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04079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热系统,在利用吸氢金属或吸氢合金产生热的发热体单元中,比现有技术能够更稳定地获得热。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热系统(1)中,在循环装置(3)中设置用于去除抑制发热反应的氢系气体中的杂质的过滤器(43)。由此,在发热系统(1)中,在通过发热反应产生过剩热的发热体单元(2)中,在从氢系气体中去除抑制发热反应的杂质的同时使所述氢系气体循环,从而能够增加和/或维持过剩热的输出,因此能够比现有技术更稳定地获得热。

Hea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发热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热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发表了通过在容器内部设置由钯(Pd)制成的发热体并且向容器内部供应氘气的同时加热容器内部而产生发热反应的内容(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和非专利文献2)。对于利用诸如钯(Pd)的吸氢金属或诸如钯合金的吸氢合金产生过剩热(输出焓高于输入焓)的发热现象中的过剩热产生的机理,来自不同国家的研究人员进行了讨论。例如,在非专利文献3至6和专利文献1中也报告了发生发热现象的情况,可以说这是现实中发生的物理现象。由于这种发热现象中会产生过剩热,所以如果可以控制这种发热现象,则可以用作有效的热源。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9,182,365号说明书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A.Kitamura,et.al“AnomalouseffectsinchargingofPdpowderswithhighdensityhydrogenisotopes”,PhysicsLettersA373(2009)3109-3112非专利文献2:A.Kitamura.et.al“Briefsummaryoflatestexperimentalresultswithamass-flowcalorimetrysystemforanomalousheateffectofnano-compositemetalsunderD(H)-gascharging”CURRENTSCIENCE,VOL.108,NO.4,p.589-593,2015非专利文献3:Y.Iwamura,T.Itoh,N.GotohandI.Toyoda,FusionTechnology,Vol.33,p.476-492,1998.非专利文献4:I.Dardiketal.,“Ultrasonically-excitedelectrolysisExperimentsatEnergeticsTechnologies”,ICCF-14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ndensedMatterNuclearScience.2008.Washington,DC.非专利文献5:Y.ARATAandYue-ChangZHANG,“AnomalousDifferencebetweenReactionEnergiesGeneratedwithinD2O-CellandH2O-Cell”,Jpn.J.Appl.Phys.Vol.37(1998)pp.L1274-L1276非专利文献6:F.Celaniet.al.,“Improvedunderstandingofself-sustained,sub-micrometricmulticompositionsurfaceConstantanwiresinteractingwithH2athightemperatures:experimentalevidenceofAnomalousHeatEffects”,ChemistryandMaterialsResearch,Vol.3No.12(2013)21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使用利用吸氢金属或吸氢合金来产生热的非专利文献1至6中所示的技术的发热体单元中,有时发热现象的发生概率很低,另外,即使产生一次过剩热,但有时也会出现由于某些原因而导致过剩热迅速降低的现象,因此存在不能稳定地获得预期的热的问题。因此,鉴于以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热系统,其可以在利用上述不稳定的吸氢金属或吸氢合金产生热的发热体单元中,比现有技术更稳定地获得热。为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发热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发热体单元,其包括容器和反应体,所述反应体设置在所述容器内部,并且由吸氢金属或吸氢合金制成,在所述反应体的表面形成有多个金属纳米颗粒,通过将有助于发热的氢系气体被供应到容器内部,由此氢原子吸藏在所述金属纳米颗粒中而产生过剩热;以及循环装置,用于使所述发热体单元内的所述氢系气体循环,所述循环装置包括:循环通道,设置在所述容器外部,连接从所述容器的回收口到所述容器的排出口;泵,用于使所述容器内部的所述氢系气体经由所述循环通道循环;以及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循环通道的中途,用于吸附所述氢系气体中的杂质而去除。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通过发热反应产生过剩热的发热体单元中,在去除氢系气体中的杂质的同时使氢系气体循环,从而可以增加和/或维持过剩热的输出,因此,可以比现有技术更稳定地获得热。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发热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当使用氘气时过剩热的变化趋势的曲线图。