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噪音制冷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冰箱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79323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噪音制冷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冰箱,基于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低噪音制冷系统的结构,在冰箱运行过程中,于第一蒸发器对冰箱制冷间室的供冷间隙,换向阀可切换至第二工作位以使第二蒸发器对冷量储存腔供冷;而在用户需要较为安静的环境时,可通过冷量储存腔收集的冷量对冷凝器降温以实现冷媒降压,从而间接降低制冷系统对制冷间室供冷过程中压缩机的运行功率,运行功率降低的压缩机振动减小,如此可有效实现噪音弱化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噪音制冷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冰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噪音制冷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冰箱。
技术介绍
现有市场上的冰箱噪音一般是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然用户还是经常反馈冰箱噪音大的问题,经统计分析可知:噪音大的情况主要集中于夜晚。较为容易理解,在白天周围噪音环境噪音值比较大时,用户难以感受符合国家标准规范标准的噪音;而当夜深人静或者其它用户需要非常安静的环境休息时,即使很小的噪音,用户也会感受非常明显。基于此,业内一直在探索制造出噪音值远低于国家标准的冰箱,以提高用户体验。现有的技术方案多是采用增加减震脚垫、增加减震块、贴减震胶泥、或者增加隔音棉等技术手段进行隔绝噪音。然这些降噪方案的降低程度非常有限,而且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当噪音值降低至一定水平后,再要继续降低就会受到成本明显上涨的限制。因此业内需要提供一种应用于冰箱相对现有技术降噪效果更优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噪音制冷系统,其具体设计方式如下。一种低噪音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以及依次连接于所述压缩机出口端的冷凝器、节流装置;所述低噪音制冷系统还包括冷量储存腔以及连接至所述节流装置出口端的换向阀,所述换向阀与所述压缩机进口端之间并联设置有对外提供冷量第一蒸发器及对所述冷量储存腔提供冷量的第二蒸发器;所述换向阀具有仅连通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第一工作位以及仅连通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第二工作位;所述冷量储存腔具有在所述压缩机运行且所述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时收集所述第二蒸发器所产生冷量的蓄冷工作状态、以及在所述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时向所述冷凝器转移所收集冷量的释冷工作状态。进一步,所述低噪音制冷系统还具有热管,所述冷量储存腔处于所述释冷工作状态时,所述热管连接所述冷量储存腔与所述冷凝器以将所述冷量储存腔内的冷量传递至所述冷凝器。进一步,所述低噪音制冷系统还具有经过所述冷量储存腔与所述冷凝器的冷媒循环管路,所述冷媒循环管路中连接有循环泵;所述冷量储存腔处于所述释冷工作状态时,所述循环泵运行驱动所述冷媒循环管路内冷媒流动以将所述冷量储存腔内的冷量传递至所述冷凝器。进一步,所述第一蒸发器为风冷式蒸发器或直冷式蒸发器。进一步,所述冷量储存腔内具有冷量储存介质。进一步,所述第二蒸发器为直冷式蒸发器且设置于冷量储存腔内部。进一步,所述节流装置为毛细管。进一步,所述换向阀为电磁控制阀。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冰箱,所涉及的冰箱具有制冷间室,所述冰箱配置有如以上所述的低噪音制冷系统,所述第一蒸发器用以对所述制冷间室供冷。进一步,所述冰箱具有设置于所述制冷间室外的发泡保温层,所述冷量储存腔设置于所述发泡保温层内。基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低噪音制冷系统的结构,在冰箱运行过程中,于第一蒸发器对冰箱制冷间室的供冷间隙,换向阀可切换至第二工作位以使第二蒸发器对冷量储存腔供冷;而在用户需要较为安静的环境时,可通过冷量储存腔收集的冷量对冷凝器降温以实现冷媒降压,从而间接降低制冷系统对制冷间室供冷过程中压缩机的运行功率,运行功率降低的压缩机振动减小,如此可有效实现噪音弱化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冰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低噪音制冷系统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低噪音制冷系统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参考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低噪音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21以及依次连接于压缩机21出口端的冷凝器22、节流装置23。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节流装置23为毛细管,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节流装置23可以是其它形式的节流降压元件,具体在此不作一一列举。图2、图3所示实施例中,低噪音制冷系统还包括冷量储存腔20以及连接至节流装置23出口端的换向阀24,换向阀24与压缩机21进口端之间并联设置有对外提供冷量的第一蒸发器25及对冷量储存腔20提供冷量的第二蒸发器26,换向阀24具有仅连通节流装置23与第一蒸发器25的第一工作位以及仅连通节流装置23与第二蒸发器26的第二工作位。参考图2、图3中所示,节流装置23的出口端连接至换向阀24的入口端A,换向阀24的两个出口端B、C分别连接至第一蒸发器25与第二蒸发器26。