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902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4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地利用在电容器中产生的热的车辆用热交换装置。该热交换装置6(车辆用热交换装置)具有与发动机1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水流通的发动机侧回路61、与可充放电的电池3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水流通的电池侧回路62和切换发动机侧回路61与电池侧回路62之间的连通状态以及非连通状态的三通阀71~74。热交换装置6形成为通过利用三通阀71~74使发动机侧回路61与电池侧回路62之间成为连通状态,使用电池3的热来进行发动机1的驱动前的升温。

Heat Exchanger for Vehicle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vehicle heat exchange device which can effectively utilize the heat generated in the capacitor. The heat exchange device 6 (vehicle heat exchange device) has engine side circuit 61 which exchanges heat with engine 1 for cooling water flow, battery side circuit 62 which exchanges heat with charged and discharged batteries 3 for cooling water flow, and three-way valves 71-74 which switch the connection state between engine side circuit 61 and battery side circuit 62, and disconnected state. The heat exchange device 6 is formed by connecting the engine side circuit 61 with the battery side circuit 62 by using the three-way valves 71-74. The heat of battery 3 is used to heat the engine 1 before dri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热交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被应用于具有内燃机和可充放电的蓄电部的车辆的车辆用热交换装置(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可充放电的电容器(蓄电部)、由来自于电容器的放电驱动的电动机、为发电而设置的内燃机和由来自于电容器的电力供给驱动的加热器以及风扇的电动车辆。在该电动车辆中,通过在对电容器开始充电前利用来自于电容器的电力来驱动加热器以及风扇,利用伴随电容器的放电的发热和来自于加热器以及风扇的热风而使电容器升温。然后,通过在使之升温的状态下,开始对电容器进行充电,从而提高电容器中的充电效率。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554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电动车辆中,在充电中,在电容器会发生自发热。此时,在电容器的充电效率足够高的状态下,在电容器中产生的热是不需要的。由此,认为存在以下问题:在电容器中产生的热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1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地利用在电容器中产生的热的车辆用热交换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的车辆用热交换装置具有与内燃机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介质流通的第1介质流通回路、与可充放电的蓄电部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介质流通的第2介质流通回路和切换第1介质流通回路与第2介质流通回路之间的连通状态以及非连通状态的第1阀部,并形成为利用第1阀部使第1介质流通回路与第2介质流通回路之间成为连通状态,从而使用蓄电部的热来进行内燃机的驱动前的升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的车辆用热交换装置中,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利用第1阀部使第1介质流通回路与第2介质流通回路之间成为连通状态,可以使与蓄电部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的第2介质流通回路的热交换介质在连通状态的第1介质流通回路内流通。由此,由于可以将蓄电部的热用于内燃机的驱动前的升温,因此可以使在驱动前预先升温的内燃机在提高燃烧效率的状态下驱动。其结果是,可以将在蓄电部产生的热有效地利用于内燃机的升温。此外,在一个技术方案的车辆用热交换装置中,利用第1阀部使第1介质流通回路与第2介质流通回路之间成为非连通状态,可以对蓄电部与内燃机进行热分离。由此,可以抑制从由于驱动而产生大量的热的内燃机向蓄电部供给大量的热,因此可以抑制由大量的热导致的蓄电部的故障的产生。在上述一个技术方案的车辆用热交换装置中,优选形成为在蓄电部的温度变为第1温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利用第1阀部使第1介质流通回路与第2介质流通回路之间成为连通状态,从而使用蓄电部的热来进行内燃机的驱动前的升温。如果形成为上述结构,可以在蓄电部充分升温至第1温度阈值以上的状态下,使用蓄电部的热来进行内燃机的驱动前的升温。由此,与在蓄电部未充分升温的状态下使用蓄电部的热的情况相比,例如,可以抑制蓄电部的充放电效率的降低。这种情况下,优选进一步具有设于第2介质流通回路的路径上并冷却在第2介质流通回路流通的热交换介质的蓄电部冷却部,在蓄电部的温度变为高于第1温度阈值的第2温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利用第1阀部将第1介质流通回路与第2介质流通回路之间从连通状态切换至非连通状态,在第2介质流通回路的蓄电部冷却部中冷却热交换介质,从而冷却蓄电部。如果形成为上述结构,在蓄电部升温至第2温度阈值以上时,由于可以使用蓄电部冷却部可靠地冷却蓄电部,因此可以将蓄电部维持在稳定的温度。此外,利用第1阀部使第1介质流通回路与第2介质流通回路之间成为非连通状态,可以抑制被冷却的热交换介质流通至第1介质流通回路。由此,抑制内燃机不必要地被冷却,从而可以抑制内燃机的温度降低。