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电动汽车前舱集成化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1801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8 2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纯电动汽车前舱集成化布置结构,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蓄电池、电机控制器以及悬置机构,还包括承载框梁,所述悬置机构包括左悬置结构、右悬置结构以及后悬置结构,所述承载框梁的两侧分别通过左、右悬置结构设在汽车的车身纵梁上,承载框架的后侧通过后悬置结构设在汽车的副车架上,所述蓄电池和电机控制器设在承载框梁上方,所述驱动电机和减速器设在承载框梁下方。该纯电动汽车前舱集成化布置结构设计合理,前舱结构简单可靠,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实现高度集成化,可采用模块化装配,便于平台化布置,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An Integrated Front Cabin 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Pure Electric Vehicl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grated layout structure of the front cabin of a pure electric vehicle, including a driving motor, a reducer, a battery, a motor controller and a mounting mechanism, as well as a load-bearing frame beam. The mount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left mounting structure, a right mounting structure and a rear mounting structure. The two sides of the load-bearing frame beam are respectively mounted on the body longitudinal beam of the vehicle through the left and right mounting structures. The rear side of the load-bearing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sub-frame of the automobile through the rear suspension structure, the battery and motor controller are arranged above the load-bearing frame beam, and the drive motor and the speed reducer are arranged below the load-bearing frame beam. The integrated layout structure of the front cabin of the pure electric vehicle is reasonable. The structure of the front cabin is simple and reliable. The structure is compact and space utilization is high. It can be highly integrated. Modular assembly can be used to facilitate the platform layout. It has high practical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纯电动汽车前舱集成化布置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纯电动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前舱集成化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以行驶过程中无污染物排放,对环境污染较小,并且电动汽车具有噪声低、热辐射低、驾驶简单等优点倍受人们的关注。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植,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得到了高速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汽车已经成为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但是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国际油价的上涨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限制。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纯电动汽车没有体积较大的燃油箱和发动机等部件,所以纯电动汽车前舱布置相比于传统汽车前舱布置,其形式完全不同。纯电动汽车前舱的合理布置结构,不仅关系到各个零部件质量对整车重心的影响,而且可以节省前舱空间、提高散热效果、增加汽车安全性等,同时前舱的布置结构也还对汽车后期维修方便性有重要影响。现有纯电动汽车前舱布置多结构复杂,布置不美观、空间利用不合理、线路和管道走向混乱、各零部件布置不协调、分散零部件噪音过大以及整车前舱安全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前舱集成化布置结构,以达到集成设置,占用空间小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纯电动汽车前舱集成化布置结构,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蓄电池、电机控制器以及悬置机构,还包括承载框梁,所述悬置机构包括左悬置结构、右悬置结构以及后悬置结构,所述承载框梁的两侧分别通过左、右悬置结构设在汽车的车身纵梁上,承载框架的后侧通过后悬置结构设在汽车的副车架上,所述蓄电池和电机控制器设在承载框梁上方,所述驱动电机和减速器设在承载框梁下方。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框梁为冲压成型的整体框架结构。还包括充电机、高压分线盒、空调压缩机、真空罐、真空泵、以及电子水泵,所述充电机和高压分线盒均设在承载框架的上方,所述空调压缩机、真空罐、真空泵、以及电子水泵均设在承载框架的下方。