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4079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9:31
第二流路切换装置(12)包括:第一分配装置(4a),其构成为向第一热交换部的多个制冷剂通路分配制冷剂;第二分配装置(4b),其构成为向第一热交换部的多个制冷剂通路和第二热交换部分配制冷剂;以及切换部(3),其根据制冷剂循环的顺序是第一顺序(制冷)还是第二顺序(制热),对将第一热交换装置的制冷剂入口连接于第一分配装置还是连接于第二分配装置进行切换,并且,对是使从第一热交换部(5a)的制冷剂出口流出的制冷剂通过第二热交换部还是使其与从第二热交换部(5b)的制冷剂出口流出的制冷剂汇合进行切换。由此,能够实现无论制冷、制热如何均能够均等地分配制冷剂且提高了传热性能的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制冷循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循环装置,特别是涉及以在制冷时与制热时切换制冷剂流路的方式构成的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在空气调节装置中,为了有效地利用热交换器的性能并进行提高效率的运转,有效的是:在冷凝器的情况下,减少分支数而在流速快的状态下进行使用,在蒸发器的情况下,增加分支数而在流速慢的状态下进行使用。其理由是因为:在冷凝器的情况下,依赖于流速的热传递相对于性能的提高是支配性的,在蒸发器的情况下,使依赖于流速的压力损失减少相对于性能的提高是支配性的。例如在日本特开2015-11793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着眼于冷凝器和蒸发器的这样的特性的室外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通过根据进行制冷运转还是进行制热运转而将多个单位流路中的至少两个单位流路相互串联或并联地连结,从而能够改变制冷剂通过的流路的个数或长度。由于适当地选择流路的个数或长度并进行利用,所以能够提高效率。另外,已知有如下的热交换器:在作为冷凝器/蒸发器发挥功能时,热交换器主体的各制冷剂配管内的制冷剂流的方向相同,在制冷、制热时,均能够通过对流方式进行热交换(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8-189724号公报(专利文献2))。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17936号公报(第16页,第4、第5图)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189724号公报(第5页,第1图)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对于上述日本特开2015-117936号公报记载的空气调节机而言,形成为在制冷运转时,第一单位流路的个数与第二单位流路的个数相等。在第二单位流路的个数与第一单位流路的个数相等的情况下,存在流速变慢而传热性能下降的问题。这是因为,若制冷剂的流量和流路的截面面积恒定,则在单位流路中流动的流量由流量[kg/s]=制冷剂密度[kg/m3]×流速[m/s]×截面面积[m2]来表示,因此,当在冷凝器中伴随着液相区域的增加而制冷剂的密度增加时,制冷剂的流速下降。另外,一般而言,在室外热交换器中,在制热时[蒸发时]低压的二相制冷剂流入,在制冷时[冷凝时]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流入。因此,由于在以往的回路中,在制冷与制热的情况下流入方向不同,所以在各入口侧设置有适合于制冷剂的分配的分配装置(在气体流入时,虽然难以受到重力或惯性力的影响,但由于为低密度,所以压力损失容易增大,因此,利用口径大的集管进行分配,在二相制冷剂流入时,由于容易受到重力或惯性力的影响,因此,通过设置毛细管等配管压损大的部件,从而相对地减小重力或惯性力的影响)。然而,在上述日本特开平8-189724号公报的装置中,无论是在制冷时还是在制热时,均使制冷剂的流入方向相同。若在制冷运转时及制热运转时使制冷剂的流入方向相同,则在将入口侧的分配装置设计成气体流入时用时,在二相制冷剂流入时会受到重力或惯性力的影响,因此分配不再均等,另一方面,在设计成二相制冷剂流入时用时,在气体制冷剂流入时会在直径小的毛细管中流动,因此压力损失增大,性能下降。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以上那样的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构成为利用流路切换装置而在制冷时、制热时均能够实现对流化并且无论制冷、制热如何均能够均等地分配制冷剂且提高了传热性能的制冷循环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压缩机;第一热交换装置;膨胀阀;第二热交换装置;以及第一流路切换装置,所述第一流路切换装置构成为以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循环的顺序切换为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的方式对流路进行变更,并且在第一顺序及第二顺序的任一顺序中,均以使制冷剂从第一热交换装置的制冷剂入口流入并使制冷剂从第一热交换装置的制冷剂出口流出的方式对流路进行切换。第一顺序是制冷剂按照压缩机、第一热交换装置、膨胀阀、第二热交换装置的顺序循环的顺序,第二顺序是制冷剂按照压缩机、第二热交换装置、膨胀阀、第一热交换装置的顺序循环的顺序。第一热交换装置包括:第一热交换部;第二热交换部;以及第二流路切换装置,所述第二流路切换装置构成为以如下方式对流路进行切换:在制冷剂循环的顺序为第一顺序的情况下,使制冷剂依次流向第一热交换部及第二热交换部,并且,在制冷剂循环的顺序为第二顺序的情况下,使制冷剂并行地流向第一热交换部及第二热交换部。第二流路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分配装置,所述第一分配装置构成为向第一热交换部的多个制冷剂流路分配制冷剂;第二分配装置,所述第二分配装置构成为向第一热交换部的多个制冷剂流路和第二热交换部分配制冷剂;以及切换部,所述切换部根据制冷剂循环的顺序是第一顺序还是第二顺序,对将第一热交换装置的制冷剂入口连接于第一分配装置还是连接于第二分配装置进行切换,并且,对是使从第一热交换部的制冷剂出口流出的制冷剂通过第二热交换部还是使其与从第二热交换部的制冷剂出口流出的制冷剂汇合进行切换。