在上述一个技术方案的车辆用热交换装置中,优选进一步具有与通过从蓄电部放电的电力进行驱动的驱动用电动机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介质流通的第3介质流通回路、和切换第1介质流通回路与第3介质流通回路之间的连通状态以及非连通状态的第2阀部。如果形成为上述结构,不仅蓄电部的热,由从蓄电部放电的电力进行驱动的驱动用电动机的热也可以用于内燃机的驱动前的升温。由此,可以使在驱动前预先升温的内燃机在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的状态下驱动。此外,利用第2阀部使第1介质流通回路与第3介质流通回路之间形成非连通状态,可以对驱动用电动机与内燃机进行热分离。由此,可以抑制从由于驱动而产生大量的热的内燃机向驱动用电动机供给大量的热而导致驱动用电动机的产生故障。这种情况下,优选在驱动用电动机的温度变为第3温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利用第1阀部使第1介质流通回路与第2介质流通回路之间为非连通状态,同时,利用第2阀部使第1介质流通回路与第3介质流通回路之间成为连通状态,从而从蓄电部的热切换至驱动用电动机的热而进行内燃机的驱动前的升温。如果形成为上述结构,可以在驱动用电动机充分升温至第3温度阈值以上的状态下,使用驱动用电动机的热,进行内燃机的驱动前的升温。由此,与在驱动用电动机未充分升温的状态下使用驱动用电动机的热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驱动用电动机的驱动效率降低。在切换至上述驱动用电动机的热而进行内燃机的驱动前的升温的构成中,优选进一步具有设于第2介质流通回路的路径上并冷却在第2介质流通回路流通的热交换介质的蓄电部冷却部,在驱动用电动机的温度为第3温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从蓄电部的热切换至驱动用电动机的热而进行内燃机的驱动前的升温,同时,在第2介质流通回路的蓄电部冷却部中冷却热交换介质,从而冷却蓄电部。如果形成为上述结构,可以抑制由于对驱动用电动机放电而发热的蓄电部超过必要地升温。由此,可以将蓄电部维持在稳定的温度。在上述蓄电部的温度变为第1温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内燃机的升温的结构中,蓄电部形成为可以由外部电源充电,在蓄电部被外部电源充电时,在蓄电部的温度变为第1温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通过第1阀部使第1介质流通回路与第2介质流通回路之间成为连通状态。如果形成为上述结构,能够在利用外部电源进行充电时实施蓄电部的升温,如果蓄电部的温度变为第1温度阈值以上,则能够使由于充电产生的蓄电部的热作用于内燃机,从而在内燃机驱动前进行内燃机的升温。在形成有上述第3介质流通回路以及第2阀部的结构中,在第3介质流通回路的路径上,除了驱动用电动机,还设置换流器(inverter),该换流器将从蓄电部放电的直流电流转换为交流电流并供给至驱动用电动机,在第3介质流通回路流通的热交换介质与驱动用电动机以及换流器进行热交换。如果形成为上述结构,不仅驱动用电动机,作为发热体的换流器也可用于内燃机的驱动前的升温,从而更早地进行内燃机的升温。在形成有上述第1~第3介质流通回路和第1以及第2阀部的结构中,进一步具有设于第1介质流通回路的路径上并冷却在第1介质流通回路流通的内燃机的内燃机冷却部、设于第2介质流通回路的路径上并冷却在第2介质流通回路流通的热交换介质的蓄电部冷却部和设于第3介质流通回路的路径上并冷却在第3介质流通回路流通的驱动用电动机的电动机冷却部,在内燃机被驱动后,通过第1阀部使第1介质流通回路与第2介质流通回路之间成为非连通状态,同时,通过第2阀部使第1介质流通回路与第3介质流通回路之间成为非连通状态,从而通过内燃机冷却部、蓄电部冷却部以及电动机冷却部分别对内燃机、蓄电部以及驱动用电动机个别地进行冷却。如果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热交换装置,其具有:第1介质流通回路,在所述第1介质流通回路流通有与内燃机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介质;第2介质流通回路,在所述第2介质流通回路流通有与可充放电的蓄电部进行热交换的所述热交换介质;和第1阀部,所述第1阀部切换所述第1介质流通回路与所述第2介质流通回路之间的连通状态以及非连通状态,并形成为,通过利用所述第1阀部使所述第1介质流通回路与所述第2介质流通回路之间成为连通状态,从而使用所述蓄电部的热来进行所述内燃机的驱动前的升温。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1.17 JP 2017-2216461.一种车辆用热交换装置,其具有:第1介质流通回路,在所述第1介质流通回路流通有与内燃机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介质;第2介质流通回路,在所述第2介质流通回路流通有与可充放电的蓄电部进行热交换的所述热交换介质;和第1阀部,所述第1阀部切换所述第1介质流通回路与所述第2介质流通回路之间的连通状态以及非连通状态,并形成为,通过利用所述第1阀部使所述第1介质流通回路与所述第2介质流通回路之间成为连通状态,从而使用所述蓄电部的热来进行所述内燃机的驱动前的升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热交换装置,其中,所述车辆用热交换装置形成为,在所述蓄电部的温度变为第1温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利用所述第1阀部使所述第1介质流通回路与所述第2介质流通回路之间成为连通状态,从而使用所述蓄电部的热来进行所述内燃机的驱动前的升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热交换装置,其进一步具有:蓄电部冷却部,所述蓄电部冷却部设于所述第2介质流通回路的路径上,并冷却在所述第2介质流通回路中流通的所述热交换介质,所述车辆用热交换装置形成为,在所述蓄电部的温度变为高于所述第1温度阈值的第2温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通过利用所述第1阀部将所述第1介质流通回路与所述第2介质流通回路之间从连通状态切换至非连通状态,在所述第2介质流通回路的所述蓄电部冷却部中冷却所述热交换介质,从而冷却所述蓄电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热交换装置,其中,所述蓄电部形成为可以通过外部电源进行充电,当通过所述外部电源对所述蓄电部进行充电时,在所述蓄电部的温度变为第1温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利用所述第1阀部使所述第1介质流通回路与所述第2介质流通回路之间成为连通状态。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热交换装置,其进一步具有:第3介质流通回路,在所述第3介质流通回路中流通有与通过从所述蓄电部放电的电力进行驱动的驱动用电动机进行热交换的所述热交换介质;和第2阀部,所述第2阀部切换所述第1介质流通回路与所述第3介质流通回路之间的连通状态以及非连通状态。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野沢智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