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排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97659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发动机以一个倾角安装在车辆上,排气系统连接着发动机并平行于被发动机驱动的传动轴布置,而且,一个扩径段沿着排气系统的行程方向包围着一个催化转换器并且安置在车辆横向且位于外侧。此外,在以一个倾角安装着发动机的车辆中,一个排气管通过一个球形接头连接着一个被发动机支撑着的排气歧管汇集段,以使上述排气管柔性安装在车辆上,而且一个催化转换器邻近于排气歧管和汇集段连接段安置。(*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特别是这样一种排气系统,其中一个被扩径段包围着的催化转换器沿排气系统的行程方向安置,而扩径段安置在车辆横向且位于外侧,从而增大了在流动风中的暴露量,并因此而提高催化转换器的冷却效率;此外,通过将沉重的催化转换器安置在球形接头后面,可以消除对排气歧管密封和总体强度有害的作用。作为示例,现有一种带直立安装的发动机的四轮车辆。一个变速器安装在发动机后方,此外还布置着一个传动器。在上述传动器上连接着前后传动轴,用于分别将能量传递到前后轮上。此外,上述发动机包含一个排气系统。该排气系统包含一个排气歧管、催化转换器和一个排气管。上述发动机公开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7-71244中。在该专利申请所公开的排气系统中,在由发动机、变速器和后传动轴构成的动力装置中,由排气系统布置在与侧倾中心偏置的同一侧,车身支承沿着排气系统的中央安置,而在车身支承前面安置着动力装置支承。这些动力装置支承距动力装置侧倾中心的距离小于它们距发动机附近的上部排气系统的固定段的距离,因此从动力装置传送到排气系统的振动被抑制,以提高排气系统的耐用性。此外,在日本专利公开文献No.11-2122中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其具有这样的构造,即一个排气歧管用于将每个气缸中的气体排出,一个前管连接在上述排气歧管上,以及一个具有增大流动面积的扩张管段从中途开始沿着前管伸向法兰,以加强前管接头。此外,在日本技术所申请公开说明书No.7-21375中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支撑装置,即在车辆的前部装有一个变速器,而在车辆后部装有一个后差速器,一个传动轴在它们之间将它们连接起来,沿着传动轴安置着发动机排气系统;而且,变速器壳和后差速器壳通过一个支撑架而结合成一体,该支撑架布置在车辆纵向并位于传动轴和排气系统的一侧;此外,在排气系统通过一个悬挂支架和弹性体而柔性连接在支撑架上的同时,橡胶安置在支撑架上的与排气系统相反的一侧,以降低车辆内部的排气振动,而且,通过保持排气系统的振动与发动机振动在相同方向上,可以提高排气系统的可靠性并尽可能地防止弹性体的热损伤。此外,在日本技术专利No.2543748中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车辆中直立安装着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具有两组气缸,每组气缸分别有一个单独的排气通道,而且在发动机的后部装有一个汇集段,两个通道在汇集段中合并为一个单一的通道。在这样的使两个通道相连的系统中,第一组气缸的排气通道的连接点距汇集段较近,而第二组气缸的排气通道的连接点距汇集段远于第一组。通过这种交错的连接点,排气系统的各个零件可以具有差别,而每个零件又能保持容易安装。然而,在现有的四轮车辆中,前传动轴被布置得靠近排气歧管。此外,不同的模式具有不同的排放物限制,因此在没有严格限制的模式中,将催化转换器指向前传动轴后方安置不会引起问题。然而,如果排放物限制较高,则将催化转换器指向前传动轴后方安置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将催化转换器向着排气歧管前移,以加快其操作。然而,如果如上所述将催化转换器前移而不改变其中心轴线,则它将邻近于前传动轴安置。在这个位置,不能确保催化转换器与前传动轴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隔,因而无法获得充分的催化转换能力,从而导致车辆有不能通过排放物标准检测的不便性。此外,当排放物标准升高后,为了改进低温发动机启动时的排放物,需要降低排气歧管与催化转换器之间的零件的热容量。为了满足这个需要,可以使用铸铁或金属板制成的外壳(maniverter),以将催化转换器装入排气歧管中。