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式发动机油底壳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7170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置式发动机油底壳加热器,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其包括加热板,加热板包括底板、内胆、加热件及盖板,加热件安装在内胆上,内胆设置在所述底板与盖板之间,所述内胆的内部设有用于放置加热件的导热槽,所述内胆的两端设有用于将所述加热件与电源连通的接线板。底板上设有底板通孔,内胆及盖板上在对应所述底板通孔位置分别设有内胆通孔及盖板通孔。该加热器为内置式,缩短导热时间,且加热器采用的是加热板,加热板的加热面积大,可根据油底壳外形结构的不同进行设置,增加了加热件与机油的接触面积,热量能快速循环,提高加热效率;汽车机油加热快,汽车机油加热后,马达转速正常,利于汽车顺利启动。

A built-in engine oil pan heat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uilt-in engine oil pan heater,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ngines. The heating plate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n inner gallbladder, a heating element and a cover plate. The heating element is installed on the inner gallbladder, and the inner gallbladd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cover plate. The inner gallbladder is provided with a heat conducting groove for placing the heating element,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inner gallbladder are provided with a wiring plate for connecting the heating element with the power supply. The bottom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bottom plate through hole, and the inner liner and the cover plat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n inner liner through hole and a cover plate through hole at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of the bottom plate through hole. The heater is built-in, which can shorten the heat conduction time, and the heater uses a heating plate. The heating area of the heating plate is large. It can be set 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hape and structure of the oil pan. It increases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heating parts and oil. The heat can be quickly circulated and the heating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The automobile oil is heated fast and the motor speed is normal after the oil is heated,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smooth start of the automobile. M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式发动机油底壳加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置式发动机油底壳加热器,属于发动机

技术介绍
冬季车辆不容易启动的主要原因有两种:1、燃油温度过低,因柴油是压燃所以冬季需要增高压缩比。压缩比的来源是由启动马达的转速决定的,由于冬季机油凝固使马达的转速下降,造成压缩比上不去,车辆不易启动。2、为了让起动机达到预定转速,所以需要对油底壳的机油进行加热。现有的为了改善冬季汽车的机油运行环境故设计加热器,但是加热器多是安装在油底壳的外底部加热,如加热器采用陶瓷热敏电阻加热元件安装在油底壳的底部,如预热器采用设置在油底壳底部的预热管,预热管与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加热器与电源接通加热油底壳,从而加热油底壳内部的机油,这种方式尽管能起到一定的加热效果,但是由于加热器是安装在油底壳外部,加热器不能直接接触机油,需要导热才能加热机油,故加热效果不佳,加热时间长,且耗能高;此外,加热器设计为内电阻丝和外螺栓形外壳,这种加热器体积小,可以放入到油底壳内,但是由于加热器体积小,其加热面积有限,往往导致加热效果也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热面积大,使热量能快速与油底壳内的机油接触,缩短加热时间,加热效率高的内置式发动机油底壳加油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置式发动机油底壳加热器,包括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包括底板、内胆、加热件及盖板,所述加热件安装在所述内胆上,所述内胆设置在所述底板与盖板之间,所述内胆的两端设有用于将所述加热件与电源连通的接线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加热器为内置式,具体加热器是设置在油底壳的内部,缩短导热时间其使得加热件的热能能快速的与油底壳内的机油接触并散发热量,产生功率;而且加热器采用的是加热板,加热板包括自下而上的底板、内胆及盖板,加热件安装在内胆上,加热板安装在油底壳内,且加热板加热面积大,可根据油底壳外形结构的不同进行设置,增加了加热件与机油的接触面积,热量能快速循环,提高加热效率;汽车机油加热快,汽车机油加热后,马达转速正常,利于汽车顺利启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的,所述内胆的内部设有用于放置加热件的导热槽。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对加热件进行导向,使得相邻加热件等距离间隔,并保证置于油底壳内的加热器的加热温度均匀。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与油底壳连接的固定孔。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内胆、盖板依次安装在底板上,可通过螺栓或者其它连接方式实现,然后通过底板上的固定孔将加热板安装在油底壳内,实现加热板的定位安装及对油底壳内机油的加热。