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部开启式货物运输车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3589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此顶部开启式货物运输车厢,车厢侧幅相对车厢底盘旋转时,车厢顶幅、第一连杆、车厢侧幅与车厢底盘组成一四连杆机构,在车厢侧幅或者第一连杆的驱动下,车厢顶幅摆动,从而实现车厢顶幅的开合动作,专用性强;又第一连杆的一端折弯,直杆一端铰接在车厢底盘的侧板上而弯杆一端铰接在车厢顶幅上,有效对车厢顶幅起到了支撑作用,确保车厢顶幅闭合时不绕其与车厢侧幅的连接处发生转动,保证闭合动作的顺利完成;同时,车厢顶幅与车厢侧幅之间为转动连接,在车厢顶幅完全打开后车厢顶幅转动至紧挨车厢侧幅,减小了占用空间,方便人员从车厢侧面装卸货物,有效提高了货物装卸效率。此发明专利技术用于货物运输技术领域。

A Top Open Carriage for Freight Transport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op open cargo transport carriage. When the side width of the carriage rotates relative to the chassis of the carriage, the top width,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the side width of the carriage and the chassis of the carriage form a four-link mechanism. Under the drive of the carriage side width or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the top width of the carriage swings, thus realizing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action of the carriage top width, which has strong specificity; and the en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bends and the straight rod bends. One end is articulated on the side panel of the car chassis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bending rod is articulated on the roof of the carriage, which effectively supports the roof of the carriage and ensures that when the roof of the carriage closes, it does not rotate arou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roof and the side width of the carriage to ensure the smooth completion of the closing a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 rotation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roof of the carriage and the side width of the carriage, and the roof of the rear carriage is rotated completely open To be close to the side of the carriage, it reduces the occupied space, facilitates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cargo from the side of the carriage, and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cargo handling. The invention is used in the field of freight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部开启式货物运输车厢
本专利技术涉及货物运输
,特别是涉及一种顶部开启式货物运输车厢。
技术介绍
对于目前的汽车组装厂,组装完成的发动机需要通过运输车转移至相应生产线。在目前实际生产过程中,其使用的运输工具仅为普通厢式运输车。由于发动机体积大质量重,依靠人力将发动机进行周转,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同时,发动机属于精密部件,以当前方式运输,发动机损伤概率较高,且普通厢式运输车也较难满足发动机专用运输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货物装卸、降低货物损伤概率的顶部开启式货物运输车厢。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顶部开启式货物运输车厢,包括车厢底盘及两底边分别转动连接在车厢底盘两侧的车厢侧幅,两所述车厢侧幅的顶部设有车厢顶幅,各所述车厢顶幅分别与两车厢侧幅的顶端转动相连,各所述车厢顶幅上均固定有一顶幅支座,各所述顶幅支座与车厢底盘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杆,各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折弯,各所述第一连杆的直杆端部分别铰接在车厢底盘的两侧板上,各所述第一连杆的弯杆端部分别铰接在两顶幅支座上,两所述车厢侧幅分别与一动力装置相连。