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侧防堵型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90862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属于换热器领域。壳体(1)内被分布板(2)分为蒸发腔(21)与冷凝腔(22);蒸发腔(21)设有第一列管式换热器(5)和喷淋装置(3);冷凝腔(22)设有第二列管式换热器(15);分布板(2)的通气孔(7)上端覆盖一层疏水膜(8);分布板(2)两侧通过第五挡板(20)围成降液管(6);该换热器还包括淡水循环泵(14),淡水循环泵(14)第一侧面与液体出口(13)相连,第二侧面经法兰(23)与喷淋装置(3)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实现能量在换热器之间的内部转移,而且可以通过控制淡水纯度,有效的防止管壳式换热器壳侧防堵。

Shell-side plug-proof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壳侧防堵型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
技术介绍
管壳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简单、技术成熟、适用性广等特点,所以在制冷、石油化工、能源、航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提高换热器效率,提高能源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绝大多数换热器壳侧会引入翅片来增加单位体积换热量,但同样增加了壳侧流场的复杂性。传统换热器如果两股含有盐分、悬浮物及化学物质等成分流体换热过程较为剧烈,换热面上得到的热量不能及时向流体中心区域扩散,就会导致换热面附近急剧温升,发生强烈的局部沸腾。溶液中的悬浮物、化学物质以及溶解性盐等物质就会结晶附着在换热面上结垢。即使工作环境较温和的换热器也会因为运行时间长、换热流体含有不溶性物质等原因导致结垢。目前工业上针对换热器结垢的处理方法较多,总体来说,换热器管层结垢处理方法较壳侧结垢简单。管层除垢具有及时性,不影响工业生产。然而壳侧除垢不仅费时费力影响工业生产,而且会大幅度降低换热器使用寿命。当壳侧结垢严重时还能堵塞换热器,导致换热器报废,失去换热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目前管壳式换热器因壳侧结垢所带来的维护成本高、运行不稳定、降低换热器使用寿命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分布板(2),分布板(2)将壳体(1)内部分为蒸发腔(21)与冷凝腔(22),蒸发腔(21)位于分布板(2)下方,冷凝腔(22)位于分布板(2)上方;上述壳体(1)底部设有液体出口(13),下部第一侧面设有热流体入口(11),下部第二侧面设有热流体出口(12),上部第一侧面设有冷流体入口(9),上部第二侧面设有冷流体出口(10);上述蒸发腔(21)设有第一列管式换热器(5)和喷淋装置(3),第一列管式换热器(5)连通于热流体入口(11)与热流体出口(12)之间;喷淋装置(3)位于分布板(2)与第一列管式换热器(5)之间,喷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分布板(2),分布板(2)将壳体(1)内部分为蒸发腔(21)与冷凝腔(22),蒸发腔(21)位于分布板(2)下方,冷凝腔(22)位于分布板(2)上方;上述壳体(1)底部设有液体出口(13),下部第一侧面设有热流体入口(11),下部第二侧面设有热流体出口(12),上部第一侧面设有冷流体入口(9),上部第二侧面设有冷流体出口(10);上述蒸发腔(21)设有第一列管式换热器(5)和喷淋装置(3),第一列管式换热器(5)连通于热流体入口(11)与热流体出口(12)之间;喷淋装置(3)位于分布板(2)与第一列管式换热器(5)之间,喷淋装置(3)上安装多个喷头(4);上述冷凝腔(22)设有第二列管式换热器(15),第二列管式换热器(15)连通于冷流体入口(9)与冷流体出口(10)之间;上述分布板(2)上设有多个通气孔(7),通气孔(7)上端覆盖一层疏水膜(8);分布板(2)两侧边缘设置有向壳体(1)底部延伸的第五挡板(20),第五挡板(20)与壳体(1)不接触留有间隙,第五挡板(20)与其所在两侧的壳体(1)内壁围成降液管(6);该换热器还包括淡水循环泵(14),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君君汲超彭涛韩东王景炎郑明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乐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