图3是示出使用氘气的发热体单元的容器外壁的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图4是示出当使用天然氢气时过剩热的变化趋势的曲线图。图5是示出使用天然氢气的发热体单元的容器外壁的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图6是示出氘透过量和氘气压和样品温度的变化趋势的曲线图。图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发热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8是示出喷嘴部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喷嘴部配置在反应体下方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0是示出喷嘴部配置在反应体两侧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1是示出多个喷嘴部配置在反应体两侧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2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发热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1)本专利技术的发热系统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发热系统1包括:发热体单元2,有助于发热的氢系气体被供应到容器6内部;循环装置3,用于使发热体单元2中的氢系气体循环;以及热回收装置4,用于从由发热体单元2产生的过剩热加热的氢系气体中回收热。在发热体单元2中,在容器6内部设置诸如Pd、Ni、Pt、Ti等的吸氢金属或包含这些元素中的至少一种的吸氢合金,并且当氢系气体被供应到容器6内部时,通过加热产生发热反应,由此获得过剩热。作为供应到发热体单元2的氢系气体可以使用氘气和/或天然氢气。并且,天然氢气是指含有99.985%以上的氕气的氢系气体。具体地,在发热系统1中使用的发热体单元2是使用非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2、非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号WO2015/008859中公开的技术的发热体单元,关于内部结构,可以使用在这些非专利文献1、2、6和国际公开号WO2015/008859中公开的结构。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使用吸氢金属或吸氢合金并且将有助于发热的氢系气体供应到容器6内部来产生过剩热的发热体单元2,描述了利用国际公开号WO2015/008859(图5)的结构的发热体单元,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只要使用吸氢金属或吸氢合金并且将有助于发热的氢系气体供应到容器内部来产生过剩热,则非专利文献1、2、6、其他各种非专利文献和专利文献的结构也可用作发热体单元。(2)关于发热体单元发热体单元2包括:容器6;以及反应体,设置在容器6内部,并且由吸氢金属或吸氢合金形成,在所述反应体的表面形成有多个金属纳米颗粒,将有助于发热的氢系气体供应到容器6内部,由此氢原子吸藏在金属纳米颗粒中而产生过剩热。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发热体单元2中,在进行发热反应时,容器6内部通过加热器17加热,而在容器6内部不产生等离子体,并且氘气被供应到加热的容器6内部,从而产生加热温度以上的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体单元,其包括容器和反应体,所述反应体设置在所述容器内部,并且由吸氢金属或吸氢合金制成,在所述反应体的表面形成有多个金属纳米颗粒,通过将有助于发热的氢系气体被供应到所述容器内部,由此氢原子吸藏在所述金属纳米颗粒中而产生过剩热;以及循环装置,用于使所述发热体单元内的所述氢系气体循环,所述循环装置包括:循环通道,设置在所述容器外部,连接从所述容器的回收口到所述容器的排出口;泵,用于使所述容器内部的所述氢系气体经由所述循环通道循环;以及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循环通道的中途,用于吸附所述氢系气体中的杂质而去除。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9.28 JP 2016-1899631.一种发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体单元,其包括容器和反应体,所述反应体设置在所述容器内部,并且由吸氢金属或吸氢合金制成,在所述反应体的表面形成有多个金属纳米颗粒,通过将有助于发热的氢系气体被供应到所述容器内部,由此氢原子吸藏在所述金属纳米颗粒中而产生过剩热;以及循环装置,用于使所述发热体单元内的所述氢系气体循环,所述循环装置包括:循环通道,设置在所述容器外部,连接从所述容器的回收口到所述容器的排出口;泵,用于使所述容器内部的所述氢系气体经由所述循环通道循环;以及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循环通道的中途,用于吸附所述氢系气体中的杂质而去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循环通道中设置有用于从通过所述发热器单元的过剩热被加热的氢系气体回收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至少吸附作为杂质的水、烃、C、S及Si。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嘴部,设置在所述排出口与所述反应体之间,将通过所述过滤器的去除杂质后的所述氢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村康弘伊藤岳彦笠木治郎太吉野英树服部真尚
申请(专利权)人:绿净星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