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利用冷却余热提高助燃风温度的节能窑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0954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窑炉,尤其是一种循环利用冷却余热提高助燃风温度的节能窑炉。该窑炉包括与尾冷区连通的尾冷抽热主管,尾冷抽热主管通过一尾冷抽风机连接循环风管,循环风管向缓冷区延伸,缓冷区设有热交换管及与热交换管连接的第一热交换风管和第二热交换风管,所述的第一热交换风管与循环风管连通,所述的第二热交换风管连接有热交换主管,所述的热交换主管连通窑体缓冷区,热交换主管的尾部通过热交换风机连接有助燃风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热量得到了重复利用,减少了热量的无效排放,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窑炉,尤其是一种循环利用冷却余热提高助燃风温度的节能窑炉
技术介绍
现有卧式窑炉(如辊道窑、隧道窑)的冷却带一般细分为急冷区、缓冷区和尾冷区。其中急冷区为高温烧成后的第一个冷却阶段,缓冷区为第二冷却阶段,尾冷区为第三冷却阶段。烧成结束时,因陶瓷产品内部存在液相可以快速冷却,因此称之为急冷区。陶瓷产品中的二氧化硅在573°C的晶型转换点会发生体积变化且速度较快,容易产生应力而发生开裂,因此在经过急冷区后需要采取缓慢的间接冷却方式,以防止产品开裂。经过缓冷却后的陶瓷产品温度约400°C左右,此区可以直接对产品吹风冷却至出窑温度,以提高生产效率,这个阶段称这为尾冷区或终冷区。尾冷区的热风温度约100°C左右,现有的做法一般是通过烟囱直接排出到大气中,不仅对大气造成热污染,也会增加产品单位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热量浪费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循环利用冷却余热提高助燃风温度的节能窑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窑炉包括与尾冷区连通的尾冷抽风罩、尾冷抽热主管、尾冷抽风机,所述尾冷抽风罩用于将窑内的热风送到尾冷抽热主管并与尾冷抽风机入口相连,尾冷抽风机的出口为循环供风管,循环供风管向缓冷区延伸,缓冷区内部设有多支均匀分布的间接冷却支管及与间接冷却支管连接的第一热交换供风管和第二热交换抽风管,所述的第一热交换供风管与循环供风管连通,所述的第二热交换抽风管连接有热交换抽风主管,所述的热交换抽风主管、热交换风机布置于窑体缓冷区,热交换风机的入口为热交换抽风主管,出口设置有通向助燃风机的供风管、通向干燥器的供风管和通向大气的烟囱。优选地,所述的尾冷抽热主管和热交换抽风主管之间设有手动蝶阀。优选地,所述的尾冷抽热主管与尾冷区通过尾冷抽风罩连通。优选地,所述的热交换主管与缓冷区通过热交换抽风罩连通。优选地,所述的热交换风机还连接有热交换烟囱和余热管接口。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技术的一种循环利用冷却余热提高助燃风温度的节能窑炉窑内尾冷区的热空气经尾冷抽热主管抽出,再经尾冷抽风机、循环风管、热交换风管送到窑内间接冷却的多支间接冷却支管内,通过窑内热空气(600°C~650°C)加热,能将空气加热到180°C以上,再和通过热交换抽风罩抽出来的热空气高温热气混合,温度将超过250°C,此部分空气在热交换风机的作用下,依次通过热交换风管、热交换主管、被送到高助燃风出口处,为下急冷再加热做准备。使热量得到了重复利用,减少了热量的无效排放,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该方案最大限度的回收了冷却区的热量,尾冷区所有热风从尾冷区抽风罩抽出后通过缓冷区内多支均匀分布的间接冷却支管与缓冷区进行热交换,再与从缓冷区中经热交换抽风罩直接抽出的高温热气混合后进入急冷区再加热后送去烧嘴助燃;这种多级、连续加热的方式不仅将冷却区的热量回收干净,而且提高了助燃风温度,达到节能最大化。此夕卜,缓冷区内所有相邻的间接冷却支管进、出风方向交错、连续布置,其中一根从一端进另一端出,相邻的一根进、出风方向与此相反,以此类推延伸,这样可以减少窑内温差。