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脱模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5331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型脱模外壳。该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设有框状的盲槽,所述盲槽内插接有竖直设置的左侧板、前板、右侧板以及后板,所述左侧板、前板、右侧板以及后板首尾相接拼合成管状结构,管状结构一端插接在盲槽内与底板形成顶部开口的外壳,所述底板、左侧板、前板、右侧板以及后板均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由于拼合成的管状结构与底板相配合,液态环氧树脂可在外壳内干涸成型,同样干涸在外壳内的产品易从外壳内剥离。

An improved demoulding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mproved demoulding shell. The device comprises a horizontally arranged bottom plate with a frame-shaped blind groove on the sur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The inside of the blind groove is inserted with a vertical left side plate, a front plate, a right side plate and a rear plate. The left side plate, a front plate, a right side plate and a rear plate are joined together to form a tubular structure. One end of the tubular structure is inserted into the blind groove to form a top-opening shell with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left side are joined together to form a tubular structure. The front plate, front plate, right side plate and rear plate are all made of rubber material. Due to the combination of tubular structure and bottom plate, liquid epoxy resin can be dried up in the shell, and products dried up in the shell are easy to peel off from the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脱模外壳
本技术涉及脱模外壳
,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脱模外壳。
技术介绍
在环氧树脂产品成型过程中,都是将液态的环氧树脂注入到脱模外壳中,液态的环氧树脂在脱模外壳内干涸成型,再将环氧树脂产品从脱模外壳内敲下,常见的脱模外壳采用塑料制作而成,由于塑料与环氧树脂易融合,成型的环氧树脂产品难以从塑料脱模外壳中取下,常常需要使用脱模剂,成型产品的性能与外观都受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型脱模外壳,通过易拼合的结构,环氧树脂产品在脱模外壳内取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改进型脱模外壳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脱模外壳,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设有框状的盲槽,所述盲槽内插接有竖直设置的左侧板、前板、右侧板以及后板,所述左侧板、前板、右侧板以及后板首尾相接拼合成管状结构,管状结构一端插接在盲槽内与底板形成顶部开口的外壳。本技术工作时,将液体状的环氧树脂注入到外壳内,待液体状的环氧树脂干涸成型后,先将底板拆下,留干涸成型的产品在管状结构内,再将左侧板、前板、右侧板以及后板一一拆下,得到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于拼合成的管状结构与底板相配合,液态环氧树脂可在外壳内干涸成型,同样干涸在外壳内的产品易从外壳内剥离。所述前板两端面上设有外凸的凸肩,后板两端面上也设有外凸的凸肩,位于左侧板一表面上设有间隔的限位槽,位于右侧板一表面上也设有间隔的限位槽,各凸肩插接在对应的限位槽内,将左侧板、前板、右侧板以及后板首尾相接拼合成管状结构。所述底板、左侧板、前板、右侧板以及后板均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由于橡胶材料与环氧树脂不溶,橡胶材料的外壳与环氧树脂之间可形成一种低吸附性的保护膜,便于干涸成型的产品从外壳上取下。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内均设有弹性片,所述弹性片沿左侧板或右侧板长度方向设置,各弹性片的两端均延伸到左侧板或右侧板外,弹性片的两端均相向内弯折,用于抵触在对应的前板外壁或后板外壁上。弹性片两端卡在对应的前板外壁或后板外壁上,确保管状结构牢固。位于左侧板与右侧板内的弹性片呈弧形状,弹性片的凹面朝向管状结构中心。将左侧板与右侧板内的弹性片向干涸成型的产品按压,不仅可使左侧板与右侧板都与干涸成型的产品分离,而且使压在前板与后板上的弹性片两端张开,便于拆卸左侧板、前板、右侧板以及后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底板,101盲槽,2左侧板,3前板,4右侧板,5后板,6管状结构,7外壳,8凸肩,9限位槽,10弹性片。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述,为一种改进型脱模外壳,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底板1上表面设有框状的盲槽101,盲槽101内插接有竖直设置的左侧板2、前板3、右侧板4以及后板5,左侧板2、前板3、右侧板4以及后板5首尾相接拼合成管状结构6,管状结构6一端插接在盲槽101内与底板1形成顶部开口的外壳7,前板3两端面上设有外凸的凸肩8,后板5两端面上也设有外凸的凸肩8,位于左侧板2一表面上设有间隔的限位槽9,位于右侧板4一表面上也设有间隔的限位槽9,各凸肩8插接在对应的限位槽9内,将左侧板2、前板3、右侧板4以及后板5首尾相接拼合成管状结构6,底板1、左侧板2、前板3、右侧板4以及后板5均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由于橡胶材料与环氧树脂不溶,橡胶材料的外壳7与环氧树脂之间可形成一种低吸附性的保护膜,便于干涸成型的产品从外壳7上取下,左侧板2与右侧板4内均设有弹性片10,弹性片10沿左侧板2或右侧板4长度方向设置,各弹性片10的两端均延伸到左侧板2或右侧板4外,弹性片10的两端均向对应的限位槽9侧弯曲,用于抵触在对应的前板3外壁或后板5外壁上,弹性片10两端卡在对应的前板3外壁或后板5外壁上,确保管状结构6牢固,位于左侧板2与右侧板4内的弹性片10呈弧形状,弹性片10的凹面朝向管状结构6中心,将左侧板2与右侧板4内的弹性片10向干涸成型的产品按压,不仅可使左侧板2与右侧板4都与干涸成型的产品分离,而且使压在前板3与后板5上的弹性片10两端张开,便于拆卸左侧板2、前板3、右侧板4以及后板5。工作时,将液体状的环氧树脂注入到外壳7内,待液体状的环氧树脂干涸成型后,先将底板1拆下,留干涸成型的产品在管状结构6内,再将左侧板2、前板3、右侧板4以及后板5一一拆下,得到产品。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脱模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设有框状的盲槽,所述盲槽内插接有竖直设置的左侧板、前板、右侧板以及后板,所述左侧板、前板、右侧板以及后板首尾相接拼合成管状结构,管状结构一端插接在盲槽内与底板形成顶部开口的外壳,所述底板、左侧板、前板、右侧板以及后板均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脱模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设有框状的盲槽,所述盲槽内插接有竖直设置的左侧板、前板、右侧板以及后板,所述左侧板、前板、右侧板以及后板首尾相接拼合成管状结构,管状结构一端插接在盲槽内与底板形成顶部开口的外壳,所述底板、左侧板、前板、右侧板以及后板均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脱模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两端面上设有外凸的凸肩,后板两端面上也设有外凸的凸肩,位于左侧板一表面上设有间隔的限位槽,位于右侧板一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洋张庆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嘉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