通过将催化转换器进一步前移,热容量可以降低而催化转换能力可以提高。然而,当使用上述形式的外壳时,沉重的催化转换器被装入排气歧管中,因此提高了上述歧管的总体重量,并在实际应用中导致这样的缺点,即排气歧管连接段的密封效果和排气歧管的总体强度有受损的危险。此外,如果催化转换器的热容量提高了,则排气歧管连接段的密封效果会降低,因而所需的排气歧管总体强度必须提高,这样会出现成本增加这一经济方面的缺点。另外,当双排气管的管连接段连接到排气歧管的歧管连接段上,而且催化转换器在管连接段下方沿着排气管安置时,催化转换器向管连接段的移动以及催化转换器热容量的提高使得难以确保获得在利用气动连接工具将排气管的管连接段固定到排气歧管的歧管连接段上时所需的连接空间。因此,不可能实现热容量的有效降低和催化转换器的热容量的提高,从而导致实际应用中的不方便的缺点。为了消除这些不便,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一个发动机以一个倾角安装在一个车辆上,一个排气系统连接着发动机并平行于被发动机驱动的传动轴布置,而且,一个扩径段沿着排气系统的行程方向包围着一个催化转换器并且安置在车辆横向且位于外侧。此外,在以一个倾角安装着发动机的车辆中,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一个排气管通过一个球形接头连接着一个被发动机支撑着的排气歧管汇集段,以使上述排气管柔性安装在车辆上,而且一个催化转换器邻近于排气歧管和汇集段连接段安置。通过上面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在沿排气系统行程方向将一个催化转换器防止在一个扩径段中的同时,上述扩径段还安置在车辆横向且位于外侧,从而增大在流动风中的暴露量,以提高催化转换器的冷却效率和耐用性。此外,通过将沉重的催化转换器安置在球形接头后面,可以消除对排气歧管密封和总体强度有害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排气装置的布置的俯视图。图2是一个发动机排气装置的简化俯视图。图3是一个发动机排气装置的简化前视图。图4是图1中的发动机安装区域的简化剖面布置图。图5是图1中的传动器和催化转换器区域的简化剖面布置图。图6是用于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发动机排气装置的布置的俯视图。图7是一个车辆的简化侧视图。图8是不同于本专利技术的容纳着催化转换器的扩径段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简化俯视图。图9是容纳着催化转换器的扩径段的简化前视图。图10是不同于本专利技术的容纳着催化转换器的扩径段的排气管连接段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简化俯视图。下面将根据各附图而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和具体的描述。图1至5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在图1中,No.2显示了一个发动机,例如,其直立安装在一个四轮驱动的车辆(未示出)中。通过减小活塞冲程以及曲轴(未示出)至排气歧管(见下文)的距离,并将发动机以一个陡峭的倾角安装,如图1所示(也见于图4和5中的气缸轴线L1),可将上述发动机2构造得更紧凑。此外,在发动机2的后部安装着一个变速器4,而变速器4的后部安装着传动器6,后者布置在车辆的横向上并大致保持水平。发动机2、变速器4和传动器6在一条大致直线上沿车辆的纵向布置,而侧车架则相对于发动机2、变速器4和传动器6水平布置在车辆两侧。这里,连接着传动器6并大致平行于侧车架8的是前轮动力轴、前传动轴10以及后轮动力轴、后传动轴12。另外,如图4和5所示,上述传动器6、前传动轴10和催化转换器24(见下文)基本上位于水平轴线L2的相同高度上,也就是说,传动器6、前传动轴10和催化转换器24基本上水平布置。此外,标号14表示曲轴。在上述发动机2上安装着排气系统16,其平行于发动机传动动力轴,即前传动轴10布置。上述排气系统16包含排气歧管18,其连接着发动机2并沿发动机2的侧面在变速器一侧的曲轴方向布置,以及排气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一个发动机以一个倾角安装在一个车辆上,排气系统连接着发动机并平行于被发动机驱动的传动轴布置,而且,一个扩径段沿着排气系统的行程方向包围着一个催化转换器并且安置在车辆横向且位于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明广天竺茂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