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抗霉素C组分的制备方法及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138916 阅读:6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抗霉素C组分的制备方法及检测方法,通过多抗霉素C的组分制备及高效检测,尤其是通过检测条件的优化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具有特定药效组分的含量,实现多抗霉素的质量控制更具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A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Detection of Polyantimycin C Componen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 detection method of multi-antimycin C component, which further improves the content of specific pharmacodynamic components by means of preparation and efficient detection of multi-antimycin C component, especially by means of optimization of detection conditions, and achieves more representative and operable quality control of multi-antimyc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抗霉素C组分的制备方法及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生素生物农药的检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多抗霉素C组分的制备方法及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多抗霉素又叫多氧霉素,在日本是从可可链霉菌素阿索变种(S.cacaoivar.asoensis)中分离到一种核苷类抗生素。而在我国是金色产色链霉菌(S.aureachromogenes4896)的代谢产物。多抗霉素属于广谱性生物杀菌剂,具有较好的内吸性传导作用。其作用机理是干扰菌体细胞壁几丁质的生物合成,使菌体细胞壁不能进行生物合成而导致死亡,还能抑制病菌产孢和病斑扩大。该成分主要用于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葡萄灰霉病、黄瓜霜霉病、番茄晚疫病、人参黑斑病等多种植物病害。由于金色链霉菌所产的代谢产物是多组分的,从A到N组分共14个组分之多,其中B、C和N为重要的组分,C组分分子式C11H15N3O8,CAS号为21027-33-8,C的分子结构式如下图:由于金色链霉菌所产的代谢产物是多组分的,现在有关多抗霉素的检测标准大多数企业采用的双碟生测法鉴定多抗霉素对指示致病菌的杀菌效果,而生测效果常因各企业对多抗霉素效价生测的指示菌不同、不同批次多抗霉素各组分含量不同和同批次下生测实验误差不同等诸多因素影响多抗霉素效价的测定效果。另一方面,在防治病害中,大量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而多抗霉素作为生物杀菌剂,具有高效、安全、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等的优良特点,但由于在生产实际中各企业采用生测方法影响多抗霉素在市场上进一步推广及使用。本专利技术是在“一种高效液相检测多抗霉素B的方法,授权号ZL20041003147.8”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实现对多抗霉素C的高效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抗霉素C组分的制备方法及检测方法,通过多抗霉素C的组分制备及高效检测,实现多抗霉素的质量控制更具代表性和可操作性。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抗霉素C组分的制备方法,将原药经双蒸水稀释后通过离子交换树脂,然后在切割分离柱获得多抗霉素C组分溶液,所述的溶液经过旋转蒸发仪去除水份,冷冻干燥后,得到多抗霉素C组分。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原药是将金色链霉菌经过发酵144h后的,得到发酵液,发酵液经过酸化,再分别经过板框过滤、陶瓷膜过滤和纳滤,最后喷雾干燥所得。本专利技术还保护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多抗霉素C组分。本专利技术还保护所述的多抗霉素C组分的检测方法,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具体的色谱条件:色谱柱:以嵌入极性基团的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流动相:以体积比计,三氟乙酸∶(水+有机相)=2~4‰,用磷酸调pH值为2.0~3.0;流速:0.5-1.5mL/min;检测波长:240-290nm;柱温:20~40℃;进样量:5-20μL;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色谱柱选自嵌入极性基团的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流动相中,所述的水+有机相中,以体积比计,水为99.5%。甲醇为0.5%;三氟乙酸∶(水+有机相)=3‰;用磷酸调pH值为2.5。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流速为1.0mL/min;所述的检测波长为260nm;所述的柱温为25℃;所述的进样量为10μL。