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及其动力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15706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动力传输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发动机、动力器、变速器及同步器组件。发动机具有排气孔。动力器包括蜗轮及转轴,发动机内的废气可通过排气孔流通至涡轮。变速器具有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同步器组件包括第一同步器、第二同步器及第三同步器。其中,驱动电机通过第一同步器与第一输入端传动连接。发动机通过第二同步器与第二输入端传动连接。动力器的转轴通过第三同步器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汽车及其动力传输系统具有较长的续航时间及里程。

Electric Vehicle and It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lectric vehicle and it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which comprises driving motor, engine, power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and synchronizer components. The engine has exhaust holes. The engine consists of a worm wheel and a rotating shaft. The exhaust gas in the engine can flow to the turbine through the exhaust hole. The transmission has a first input and a second input. The synchronizer component includes the first synchronizer, the second synchronizer and the third synchronizer. The driving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input through the first synchronizer. The engi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input through the second synchronizer. The rotating shaft of the power pla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motor through a third synchronizer. The electric vehicle and it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have longer endurance time and mile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汽车及其动力传输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动力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在电动汽车
,电池组放电,为驱动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机的旋转轴转动,并将动力传递给变速器,变速器将动力分配至车体轮毂,以驱动电动汽车在路面行驶。然而,电池组的蓄电量有限。当电池组的电量低于预设值时,需重新对电池组充电,且在充电的过程中,电动汽车停止使用。如此,导致电动汽车的续航时间及里程均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电动汽车续航时间及里程均较短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较长的续航时间及里程的电动汽车及其动力传输系统。一种动力传输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发动机,具有排气孔;动力器,包括蜗轮及转轴,所述蜗轮套设并固定于所述转轴,所述发动机内的废气可通过所述排气孔流通至所述涡轮;变速器,具有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及同步器组件,包括第一同步器、第二同步器及第三同步器;其中,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器与所述第一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第二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动力器的所述转轴通过所述第三同步器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器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及流线型的涡道,所述涡道与所述壳体连通,所述涡道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排气孔连通的进气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气孔,所述蜗轮收容于所述壳体,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壳体,且所述转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出气孔的轴向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油口及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及所述出油口分别与所述壳体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开设有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进水口及所述出水口连通的冷却水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传输系统还包括降温装置,所述降温装置设置于所述动力器的一侧,用于降低所述转轴的温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降温装置为风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传输系统还包括调速装置,所述调速装置具有传动端及输出端,所述发动机与所述传动端传动连接,所述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第二输入端传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速装置为行星机构。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体轮毂;电池组;及上述动力传输系统,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电池组电连接,所述变速器具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车体轮毂传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汽车还包括控制器及用于探测所述电池组电量值的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传感器、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同步器、所述第二同步器及所述第三同步器电连接,当所述电池组的电量低于预设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发动机启动,所述第一同步器断开,所述第二同步器及所述第三同步器接合。上述电动汽车及其动力传输系统,电动汽车正常运行时,第一同步器接合,第二同步器及第三同步器断开,驱动电机正向旋转,动力从驱动电机传递至变速器;当驱动电机的动力不足以支撑变速器运行时,第一同步器断开,第二同步器及第三同步器接合,发动机驱动变速器旋转,使得电动汽车可继续行驶;同时,发动机内的废气流通至涡轮,并驱动蜗轮带动转轴旋转,转轴驱动驱动电机反向旋转,以进行储能。因此,上述电动汽车及其动力传输系统,可在驱动电机动力不足时继续驱动变速器工作,并进行储能,因而具有较长的续航时间及里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动力传输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动力传输系统中电池组放电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动力传输系统中发动机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动力传输系统100。电动汽车包括车体轮毂200、电池组111及动力传输系统100。车体轮毂200与动力传输系统100传动连接,电池组111与动力传输系统100电连接。电池组111为动力传输系统100主要的能量源,电池组111放电,可驱动动力传输系统100带动车体轮毂200运转。其中,动力传输系统100包括驱动电机112、发动机113、变速器114、动力器115及同步器组件(图未标)。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驱动电机112为动力传输系统100的主动力源。在电动汽车中,驱动电机112与电池组111电连接。当电池组111的电量高于预设值时,电池组111放电,驱动驱动电机112正向旋转,进而驱动电机112通过传动,驱动车体轮毂200转动。当电池组111的电量低于预设值时,驱动电机112可反向旋转,为电池组111充电。发动机113具有排气孔。具体地,发动机113工作时,燃油产生的废气可通过排气孔排出。动力器115包括蜗轮及转轴。蜗轮套设并固定于转轴,发动机113内的废气可通过排气孔流通至涡轮。此时,废气具有较大的初速度,废气可利用惯性冲力来推动蜗轮转动,进而废气的内能转换为转轴的动能,带动转轴旋转。变速器114具有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在电动汽车中,变速器114还具有输出轴,输出轴与车体轮毂200传动连接。具体地,排气孔可直接与涡轮对齐,从排气孔排出的废气具有一定初速度,可直接对涡轮做功,以推动涡轮带动转轴旋转。也可以设置中空的外壳,涡轮及转轴收容于外壳内,排气孔与外壳连通。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动力器115还包括外壳。外壳包括壳体及流线型的涡道,涡道与壳体连通,涡道远离壳体的一端开设有与排气孔连通的进气孔,壳体上设置有出气孔,蜗轮收容于壳体,转轴穿设于壳体,且转轴的延伸方向与出气孔的轴向重合。通过设置涡道,废气经过排气孔、进气孔及涡道进入至壳体内。废气通过涡道时产生旋转气流,进入壳体后,旋转气流在惯性冲力的作用下可推动涡轮旋转。旋转气流相较于非旋转气流而言,可较好地引导涡轮进行旋转,从而便于提高废气的利用效率。而且,通过设置涡道及壳体,还可防止废气扩散,使得废气可在壳体内集中做功,因而能量利用率更高。同步器组件包括第一同步器1161、第二同步器1162及第三同步器1163。第一同步器1161、第二同步器1162及第三同步器1163均可操作地接合或断开。其中,驱动电机112通过第一同步器1161与第一输入端传动连接。因此,当第一同步器1161接合时,电池组111放电,带动驱动电机112正向旋转。电池组111的能量可经驱动电机112转换后可传递至变速器114,以驱动车体轮毂200转动;若第一同步器1161断开,则电池组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发动机,具有排气孔;动力器,包括蜗轮及转轴,所述蜗轮套设并固定于所述转轴,所述发动机内的废气可通过所述排气孔流通至所述涡轮;变速器,具有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及同步器组件,包括第一同步器、第二同步器及第三同步器;其中,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器与所述第一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第二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动力器的所述转轴通过所述第三同步器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发动机,具有排气孔;动力器,包括蜗轮及转轴,所述蜗轮套设并固定于所述转轴,所述发动机内的废气可通过所述排气孔流通至所述涡轮;变速器,具有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及同步器组件,包括第一同步器、第二同步器及第三同步器;其中,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器与所述第一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第二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动力器的所述转轴通过所述第三同步器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器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及流线型的涡道,所述涡道与所述壳体连通,所述涡道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排气孔连通的进气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气孔,所述蜗轮收容于所述壳体,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壳体,且所述转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出气孔的轴向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油口及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及所述出油口分别与所述壳体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开设有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进水口及所述出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桂兵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