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支架固定在框梁右下侧,减速器通过集成化支架固定在框梁左下侧,空调压缩机通过集成化支架固定在减速器右侧,驱动电机和减速器通过法兰盘固定。所述充电机为集成DC/DC转换器和充电机为一体的二合一充电机。所述固定电机的支架通过螺栓直接固定在承载框梁上,承载框梁提供螺栓安装孔;固定减速器的集成化支架集成了固定减速器和安装空调压缩机的两种功能,整体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框梁上。所述空调压缩机的前侧固定真空泵,真空罐安装在框梁的左后侧,真空罐通过真空管道连接真空泵。所述电子水泵设置在驱动电机的前侧。所述蓄电池固定在框梁的左上方,电机控制器固定在框梁右侧,高压分线盒固定在电机控制器上方,充电机位于蓄电池与电机控制器之间。所述减速器的后下侧设有固定架,固定架的一端与后悬置结构的末端铰接,后悬置结构的另一端与副车架固定,固定架与后悬置结构的铰接轴其轴心线与左连接轴及右连接轴的轴心线平行。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该纯电动汽车前舱集成化布置结构设计合理,前舱结构简单可靠,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实现高度集成化,可采用模块化装配,便于平台化布置,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示意图。图中:1.承载框梁、2.左悬置结构、3.右悬置结构、4.蓄电池、5.二合一充电机、6.高压分线盒、7.电机控制器、8.电机支架、9.驱动电机、10.驱动轴、11.后悬置结构、12.减速器、13.集成支架、14.空调压缩机、15.真空罐、16.真空管路、17.真空泵、18.电子水泵、19.固定架、20.后悬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该纯电动汽车前舱集成化布置结构,包括承载框梁1,框梁为冲压成型的整体框架结构,冲压框梁通过左悬置结构2和右悬置结构3安装于纯电动汽车车身纵梁上,冲压框梁上层安装有高压分线盒6、电机控制器7、蓄电池4以及充电机,冲压框梁下层安装有真空泵17、减速器12、驱动电机9、空调压缩机14、电子水泵18和真空罐15,减速器12后下侧固定在后悬置结构11上,后悬置20固定在副车架上。采用冲压结构的框梁,将驱动电机9、减速器12、蓄电池4、电机控制器7、充电机等前舱设备均集成、固定在框梁上,而对框梁采用三点悬置固定的方式,具有悬置结构简单可靠,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实现高度集成化,可采用模块化装配;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前舱结构重量大、占用空间多,集成度低,不适用于模块化生产的问题。。作为优选,充电机为集成DC/DC转换器和充电机为一体的二合一充电机5。驱动电机通过电机支架8固定在框梁右下侧,减速器通过集成化支架固定在框梁左下侧,电动空调压缩机通过集成化支架固定在减速器右侧,驱动电机和减速器通过法兰盘固定,内部通过轴系与驱动轴10连接。固定电机的支架通过螺栓直接固定在框梁本体上,框梁本体提供螺栓安装孔;固定减速器的集成支架13集成了固定减速器和安装空调压缩机的两种功能,整体通过支架固定在框梁上,支架与框梁内框在同一平面上。使用电机支架和减速器支架能够最大限度的沿用冲压框梁,支架能够配合电机或减速器修改,而与框梁的安装机构及位置沿用,避免了冲压框梁的结构修改,有利于不同车型的平台化布置。空调压缩机14的前侧固定电子真空泵17,真空罐安装在框梁的左后侧,真空罐通过真空管15道连接电子真空泵。将电子真空泵与真空罐也集成在托架上,可以进一步提高集成化水平。电子水泵设置在驱动电机的前侧,通过框梁提供的支架安装;蓄电池固定在框梁的左上方,电机控制器固定在框梁右侧,高压分线盒固定在电机控制器上方,二合一充电机5位于蓄电池与电机控制器之间。减速器12的后下侧设有固定架19,固定架的一端与后悬置的末端铰接呈L形结构,后悬置的另一端与副车架固定,固定架与后悬置的铰接轴其轴心线与左连接轴及右连接轴的轴心线平行。固定架与后悬置构成L形结构铰接且其铰接轴与左连接轴及右连接轴平行,使得框梁后下部的减速器与副车架之间有较大的伸缩空间,实现减速器与副车架之间的软连接,减少振动传递,减少汽车行驶时的振动与噪音。上述仅为对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说明,上述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形成多个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纯电动汽车前舱集成化布置结构,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蓄电池、电机控制器以及悬置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框梁,所述悬置机构包括左悬置结构、右悬置结构以及后悬置结构,所述承载框梁的两侧分别通过左、右悬置结构设在汽车的车身纵梁上,承载框架的后侧通过后悬置结构设在汽车的副车架上,所述蓄电池和电机控制器设在承载框梁上方,所述驱动电机和减速器设在承载框梁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纯电动汽车前舱集成化布置结构,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蓄电池、电机控制器以及悬置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框梁,所述悬置机构包括左悬置结构、右悬置结构以及后悬置结构,所述承载框梁的两侧分别通过左、右悬置结构设在汽车的车身纵梁上,承载框架的后侧通过后悬置结构设在汽车的副车架上,所述蓄电池和电机控制器设在承载框梁上方,所述驱动电机和减速器设在承载框梁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纯电动汽车前舱集成化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梁为冲压成型的整体框架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纯电动汽车前舱集成化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机、高压分线盒、空调压缩机、真空罐、真空泵、以及电子水泵,所述充电机和高压分线盒均设在承载框架的上方,所述空调压缩机、真空罐、真空泵、以及电子水泵均设在承载框架的下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纯电动汽车前舱集成化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支架固定在框梁右下侧,减速器通过集成化支架固定在框梁左下侧,空调压缩机通过集成化支架固定在减速器右侧,驱动电机和减速器通过法兰盘固定。5.如权利要求3所述纯电动汽车前舱集成化布置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胡宏喜王金桥刘艳波倪绍勇茅卫东王成文奚新文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