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制冷制热中在热交换器入口侧设置多个分配器,从而能够与制冷制热无关地均等地分配制冷剂。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在图1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如何通过流路切换装置进行流路的切换的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具体的第一结构例的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具体的第二结构例的图。图5是表示六通阀102的结构例的制冷时的制冷剂流动的图。图6是表示六通阀102的结构例的制热时的制冷剂流动的图。图7是表示制冷时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图8是表示制热时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热交换器的行方向、列方向的配置的概略结构图。图10是表示制冷循环装置的P-h线图的图。图11是表示第一热交换部5a及第二热交换部5b的流路数比(Nb/Na)相对于制冷循环的空气-制冷剂间的温差比的关系的图。图12是表示第一热交换部5a及第二热交换部5b的热交换容量比(Vb/Va)相对于制冷循环的空气-制冷剂间的温差比的关系的图。图1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汇合部的配管的配置例的图。图14是从XIV-XIV方向观察图13所示的配管的汇合部而得到的图。图15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汇合部的配管的配置例的图。图16是从XVI-XVI方向观察图15所示的配管的汇合部而得到的图。图17是表示流路切换装置的变形例1的图。图18是表示流路切换装置的变形例2的图。图19是表示流路切换装置的变形例3的图。图20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制冷和制热中使通路数可变时的COP的峰值之差的概略结构图。图21是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22是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23是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24是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第三入口集管4c的概略图。图25是表示图24的XXV-XXV截面的图。图26是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第三流路切换阀3c的制冷时的状态的图。图28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第三流路切换阀3c的制热时的状态的图。图29是实施方式6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30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第四流路切换阀3d的制冷时的状态的图。图31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第四流路切换阀3d的制热时的状态的图。图32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制冷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压缩机;第一热交换装置;膨胀阀;第二热交换装置;以及第一流路切换装置,所述第一流路切换装置构成为以将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循环的顺序切换为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的方式对流路进行变更,并且在所述第一顺序及所述第二顺序的任一顺序中,均以使制冷剂从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的制冷剂入口流入并使制冷剂从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的制冷剂出口流出的方式对流路进行切换,所述第一顺序是制冷剂按照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所述膨胀阀、所述第二热交换装置的顺序循环的顺序,所述第二顺序是制冷剂按照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热交换装置、所述膨胀阀、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的顺序循环的顺序,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包括:第一热交换部;第二热交换部;以及第二流路切换装置,所述第二流路切换装置构成为以如下方式对流路进行切换:在所述制冷剂循环的顺序为所述第一顺序的情况下,使制冷剂依次流向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及所述第二热交换部,并且,在所述制冷剂循环的顺序为所述第二顺序的情况下,使制冷剂并行地流向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及所述第二热交换部,所述第二流路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分配装置,所述第一分配装置构成为向所述第一热交换部的多个制冷剂流路分配所述制冷剂;第二分配装置,所述第二分配装置构成为向所述第一热交换部的多个制冷剂流路和所述第二热交换部分配所述制冷剂;以及切换部,所述切换部根据所述制冷剂循环的顺序是所述第一顺序还是所述第二顺序,对将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的所述制冷剂入口连接于所述第一分配装置还是连接于所述第二分配装置进行切换,并且,对是使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