紧急继动阀,包括继动阀本体,继动阀本体的表面设有ABS调节器出气口,继动阀本体的正面和一侧面均设有储气筒出气口,继动阀的另一侧设有信号口和主进气口,继动阀本体的表面还设有第一连接管道和第二连接管道,继动阀本体的顶端还设有盖板,继动阀本体的内部设有气腔A、气腔B、气腔C、气腔D、气腔E、气腔F和气腔G,该继动阀增加了一个储气筒出气口,即一个紧急继动阀有两个储气筒出气口,大大的提升了给制动气室的充气速度,如果再把整车气路优化,能达到制动响应时间0.4S的要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输入压力与输出压力的压力比为1:1.3的关系。

A New Emergency Relay Valv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emergency relay valve, which comprises a relay valve body, an ABS regulator outlet on the surface of the relay valve body, an air storage cylinder outlet on the front and one side of the relay valve body, a signal port and a main air inlet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elay valve, a first connecting pipe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pipe on the surface of the relay valve body, and a top of the relay valve body. The end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cover plate, and the interior of the relay valv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ir chamber A, air chamber B, air chamber C, air chamber D, air chamber E, air chamber F and air chamber G. The relay valve adds an air outlet of the air storage cylinder, that is, an emergency relay valve has two air outlets of the air storage cylinder,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air charging speed to the brake chamber. If the whole vehicle air circuit is optimized, the brake response time can reach the requirement of 0.4S.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ssure ratio of input pressure and output pressure of 1:1.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紧急继动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门,具体的涉及一种新型紧急继动阀。
技术介绍
汽车列车制动时,压缩空气从储气筒首先必须经紧急继动阀的1-2#口流到与紧急继动阀2#口连接的ABS调节器,从而进入到制动气室实现制动功能。整个制动的过程,压缩空气由储气筒到制动气室,所有气体都必须经过1-2#口,所以1-2#口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制动的响应时间。按照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上规定,采用气压制动的挂车,按照GB12676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时,从主挂间气压控制管路接头处到最不利的制动气室响应时间应小于等于0.4s。目前市面上的紧急继动阀根本就无法满足制动响应时间0.4S的要求。目前市面上的紧急继动阀输入压力与输出压力的压力比有1:1的,也有1:1.5甚至1:2的都有,1:1的制动效果往往是刹车力度不足,1:1.5或:1:2的制动效果刹车力度过猛,都没有得到司机满意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紧急继动阀。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紧急继动阀,包括继动阀本体,所述继动阀本体的表面设有ABS调节器出气口,所述继动阀本体的正面和一侧面均设有储气筒出气口,所述继动阀本体的另一侧设有信号口和主进气口,所述继动阀本体的表面还设有第一连接管道和第二连接管道,所述继动阀本体的顶端还设有盖板,所述继动阀本体的内部设有气腔A、气腔B、气腔C、气腔D、气腔E、气腔F和气腔G,所述气腔A联通信号口气管接头,所述气腔A与所述气腔B之间设有活塞a,所述活塞a的底端设有排气阀门,所述气腔B与所述ABS调节器出气管接口连通,所述气腔G的一端设有气孔,所述气腔D联通储气筒出气管接口,所述气腔D一端设有所述气腔C,所述气腔C的底端设有活塞b,平衡弹簧的底端连接在活塞c上,所述活塞c的一侧设有活塞d,两组所述活塞d形成所述气腔F,所述气腔D与排气盖之间设有活塞挡圈,所述主进气口气管接头联通所述气腔E和气腔C,所述主进气口气管接头内部从外到内依次设有活塞e、进气阀门a、单向胶垫、回位弹簧,所述气腔E的顶端还设有进气阀门b。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继动阀本体一端设有主阀体,所述主阀体与所述继动阀本体之间内部设有输气管道联通所述气腔D。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阀体上表面还设有上盖,所述上盖一侧表面设有钢珠,所述上盖通过M10螺钉与所述主阀体固定连接,所述上盖与所述主阀体连接处均设有O型密封圈;所述上盖的表面设有所述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上盖通过M6螺钉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气盖的一端连接防尘片,所述防尘片的中部设有抽芯铆钉,所述抽芯铆钉底端设有盘型垫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腔B与所述气腔G之间设有弹性挡圈,所述弹性挡圈与所述气腔B连接处设有所述O型密封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塞c底部和所述排气盖的底部均设有弹性挡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信号口气管接头与所述上盖连接处和所述主进气口气管接头与所述继动阀本体连接处均设有组合垫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板与所述上盖的螺钉连接处、所述上盖与所述主阀体的螺钉连接处、所述上盖与所述活塞a连接处、所述活塞b与所述继动阀本体连接处、所述活塞挡圈与所述继动阀本体连接处、所述活塞c与所述活塞d连接处、所述活塞e与所述主进气口气管接头内部连接处均设有所述O型密封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继动阀本体的输入压力与输出压力的压力比为1:1.3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继动阀再原来紧急继动阀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储气筒出气口,即一个紧急继动阀有两个储气筒出气口,一个储气筒出气口用管接头直接把继动阀挂在储气筒上,另一个储气筒出气口用φ18的气管连接到储气筒,大大的提升了给制动气室的充气速度,如果再把整车气路优化,能达到制动响应时间0.4S的要求;本技术采用输入压力与输出压力的压力比为1:1.3的关系,即制动效果刚刚好不轻不猛,符合大多数车主的需要。