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动力装置为一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一端连接在车厢侧幅的外侧,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车厢底盘的底部。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连杆及一端与第二连杆的端部铰连的第三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车厢侧幅的外侧,所述第三连杆为L型杆,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车厢底盘的底部,一驱动推杆的伸长端与第三连杆的拐角位置相铰连,各所述驱动推杆的底座端铰接在车厢底盘的底部中间位置。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各所述车厢侧幅的外侧固定一侧幅支座,所述第二连杆与车厢侧幅相连的一端铰接在侧幅支座上。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各所述车厢顶幅呈L型,所述车厢顶幅的竖边的端部与车厢侧幅的顶端铰接。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各所述顶幅支座分别固定于车厢顶幅的横边靠近拐角的一侧,各所述第一连杆呈J型,各所述第一连杆的勾部一端铰连在顶幅支座上。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两所述车厢顶幅的闭合连接处设有防水机构,所述防水机构包括位于一车厢顶幅的横边端部的底防水板、位于另一车厢顶幅的横边端部的顶防水板及密封胶条,所述底防水板呈L型,位于所述顶防水板顶部的遮掩板比底防水板的竖板高。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连杆与车厢底盘之间设有缓冲助力装置。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缓冲助力装置包括顶端设有滚轮的助力杆,所述滚轮与第一连杆相接触并沿第一连杆长度方向进行滚动,所述助力杆的中间靠近底端处与一固定在车厢底盘上的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助力杆的底端与一弹簧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弹簧的下端与车厢底盘相铰连。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车厢底盘的横截面呈U型,两所述车厢侧幅的底边分别通过转动件连接在车厢底盘的两侧板上,各所述第一连杆的直杆端部分别与车厢底盘两侧板的顶部相铰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此顶部开启式货物运输车厢,车厢侧幅相对车厢底盘旋转时,车厢顶幅、第一连杆、车厢侧幅与车厢底盘组成一四连杆机构,在车厢侧幅或者第一连杆的驱动下,车厢顶幅摆动,从而实现车厢顶幅的开合动作,专用性强;又第一连杆的一端折弯,其直杆一端铰接在车厢底盘的侧板上而弯杆一端铰接在车厢顶幅上,有效对车厢顶幅起到了支撑作用,也确保车厢顶幅闭合时不绕其与车厢侧幅的连接处发生转动,保证闭合动作的顺利完成;同时,车厢顶幅与车厢侧幅之间为转动连接,在车厢顶幅完全打开后车厢顶幅转动至紧挨车厢侧幅,减小了占用空间,方便人员从车厢侧面装卸货物及对货物进行近距离确认,从而有效提高了货物装卸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厢收拢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厢展开状态示意图;图3是图1的A区域顶幅防水机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缓冲助力装置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手动车厢收拢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手动车厢展开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手动车厢完全展开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发动机装入车厢正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发动机装入车厢俯视图;图10是图9的B区域阻挡固定结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10,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顶部开启式货物运输车厢,包括车厢底盘8及两底边分别转动连接在车厢底盘8两侧的车厢侧幅4,两车厢侧幅4的顶部设有车厢顶幅1,各车厢顶幅1分别与两车厢侧幅4的顶端转动相连,各车厢顶幅1上均固定有一顶幅支座2,各顶幅支座2与车厢底盘8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杆3,各第一连杆3的一端折弯,各第一连杆3的直杆端部分别铰接在车厢底盘8的两侧板上,各第一连杆3的弯杆端部分别铰接在两顶幅支座2上,两车厢侧幅4分别与一动力装置相连。此顶部开启式货物运输车厢,车厢侧幅4相对车厢底盘8旋转时,车厢顶幅1、第一连杆3、车厢侧幅4与车厢底盘8组成一四连杆机构,在车厢侧幅4或者第一连杆3的驱动下,车厢顶幅4摆动,从而实现车厢顶幅1的开合动作,专用性强;又第一连杆3呈J型设计,直杆一端铰接在车厢底盘8的侧板上而弯杆一端铰接在车厢顶幅1上,能有效对车厢顶幅1起到了支撑作用,确保车厢顶幅1闭合时不绕其与车厢侧幅4的连接处发生转动,保证闭合动作的顺利完成;同时,车厢顶幅1与车厢侧幅4之间为转动连接,在车厢顶幅1完全打开后车厢顶幅1转动至紧挨车厢侧幅4,减小了占用空间,方便人员从车厢侧面装卸货物及对货物进行近距离确认。