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流动相中,以体积比计,三氟乙酸∶(水+有机相)=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从多抗霉素A-N等14种组分中,可以通过对各组分的测试方法确定获得不同组分样品,同时对各样品分离与纯化后,开展不同组分的药效关系和药物动力学等相关研究;2、多抗霉素发酵生产出来的发酵液经酸化、板框过滤、陶瓷膜过滤、纳滤及喷雾干燥获得的原药是由A-N等14种组分的混合物,通过各组分测试方法建立尤其是具有几个代表性的组分如B、C和N的检测方法建立可测定该原药混合物的B、C和N组分的含量及药效关系;3、通过对金色链霉菌发酵所产次级代谢产物各组分的检测方法建立,通过检测条件的优化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具有特定药效组分的含量,更进一步提高整个原药的药效和提高农作物特定致病菌的防治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多抗霉素C组分在HPLC的停留时间;图2.多抗霉素C组分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图3.多抗霉素C的质谱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测试手段如下:(1)所述试剂如下:三氟乙酸:色谱纯;水:新蒸二次蒸馏水;多抗霉素C标准品:已知质量分数≥95.0%。(2)所述仪器如下:高效液相色谱仪:具有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色谱数据处理机;色谱柱:4.6mm×250mm(id)不锈钢色谱柱,WaterssymetryshieldRP18,粒径5μm;微量进样器:10μL。(3)高效液相色谱操作条件如下:流动相:三氟乙酸∶(V水+V甲醇=99.5%+0.5%)=3‰(v/v),用磷酸调pH值为2.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60nm;温度:25℃;进样体积:10μL;保留时间:多抗霉素C约5.38min。(4)多抗霉素的定量分析①多抗霉素标C准品溶液的配置分别称取多抗霉素C标准品约50mg至同一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定容,然后分别用移液管易取1mL至同一5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定容。②样品溶液的配置称取含多抗霉素的样品100mg至10mL容量瓶中,用水溶解并定容,用0.45μm滤膜过滤,备用。③定量分析仪器达到平衡稳定后,以下列序列的形式进行标准品溶液、两针样品溶液、标准品溶液,最终获取多抗霉素BCN吸收峰的面积。计算:多抗霉素原药(可湿性粉剂、水剂等)中多抗霉素C的质量分数ω1(%)按式(1)计算:式中:ω1---试样中多抗霉素C的质量分数,以%表示;A2---试样多抗霉素C峰面积;m1---标样的质量,gω---标样中多抗霉素C质量分数,以%表示;A1---试样多抗霉素C峰面积;m2---试样的质量,g;n---稀释因子,n=25。实施例1试验仪器和条件:Waters1525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487紫外检测器;色谱柱:嵌入极性基团的C18(250×4.6mm,5μm);流动相:三氟乙酸∶(V水+V甲醇)=3‰(v/v),其中V水为99.5%,V甲醇为0.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60nm;柱温:25℃;进样量:10μL。试验步骤:称取含0.02g多抗霉素C标品,于50mL容量瓶中,用纯水溶解、定容、摇匀,过0.45μm滤膜,备供试标品溶液用。称取含0.02g多抗霉素C样品,于50mL容量瓶中,用纯水溶解、定容、摇匀,过0.45μm滤膜,备供试样品。取上述供试标品和样品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按照上述条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记录色谱图,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多抗霉素C主峰出峰时间为5.38min。实施例2试验仪器和条件:Waters1525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487紫外检测器;色谱柱:嵌入极性基团的C18(250×4.6mm,5μm);流动相:三氟乙酸∶(V水+V甲醇)=3‰(v/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抗霉素C组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原药经双蒸水稀释后通过离子交换树脂,然后在切割分离柱获得多抗霉素C组分溶液,所述的溶液经过旋转蒸发仪去除水份,冷冻干燥后,得到多抗霉素C组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抗霉素C组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原药经双蒸水稀释后通过离子交换树脂,然后在切割分离柱获得多抗霉素C组分溶液,所述的溶液经过旋转蒸发仪去除水份,冷冻干燥后,得到多抗霉素C组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药是将金色链霉菌经过发酵144h后的,得到发酵液,发酵液经过酸化,再分别经过板框过滤、陶瓷膜过滤和纳滤,最后喷雾干燥所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多抗霉素C组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抗霉素C组分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具体的色谱条件:色谱柱:以嵌入极性基团的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流动相:以体积比计,三氟乙酸∶(水+有机相)=2~4‰,用磷酸调pH值为2.0~3.0;流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忠成张楠田利明杨宏勃李蒲民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麦可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