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排气系统及发动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20397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包括并联设置的若干缸体,各所述缸体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缸体的排气端连通有第一排气管,另一组缸体的排气端连通有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的下游连通有第一涡轮增压器,所述第二排气管的下游连通有第二涡轮增压器,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第二排气管间可通断地相连接。该发动机排气系统的高速和低速工况下工作性能均较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发动机排气系统的发动机。

Engine exhaust system and eng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ngine exhaust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number of cylinders arranged in parallel. Each cylinder body i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exhaust end of one group of cylinders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exhaust pipe, the exhaust end of another group of cylinders is connected with a second exhaust pipe, the downstream of the first exhaus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turbocharger, and the downstream of the second exhaus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 second turbocharger. Pressure, the first exhaust pipe and the second exhaust pipe can be connected on and off. The engine exhaust system works well at both high and low speeds.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n engine applying the exhaust system of the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排气系统及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排气系统配套组件
,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应用该发动机排气系统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目前发动机的排气系统主要有定压和脉冲两种布置形式,但是无论上述何种布置形式,均无法兼顾高低速油耗以及瞬态响应的问题。具体来说,采用定压布置形式的发动机系统的高速运转工况下的油耗较低,但是相应的,其低速工况下的进气量以及瞬态响应都较差;而脉冲排气管在其低速工况下的进气量以及瞬态响应较好,但是其高速工况下由于泵气损失较高,油耗变差。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兼顾高速和低速工况下工作性能的发动机排气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该发动机排气系统的高速和低速工况下工作性能均较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发动机排气系统的发动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包括并联设置的若干缸体,各所述缸体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缸体的排气端连通有第一排气管,另一组缸体的排气端连通有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的下游连通有第一涡轮增压器,所述第二排气管的下游连通有第二涡轮增压器,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第二排气管间可通断地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缸体的数量为2n个,其中,第1缸体至第n缸体的排气端通过第一排气管与第一涡轮增压器相连通;第(n+1)缸体至第2n缸体的排气端通过第二排气管与所述第二涡轮增压器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气管的中段与所述第二排气管的中段之间可开闭地设置有开度可调的控制装置。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为控制阀。优选地,两组所述缸体间呈V型排布,且同一组内的各所述缸体的轴线相互平行。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设置有发动机排气系统,所述发动机排气系统具体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系统。相对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提供的发动机排气系统,其工作过程中,在高转速高负荷工况下,发动机排气系统的进排气压力及气体流量较大,此时保持第一排气管与第二排气管间的导通状态,以使两排气管间形成定压式排气结构,气缸内排出的气体能够自由流通至各排气管及其相连通的管路结构中,从而有效降低排气损失,降低车辆设备油耗;在低转速低负荷工况或车辆启动、加速等特殊工况下,发动机排气系统的进排气压力和气体流量较小,此时第一排气管与第二排气管间断开导通并相对隔绝,从而两组气缸分别对应的排气管的有效容积减少一半,即,各组气缸内排出的气体仅能够在该组气缸对应连通的排气管及其相连管路间流通,从而能够迅速充满排气管的有效管路,进而使一部分气流形成脉冲以促进相应涡轮增压器的运转效率,增加发动机排气系统的低速进气流量,提高发动机排气系统的瞬态响应能力,保证发动机排气系统的低速工况性能。在本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缸体的数量为2n个,其中,第1缸体至第n缸体的排气端通过第一排气管与第一涡轮增压器相连通;第(n+1)缸体至第2n缸体的排气端通过第二排气管与所述第二涡轮增压器相连通。采用该种偶数个气缸分组配合的结构形式,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发动机排气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工作效率,从而使其高速和低速工作性能得以相应提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发动机排气系统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其中,11-缸体、121-第一排气管、122-第二排气管、131-第一涡轮增压器、132-第二涡轮增压器、14-控制装置。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该发动机排气系统的高速和低速工况下工作性能均较好;同时,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发动机排气系统的发动机。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发动机排气系统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发动机排气系统,包括并联设置的若干缸体11,各缸体11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缸体11的排气端连通有第一排气管121,另一组缸体11的排气端连通有第二排气管122,第一排气管121的下游连通有第一涡轮增压器131,第二排气管122的下游连通有第二涡轮增压器132,第一排气管121与第二排气管122间可通断地相连接。工作过程中,在高转速高负荷工况下,发动机排气系统的进排气压力及气体流量较大,此时保持第一排气管121与第二排气管122间的导通状态,以使两排气管间形成定压式排气结构,气缸内排出的气体能够自由流通至各排气管及其相连通的管路结构中,从而有效降低排气损失,降低车辆设备油耗;在低转速低负荷工况或车辆启动、加速等特殊工况下,发动机排气系统的进排气压力和气体流量较小,此时第一排气管121与第二排气管122间断开导通并相对隔绝,从而两组气缸分别对应的排气管的有效容积减少一半,即,各组气缸内排出的气体仅能够在该组气缸对应连通的排气管及其相连管路间流通,从而能够迅速充满排气管的有效管路,进而使一部分气流形成脉冲以促进相应涡轮增压器的运转效率,增加发动机排气系统的低速进气流量,提高发动机排气系统的瞬态响应能力,保证发动机排气系统的低速工况性能。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一涡轮增压器131与第二涡轮增压器132的结构完全一致,性能也完全相同,类似地,第一排气管121与第二排气管122的结构及其尺寸规格也完全一致,以保证所述发动机排气系统的相关组件适配结构及其工作性能更加平稳可靠。进一步地,缸体11的数量为2n个,其中,第1缸体11至第n缸体11的排气端通过第一排气管121与第一涡轮增压器131相连通;第(n+1)缸体11至第2n缸体11的排气端通过第二排气管122与第二涡轮增压器132相连通。采用该种偶数个气缸分组配合的结构形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发动机排气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工作效率,从而使其高速和低速工作性能得以相应提高。另一方面,第一排气管121的中段与第二排气管122的中段之间可开闭地设置有开度可调的控制装置14。通过对该控制装置14的开度进行精确调整,实现对不同工况下第一排气管121与第二排气管122间导通结构截面积及其相应性能的调整,从而使所述发动机排气系统能够适应不同工况下的运行需要,并使其高速和低速工作性能得以进一步提高,此外,控制装置14为控制阀。该种控制阀的控制精度较高,结构较为可靠,运行过程稳定高效,且其与各排气管间的结构适配性较高,能够充分满足所述发动机排气系统的相应运行需要,并保证第一排气管121与第二排气管122间的通断控制效率及其导通结构截面积的控制精度。另外,两组缸体11间呈V型排布,且同一组内的各缸体11的轴线相互平行。该结构形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各气缸与其相应适配的涡轮增压器间的适配性和工作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发动机排气系统的整体运行稳定性和工作效率。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发动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联设置的若干缸体,各所述缸体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缸体的排气端连通有第一排气管,另一组缸体的排气端连通有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的下游连通有第一涡轮增压器,所述第二排气管的下游连通有第二涡轮增压器,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第二排气管间可通断地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联设置的若干缸体,各所述缸体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缸体的排气端连通有第一排气管,另一组缸体的排气端连通有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的下游连通有第一涡轮增压器,所述第二排气管的下游连通有第二涡轮增压器,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第二排气管间可通断地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的数量为2n个,其中,第1缸体至第n缸体的排气端通过第一排气管与第一涡轮增压器相连通;第(n+1)缸体至第2n缸体的排气端通过第二排气管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龙李卫董卫涛郑茂勇庞斌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