本实施例中所涉及换向阀24处于第一工作位时,其入口端A仅与出口端B连通;换向阀24处于第二工作位时,其入口端A仅与出口端C连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便于实现换向阀24的智能控制,换向阀24通常为电磁控制阀。于本专利技术中,冷量储存腔20具有在压缩机21运行且换向阀24处于第二工作位时收集第二蒸发器26产生冷量的蓄冷工作状态、以及在压缩机21停止运行时向冷凝器22转移所收集冷量的释冷工作状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冰箱100,参考图1所示,冰箱100具有制冷间室,并配置有图2或图3所示的低噪音制冷系统,其中,第一蒸发器25用以对制冷间室供冷。具体于本实施例中,制冷间室包括冷冻间室11及冷藏间室12,第一蒸发器25与第二蒸发器26均设置于制冷间室的壁体中。更为具体地,本专利技术中所涉及冷量储存腔20内优选地还填充有冷量储存介质;此外,参考图1中所示,冰箱100的外壁内通常填充有发泡保温层10,本专利技术中所涉及的冷量储存腔20可以嵌设于发泡保温层10内,如此可以实现冷量的有效储存。基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低噪音制冷系统的结构,在冰箱100运行过程中,于第一蒸发器25对冰箱制冷间室的供冷间隙,换向阀24可切换至第二工作位以使第二蒸发器26对冷量储存腔20供冷;而在用户需要较为安静的环境时,可通过冷量储存腔20收集的冷量对冷凝器22降温以实现冷媒降压,从而间接降低制冷系统对制冷间室供冷过程中压缩机21的运行功率,运行功率降低的压缩机21振动减小,如此可有效实现噪音弱化的效果。进一步,结合图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低噪音制冷系统还具有热管27,冷量储存腔20处于释冷工作状态时,热管27连接冷量储存腔20与冷凝器22以将冷量储存腔20内的冷量传递至冷凝器22,从而实现冷凝器22内部冷媒的降温降压,进而实现制冷系统对冰箱制冷间室供冷过程中压缩机21的运行功率。具体实施过程中,热管27具有连接冷量储存腔20与冷凝器22的工作位置以及断开冷量储存腔20与冷凝器22之间连接的非工作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在用户需要安静的环境时,热管27进入工作位置从而实现冷量储存腔20内冷量向冷凝器22转移;而在冷量储存腔20收集冷量的过程中,热管27进入非工作位置以隔断冷量储存腔20与冷凝器22之间冷量的传递。结合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其与图2所示低噪音制冷系统的结构不同点在于:采用冷媒循环管路28替换热管27,其中冷媒循环管路28内储存有流动冷媒,冷媒循环管路28经过冷量储存腔20与冷凝器22且连接有循环泵280。在冷量储存腔20处于释冷工作状态时,循环泵280运行驱动冷媒循环管路28内冷媒流动以将冷量储存腔20内的冷量传递至冷凝器22,从而实现冷凝器22内部冷媒的降温降压,进而实现制冷系统对冰箱制冷间室供冷过程中压缩机21的运行功率。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实现冷量储存腔20内的冷量传递至冷凝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噪音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以及依次连接于所述压缩机出口端的冷凝器、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噪音制冷系统还包括冷量储存腔以及连接至所述节流装置出口端的换向阀,所述换向阀与所述压缩机进口端之间并联设置有对外提供冷量第一蒸发器及对所述冷量储存腔提供冷量的第二蒸发器;所述换向阀具有仅连通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第一工作位以及仅连通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第二工作位;所述冷量储存腔具有在所述压缩机运行且所述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时收集所述第二蒸发器所产生冷量的蓄冷工作状态、以及在所述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时向所述冷凝器转移所收集冷量的释冷工作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噪音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以及依次连接于所述压缩机出口端的冷凝器、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噪音制冷系统还包括冷量储存腔以及连接至所述节流装置出口端的换向阀,所述换向阀与所述压缩机进口端之间并联设置有对外提供冷量第一蒸发器及对所述冷量储存腔提供冷量的第二蒸发器;所述换向阀具有仅连通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第一工作位以及仅连通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第二工作位;所述冷量储存腔具有在所述压缩机运行且所述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时收集所述第二蒸发器所产生冷量的蓄冷工作状态、以及在所述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时向所述冷凝器转移所收集冷量的释冷工作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音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噪音制冷系统还具有热管,所述冷量储存腔处于所述释冷工作状态时,所述热管连接所述冷量储存腔与所述冷凝器以将所述冷量储存腔内的冷量传递至所述冷凝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音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噪音制冷系统还具有经过所述冷量储存腔与所述冷凝器的冷媒循环管路,所述冷媒循环管路中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峰宫久玲陈霄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