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有底板通孔,所述内胆及盖板上在对应所述底板通孔位置分别设有内胆通孔及盖板通孔。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加热板的热量能快速与机油接触散发热量,产生功率,将热量循环,缩短加热器的导热时间,提高加热效率;不会因中间不通隔离,使得温度传导造成局限,不能快速交叉传导,造成局部温度过高,损坏油底壳内机油的品质;同时通过通孔还便于直接获取加热的机油;此外,有通孔能增加机油在油底壳上、下的流动性,使得车辆在保养过程中,机油能快速上、下流通,将内部杂质转换出,利于车辆保养。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设有内翻边,所述内翻边上预留有与所述固定孔相适配的卡口。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盖板与底板的连接:内胆放置在底板上,然后通过盖板的内翻边及卡口将盖板与底板卡合连接,然后在通过底板上的固定孔实现加热板的安装。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表面设有多个底板散热孔。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散热孔的设计使得油底壳内的机油能通过散热孔快速接触加热板的加热件,使加热板的热量能快速与机油接触散发热量,热量循环,缩短加热器的导热时间,提高加热效率。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表面设有多个盖板散热孔。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散热孔的设计使得油底壳内的机油能通过散热孔快速接触加热板的加热件,使加热板的热量能快速与机油接触散发热量,热量循环,缩短加热器的导热时间,提高加热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两端设有用于定位所述接线板的接线板安装孔。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内胆在底板上的定位,提高内胆及加热件的稳定性。进一步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加热板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对机油温度进行随时设定,不会使机油变异。亦可以与显示器连接,显示油温。进一步的,还包括智能控制面板。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通过智能控制面板设置机油的温度,还可以通过智能控制面板显示油底壳内机油的温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内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盖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沿C-C方向的剖面图;图8为本技术安装在油底壳内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10为图9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本技术加热器顺序放入油底壳内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油底壳;2、底板;3、内胆;4、加热件;5、盖板;6、导热槽;7、接线板;8、底板散热孔;9、盖板散热孔;10、接线板安装孔;11、固定孔;12、温度传感器;13、内翻边;14、卡口;15、底板通孔;16、内胆通孔;17、盖板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7所示,一种内置式发动机油底壳加热器,包括设置在油底壳内的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包括底板2、内胆3、加热件4及盖板5,所述加热件安装在所述内胆上,所述内胆设置在所述底板与盖板之间,所述内胆的两端设有用于将所述加热件与电源连通的接线板7。加热件可采用公开号为CN102281655A的一种加热线,该加热线不但使用安全,不易磨损,保证燃油的加热效果,而且还能节约电能更加环保。也可以采用电加热管或者是电加热丝。如图8-图12所示,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油底壳内,具体加热板通过底板的固定孔安装在油底壳底板的内表面上。所述内胆的内部设有用于放置加热件的导热槽6。导热槽与加热件的排布相适配。可对加热件进行导向,使得相邻加热件等距离间隔,并保证置于油底壳内的加热器的加热温度均匀,避免由于某处温度过高影响机油性能导致机油碳化。如图3所示,导热槽横向设置;如图12导热槽纵向设置。加热件可根据导热槽的方向进行布局,以便于准确隔离相邻加热件,保证避免局部温度过高。所述底板上设有底板通孔15,所述内胆及盖板上在对应所述底板通孔位置分别设有内胆通孔16及盖板通孔17。加热板的热量能快速与机油接触散发热量,产生功率,将热量循环,缩短加热器的导热时间,提高加热效率;不会因中间不通隔离,使得温度传导造成局限,不能快速交叉传导,造成局部温度过高,损坏油底壳内机油的品质;同时通过通孔还便于直接获取加热的机油;此外,有通孔能增加机油在油底壳上、下的流动性,使得车辆在保养过程中,机油能快速上、下流通,将内部杂质转换出,利于车辆保养。所述底板的两端设有用于定位所述接线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式发动机油底壳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包括底板、内胆、加热件及盖板,所述加热件安装在所述内胆上,所述内胆设置在所述底板与盖板之间,所述内胆的两端设有用于将所述加热件与电源连通的接线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式发动机油底壳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包括底板、内胆、加热件及盖板,所述加热件安装在所述内胆上,所述内胆设置在所述底板与盖板之间,所述内胆的两端设有用于将所述加热件与电源连通的接线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发动机油底壳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上设有用于放置加热件的导热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置式发动机油底壳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与油底壳连接的固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式发动机油底壳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设有内翻边,所述内翻边上预留有与所述固定孔相适配的卡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发动机油底壳加热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孙靖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宇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