与常规的直接使用室内空气进入缓冷区冷却相比,使用尾冷区100°C左右的热风用于缓冷区冷却会更平缓,加上间接冷却方式和间接冷却支管交错布置缩小了此区内部温差,有效避免了陶瓷产品经过缓冷区可能出现的变形和开裂缺陷,提高了产品合格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热交换管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热交换抽风罩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循环利用冷却余热提高助燃风温度的节能窑炉包括与尾冷区I连通的尾冷抽风罩13、尾冷抽热主管2、尾冷抽风机3,尾冷抽风罩13将窑内的热风送到尾冷抽热主管2并与尾冷抽风机3入口相连,出口为循环供风管4,循环供风管4向缓冷区5延伸,缓冷区5设有间接冷却支管6及与间接冷却支管6连接的第一热交换供风管7和第二热交换抽风管8,所述的第一热交换供风管7与循环供风管4连通,所述的第二热交换抽风管8连接有热交换抽风主管9,所述的热交换抽风主管9、热交换风机10布置于窑体缓冷区5,热交换风机10的入口为热交换抽风主管9,出口设置有通向助燃风机的供风管11、通向干燥器的供风管16和通向大气的烟囱15。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尾冷抽热主管2和热交换抽风主管9之间设有手动蝶阀12。本实施例中,所述靠近缓冷区5的抽风罩14抽出的热风与热交换抽风主管9内的热风混合后进入热交换风机10。工作时,窑内热空气经尾冷抽热主管2抽出,再经尾冷抽风机3、循环风管4、第一热交换供风管7将热空气送到每一根沿缓冷区横截面布置的间接冷却支管6内,出口与第二热交换抽风管8相连。通过热空气(600°C左右)加热后,温度可达180°C以上,再与热交换抽风罩14抽出来的高温热气混合,温度可超过250°C,此部分热空气在热交换风机10的作用下,通过供风管11送到助燃风入口,为通过急冷区继续提高助燃风温度做准备;热交换风机10出口多余的热风可通过供风管16供入干燥器干燥坯体,还有剩余可通过烟囱15排空。该方案最大限度的回收了冷却区的热量,尾冷区所有热风从尾冷区抽风罩13抽出后通过缓冷区5内多支均匀分布的间接冷却支管6与缓冷区5进行热交换,再与从缓冷区5中经热交换抽风罩14直接抽出的高温热气混合后进入急冷区再加热后送去烧嘴助燃;这种多级、连续加热的方式不仅将冷却区的热量回收干净,而且提高了助燃风温度,达到节能最大化。此外,缓冷区5内所有相邻的间接冷却支管6进、出风方向交错、连续布置,其中一根从一端进另一端出,相邻的一根进、出风方向与此相反,以此类推延伸,这样可以减少窑内温差。与常规的直接使用室内空气进入缓冷区5冷却相比,使用尾冷区I的100°C左右的热风用于缓冷区5冷却会更平缓,加上间接冷却方式和间接冷却支管6交错布置缩小温差,有效避免了陶瓷产品经过缓冷区可能出现的变形和开裂缺陷,提高了产品合格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循环利用冷却余热提高助燃风温度的节能窑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尾冷区连通的尾冷抽风罩、尾冷抽热主管、尾冷抽风机,所述尾冷抽风罩用于将窑内的热风送到尾冷抽热主管并与尾冷抽风机入口相连,尾冷抽风机的出口为循环供风管,循环供风管向缓冷区延伸,缓冷区内部设有多支均匀分布的间接冷却支管及与间接冷却支管连接的第一热交换供风管和第二热交换抽风管,所述的第一热交换供风管与循环供风管连通,所述的第二热交换抽风管连接有热交换抽风主管,所述的热交换抽风主管、热交换风机布置于窑体缓冷区,热交换风机的入口为热交换抽风主管,出口设置有通向助燃风机的供风管、通向干燥器的供风管和通向大气的烟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利用冷却余热提高助燃风温度的节能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冷抽热主管和热交换抽风主管之间设有手动蝶阀。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利用冷却余热提高助燃风温度的节能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循环利用冷却余热提高助燃风温度的节能窑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尾冷区连通的尾冷抽风罩、尾冷抽热主管、尾冷抽风机,所述尾冷抽风罩用于将窑内的热风送到尾冷抽热主管并与尾冷抽风机入口相连,尾冷抽风机的出口为循环供风管,循环供风管向缓冷区延伸,缓冷区内部设有多支均匀分布的间接冷却支管及与间接冷却支管连接的第一热交换供风管和第二热交换抽风管,所述的第一热交换供风管与循环供风管连通,所述的第二热交换抽风管连接有热交换抽风主管,所述的热交换抽风主管、热交换风机布置于窑体缓冷区,热交换风机的入口为热交换抽风主管,出口设置有通向助燃风机的供风管、通向干燥器的供风管和通向大气的烟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火金程希如陶志坚郑旭东梁钊林梁兴强陈军彭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摩德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