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5378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构件进行弯曲成型的柔性模具,包括并列设置的至少两模块;模块至少包括与构件贴合的挤压面,以及与施力滚轮贴合的受力面,所述挤压面和受力面的两侧分别通过两贴合面连接;其中,相邻两所述模块通过贴合面相对设置的方式并列设置,且各所述模块通过链条结构连接,所述链条结构每链节的转轴连接一所述模块,相邻两所述模块间设置有间隙,供所述模块围绕所述转轴转动。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通过模具的柔性使得在对构件进行折弯的过程中,模具可与构件获得更大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构件的折弯效果更佳。

A Flexible Di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mposite material forming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 flexible die used for bending components, including at least two modules arranged side by side; the module includes at least an extrusion surface fitted to the component and a stress surface fitted to the force roller; the two sides of the extrusion surface and the stress surface are connected through two joint surfaces, respectively; among them, two adjacent parts are connected. The modules are arranged side by side by way of relative setting of the joint surface, and each module is connected by a chain structure. The rotating axle of each link of the chain structure is connected with one of the modules, and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adjacent two modules for the module to rotate around the rotating axle. Through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flexibility of the die can make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die and the component larger in the process of bending the component, so that the bending effect of the component is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模具
本技术属于复合材料成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构件进行弯曲成型的柔性模具。
技术介绍
碳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以其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以及机械强度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通过其应用有效的推动了航空航天设备的轻量化发展。目前,应用于飞机上的碳纤维构件根据不同的使用位置其形状千差万别,本技术所针对的构件在其长度方向上成直线延伸,且延伸长度较长,针对上述结构的折弯操作,目前采用曲面模具和平面模具组合的方式,构件一端与曲面模具一端固定,随着曲面模具的转动,固定设置的滚轮通过平面模具对构件施力,使得上述构件与曲面模具表面逐渐的贴合来完成对其的折弯操作。然而上述平面模具与构件通过线接触的方式贴合,施力面积小使得成型效果欠佳。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用于对构件进行弯曲成型的柔性模具,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通过本技术中所提供的柔性模具,与曲面模具配合,可增加对构件的施力面积,从而提高构件的弯曲成型效果。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模具,包括并列设置的至少两模块;所述模块至少包括与构件贴合的挤压面,以及与施力滚轮贴合的受力面,所述挤压面和受力面的两侧分别通过两贴合面连接;其中,相邻两所述模块通过贴合面相对设置的方式并列设置,且各所述模块通过链条结构连接,所述链条结构每链节的转轴连接一所述模块,相邻两所述模块间设置有间隙,供所述模块围绕所述转轴转动。进一步地,相邻两所述模块间设置有间隙具体为,所述贴合面上设置有至少一级台阶结构,其中,相邻两所述模块之间的最高级台阶面贴合设置,其余台阶面之间即为所述间隙。进一步地,所述链条结构包括用于对相邻两模块进行连接的第一连接板,以及用于对相邻两所述第一连接板进行连接的第二连接板,其中,相邻两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均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模块通过转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模块贴合,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贴合。进一步地,所述模块顶部设置有凸沿,所述凸沿用于所述链条结构的安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仅设置于所述凸沿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轴线位于所述挤压面靠近构件一侧。