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顶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的充气过程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常规制动过程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排气过程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紧急制动过程示意图;图中:1、ABS调节器出气口;2、储气筒出气口;3、第一连接管道;4、信号口;5、主进气口;6、盖板;7、第二连接管道;8、信号口气管接头;9、组合垫圈;10、上盖;11、M10螺栓;12、O型密封圈;13、气腔A;14、M6螺钉;15、活塞a;16、钢珠;17、弹性挡圈;18、气腔C;19、比例挡圈;20、主阀体;21、活塞b;22、气腔D;23、储气筒出气管接口;24、活塞挡圈;25、平衡弹簧;26、排气盖;27、ABS调节器出气管接口;28、活塞c;29、防尘片;30、盘型垫片;31、抽芯铆钉;32、活塞d;33、气腔F;34、气腔E;35、单向胶垫;36、进气阀门a;37、主进气口气管接头;38、活塞e;39、回位弹簧;40、弹簧挡圈;41、进气阀门b;42、排气阀门;43、气腔B;44、气孔;45、气腔G。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紧急继动阀,包括继动阀本体,继动阀本体的表面设有ABS调节器出气口1,继动阀本体的正面和一侧面均设有储气筒出气口2,继动阀本体的另一侧设有信号口4和主进气口5,继动阀本体的表面还设有第一连接管道3和第二连接管道7,继动阀本体的底端还设有盖板6,继动阀本体的内部设有气腔A13、气腔B43、气腔C18、气腔D22、气腔E34、气腔F33和气腔G45,气腔A13联通信号口气管接头8,气腔A13与气腔B43之间设有活塞a15,活塞a15的底端设有排气阀门42,气腔B43与ABS调节器出气管接口27联通,气腔G45的一端设有气孔44,气腔D22联通储气筒出气管接口23,气腔D22一端设有气腔C18,气腔C18的底端设有活塞b21,平衡弹簧25的底端连接在活塞c28上,活塞c28的一侧设有活塞d32,两组活塞d32形成气腔F33,气腔D22与排气盖26之间设有活塞挡圈24,主进气口气管接头37联通气腔E34和气腔C18,主进气口气管接头37内部从外到内依次设有活塞e38、进气阀门a36、单向胶垫35、回位弹簧39,气腔E34的顶端还设有进气阀门b41。继动阀本体一端设有主阀体20,主阀体20与继动阀本体之间内部设有输气管道联通气腔D22,主阀体20上表面还设有上盖10,上盖10一侧表面设有钢珠16,上盖10通过M10螺钉11与主阀体20固定连接,上盖10与主阀体20连接处均设有O型密封圈12;上盖10的表面设有盖板6,盖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紧急继动阀,包括继动阀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继动阀本体的表面设有ABS调节器出气口(1),所述继动阀本体的正面和一侧面均设有储气筒出气口(2),所述继动阀本体的另一侧设有信号口(4)和主进气口(5),所述继动阀本体的表面还设有第一连接管道(3)和第二连接管道(7),所述继动阀本体的底端还设有盖板(6),所述继动阀本体的内部设有气腔A(13)、气腔B(43)、气腔C(18)、气腔D(22)、气腔E(34)、气腔F(33)和气腔G(45),所述气腔A(13)联通信号口气管接头(8),所述气腔A(13)与所述气腔B(43)之间设有活塞a(15),所述活塞a(15)的底端设有排气阀门(42),气腔B(43)与所述ABS调节器出气管接口(27)连通,所述气腔G(45)的一端设有气孔(44),所述气腔D(22)联通储气筒出气管接口(23),所述气腔D(22)一端设有所述气腔C(18),所述气腔C(18)的底端设有活塞b(21),平衡弹簧(25)的底端连接在活塞c(28)上,所述活塞c(28)的一侧设有活塞d(32),两组所述活塞d(32)形成所述气腔F(33),所述气腔D(22)与排气盖(26)之间设有活塞挡圈(24),所述主进气口气管接头(37)联通所述气腔E(34)和气腔C(18),所述主进气口气管接头(37)内部从外到内依次设有活塞e(38)、进气阀门a(36)、单向胶垫(35)、回位弹簧(39),所述气腔E(34)的顶端还设有进气阀门b(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紧急继动阀,包括继动阀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继动阀本体的表面设有ABS调节器出气口(1),所述继动阀本体的正面和一侧面均设有储气筒出气口(2),所述继动阀本体的另一侧设有信号口(4)和主进气口(5),所述继动阀本体的表面还设有第一连接管道(3)和第二连接管道(7),所述继动阀本体的底端还设有盖板(6),所述继动阀本体的内部设有气腔A(13)、气腔B(43)、气腔C(18)、气腔D(22)、气腔E(34)、气腔F(33)和气腔G(45),所述气腔A(13)联通信号口气管接头(8),所述气腔A(13)与所述气腔B(43)之间设有活塞a(15),所述活塞a(15)的底端设有排气阀门(42),气腔B(43)与所述ABS调节器出气管接口(27)连通,所述气腔G(45)的一端设有气孔(44),所述气腔D(22)联通储气筒出气管接口(23),所述气腔D(22)一端设有所述气腔C(18),所述气腔C(18)的底端设有活塞b(21),平衡弹簧(25)的底端连接在活塞c(28)上,所述活塞c(28)的一侧设有活塞d(32),两组所述活塞d(32)形成所述气腔F(33),所述气腔D(22)与排气盖(26)之间设有活塞挡圈(24),所述主进气口气管接头(37)联通所述气腔E(34)和气腔C(18),所述主进气口气管接头(37)内部从外到内依次设有活塞e(38)、进气阀门a(36)、单向胶垫(35)、回位弹簧(39),所述气腔E(34)的顶端还设有进气阀门b(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紧急继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继动阀本体一端设有主阀体(20),所述主阀体(20)与所述继动阀本体之间内部设有输气管道联通所述气腔D(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紧急继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体(20)上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涛李育林陈健兆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西合汽车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