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动力装置为一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一端连接在车厢侧幅4的外侧,另一端连接在车厢底盘8的底部。进一步地,该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连杆5及一端与第二连杆5的端部铰连的第三连杆6,第二连杆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车厢侧幅4的外侧,第三连杆6为L型杆,第三连杆6的另一端铰接在车厢底盘8的底部,一驱动推杆7的伸长端与第三连杆6的拐角位置相铰连,各驱动推杆7的底座端铰接在车厢底盘8的底部中间位置。进一步地,驱动推杆7可被液压油缸或者电动推杆等其他能带动第三连杆6发生旋转的驱动装置所替代。再进一步地,动力装置可为不同形式的旋转助力装置,在车厢侧幅4或者第一连杆3的转动连接点上增加高强度扭簧,即可通过人力将车厢顶幅1实现开合;又直接利用电机带动车厢侧幅4或第一连杆3同轴转动,或者利用电机带动齿轮、链轮、皮带传动等带动车厢侧幅4或第一连杆3实现转动。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车厢底盘8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有底座9,各驱动推杆7的底座端铰接在底座9上。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各车厢侧幅4的外侧固定一侧幅支座10,第二连杆5与车厢侧幅4相连的一端铰接在侧幅支座10上。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各车厢顶幅1呈L型,车厢顶幅的竖边的端部与车厢侧幅4的顶端铰接。如此设置避免了将车厢顶幅1与车厢侧幅4的连接位置设于拐角处,便于进行连接处的防水处理。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各顶幅支座2分别固定于车厢顶幅1的横边靠近拐角的一侧,各第一连杆3呈J型,各第一连杆3的勾部一端铰连在顶幅支座2上。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两车厢顶幅1的闭合连接处设有防水机构,防水机构包括位于一车厢顶幅1的横边端部的底防水板11、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部开启式货物运输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底盘(8)及两底边分别转动连接在车厢底盘(8)两侧的车厢侧幅(4),两所述车厢侧幅(4)的顶部设有车厢顶幅(1),各所述车厢顶幅(1)分别与两车厢侧幅(4)的顶端转动相连,各所述车厢顶幅(1)上均固定有一顶幅支座(2),各所述顶幅支座(2)与车厢底盘(8)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杆(3),各所述第一连杆(3)的一端折弯,各所述第一连杆(3)的直杆端部分别铰接在车厢底盘(8)的两侧,各所述第一连杆(3)的弯杆端部分别铰接在两顶幅支座(2)上,两所述车厢侧幅(4)分别与一动力装置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部开启式货物运输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底盘(8)及两底边分别转动连接在车厢底盘(8)两侧的车厢侧幅(4),两所述车厢侧幅(4)的顶部设有车厢顶幅(1),各所述车厢顶幅(1)分别与两车厢侧幅(4)的顶端转动相连,各所述车厢顶幅(1)上均固定有一顶幅支座(2),各所述顶幅支座(2)与车厢底盘(8)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杆(3),各所述第一连杆(3)的一端折弯,各所述第一连杆(3)的直杆端部分别铰接在车厢底盘(8)的两侧,各所述第一连杆(3)的弯杆端部分别铰接在两顶幅支座(2)上,两所述车厢侧幅(4)分别与一动力装置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部开启式货物运输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一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一端连接在车厢侧幅(4)的外侧,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车厢底盘(8)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部开启式货物运输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连杆(5)及一端与第二连杆(5)的端部铰连的第三连杆(6),所述第二连杆(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车厢侧幅(4)的外侧,所述第三连杆(6)为L型杆,所述第三连杆(6)的另一端铰接在车厢底盘(8)的底部,一驱动推杆(7)的伸长端与第三连杆(6)的拐角位置相铰连,各所述驱动推杆(7)的底座端铰接在车厢底盘(8)的底部中间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部开启式货物运输车厢,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车厢侧幅(4)的外侧固定一侧幅支座(10),所述第二连杆(5)与车厢侧幅(4)相连的一端铰接在侧幅支座(10)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部开启式货物运输车厢,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车厢顶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波阴俊峰周明潘子华谢润生李迪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信源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