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通过模具的柔性使得在对构件进行折弯的过程中,模具可与构件获得更大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构件的折弯效果更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柔性模具的侧视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模块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相连两模块未转动时凸沿的位置示意图;图7为相连两模块转动后凸沿的位置示意图;附图标记:模块1、挤压面11、受力面12、贴合面13、凸沿14、链条结构2、转轴21、第一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2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如图1~3所示,一种柔性模具,包括并列设置的至少两模块1;模块1至少包括与构件贴合的挤压面11,以及与施力滚轮贴合的受力面12,挤压面11和受力面12的两侧分别通过两贴合面13连接;其中,相邻两模块1通过贴合面13相对设置的方式并列设置,且各模块1通过链条结构2连接,链条结构2每链节的转轴21连接一模块1,相邻两模块1间设置有间隙,供模块1围绕转轴21转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链条结构2的设置,使得各模块1进行了有效的连接,间隙使得各模块1在围绕转轴21转动的过程中,存在活动的空间,具体的间隙宽度可通过构件最终所需的弯曲程度设置。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通过模具的柔性使得在对构件进行折弯的过程中,模具可与构件获得更大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构件的折弯效果更佳。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相邻两模块1间设置有间隙具体为,贴合面13上设置有至少一级台阶结构,其中,相邻两模块1之间的最高级台阶面贴合设置,其余台阶面之间即为所述间隙。如图4和5所示,以设置一级台阶面为例,两模块1最高级台阶面贴合设置使得整个柔性模具在未使用时可保持直线状态,便于安装定位和存放;当其工作时,通过模块1绕转轴21的转动,使得各挤压面11组成弯曲的成型面而获得更大的接触面积。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链条结构2包括用于对相邻两模块1进行连接的第一连接板22,以及用于对相邻两第一连接板22进行连接的第二连接板23,其中,相邻两第一连接板22和第二连接板23之间均间隔设置,且第一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23和模块1通过转轴21连接。上述链条结构2可通过采购获得,也可通过定制的方式实现第一连接板22和第二连接板23的所需形状,从而可实现阻挡灰尘进入等多种目的。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第一连接板22与模块1贴合,第二连接板23与第一连接板22贴合。贴合的设置降低了各个连接板的安装难度,省去了轴向定位的结构。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模块1顶部设置有凸沿14,凸沿14用于链条结构2的安装。通过凸沿14的设置,使得链条结构2获得较大的安装空间,同时,在整个柔性模具工作的时候,凸沿14因不参与到与构件或者滚轮的贴合,因此可设置于更加便于观察的位置处,从而操作者可实时观察到柔性模具的工作状态,从而判断构件的折弯情况。在具体加工时,第一连接板22和第二连接板23仅设置于凸沿14的一侧。从而减少零部件的使用数量,同时降低整个柔性模具的组装难度,转轴21的另一端可通过插销或者卡环等结构实现快速的固定。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转轴21的轴线位于挤压面11靠近构件一侧。通过调整整个凸沿14的长度,以及转轴21在凸沿14上的具体位置,可在两模块1之间相同缝隙宽度的情况下,对柔性模具折弯后两挤压面11之间的缝隙B的宽度进行调节,具体见图6和7。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并列设置的至少两模块(1);所述模块(1)至少包括与构件贴合的挤压面(11),以及与施力滚轮贴合的受力面(12),所述挤压面(11)和受力面(12)的两侧分别通过两贴合面(13)连接;其中,相邻两所述模块(1)通过贴合面(13)相对设置的方式并列设置,且各所述模块(1)通过链条结构(2)连接,所述链条结构(2)每链节的转轴(21)连接一所述模块(1),相邻两所述模块(1)间设置有间隙,供所述模块(1)围绕所述转轴(21)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并列设置的至少两模块(1);所述模块(1)至少包括与构件贴合的挤压面(11),以及与施力滚轮贴合的受力面(12),所述挤压面(11)和受力面(12)的两侧分别通过两贴合面(13)连接;其中,相邻两所述模块(1)通过贴合面(13)相对设置的方式并列设置,且各所述模块(1)通过链条结构(2)连接,所述链条结构(2)每链节的转轴(21)连接一所述模块(1),相邻两所述模块(1)间设置有间隙,供所述模块(1)围绕所述转轴(21)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模具,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模块(1)间设置有间隙具体为,所述贴合面(13)上设置有至少一级台阶结构,其中,相邻两所述模块(1)之间的最高级台阶面贴合设置,其余台阶面之间即为所述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结构(2)包括用于对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源张俭陈云包明华邓嘉康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新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