的制冷剂出口流出的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二热交换部还是使其与从第二热交换部的制冷剂出口流出的制冷剂汇合进行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压缩机;第一热交换装置;膨胀阀;第二热交换装置;以及第一流路切换装置,所述第一流路切换装置构成为以将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循环的顺序切换为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的方式对流路进行变更,并且在所述第一顺序及所述第二顺序的任一顺序中,均以使制冷剂从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的制冷剂入口流入并使制冷剂从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的制冷剂出口流出的方式对流路进行切换,所述第一顺序是制冷剂按照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所述膨胀阀、所述第二热交换装置的顺序循环的顺序,所述第二顺序是制冷剂按照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热交换装置、所述膨胀阀、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的顺序循环的顺序,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包括:第一热交换部;第二热交换部;以及第二流路切换装置,所述第二流路切换装置构成为以如下方式对流路进行切换:在所述制冷剂循环的顺序为所述第一顺序的情况下,使制冷剂依次流向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及所述第二热交换部,并且,在所述制冷剂循环的顺序为所述第二顺序的情况下,使制冷剂并行地流向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及所述第二热交换部,所述第二流路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分配装置,所述第一分配装置构成为向所述第一热交换部的多个制冷剂流路分配所述制冷剂;第二分配装置,所述第二分配装置构成为向所述第一热交换部的多个制冷剂流路和所述第二热交换部分配所述制冷剂;以及切换部,所述切换部根据所述制冷剂循环的顺序是所述第一顺序还是所述第二顺序,对将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的所述制冷剂入口连接于所述第一分配装置还是连接于所述第二分配装置进行切换,并且,对是使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的制冷剂出口流出的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二热交换部还是使其与从第二热交换部的制冷剂出口流出的制冷剂汇合进行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所述切换部包括:第一切换阀,所述第一切换阀构成为在所述制冷剂循环的顺序为所述第一顺序的情况下,使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一分配装置,在所述制冷剂循环的顺序为所述第二顺序的情况下,使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二分配装置;以及第二切换阀,所述第二切换阀构成为在所述制冷剂循环的顺序为所述第一顺序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热交换部的制冷剂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二热交换部的制冷剂入口,在所述制冷剂循环的顺序为所述第二顺序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热交换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部的出口汇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分配装置是集管,所述第二分配装置是分发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分配装置是第一入口集管,所述第二分配装置是第二入口集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流路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一配管,所述第一配管连接于所述第一分配装置的出口;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止回阀设置于所述第一配管;第二配管,所述第二配管连接于所述第二分配装置的出口;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二止回阀设置于所述第二配管;以及第三配管,所述第三配管在所述第一配管与所述第二配管汇合之后,向所述第一热交换部输送制冷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流路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一配管,所述第一配管连接于所述第一分配装置的出口;第一开闭阀,所述第一开闭阀设置于所述第一配管;第二配管,所述第二配管连接于所述第二分配装置的出口;第二开闭阀,所述第二开闭阀设置于所述第二配管;以及第三配管,所述第三配管在所述第一配管与所述第二配管汇合之后,向所述第一热交换部输送制冷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分配装置及所述第二分配装置是内部容积被分隔板分成两部分的入口集管。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所述分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山拓未田中航祐赤岩良太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