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起降飞行平台高效率升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543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垂直起降飞行平台高效率升力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底部两侧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支脚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直流电机、隔离板、轴承、转轴、正向螺旋桨、反向螺旋桨和涵道圆管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垂直起降飞行平台升力装置升降效率低的问题,该垂直起降飞行平台高效率升力装置,具备升降效率高的优点,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适用于在有限的平面面积范围内,最大程度的为飞行平台提供升力,实现最高的升力桨距比,减少各旋翼之间的气流干扰,以确保飞行平台的小体积和高升力,同时为旋翼桨提供保护,确保桨叶不会触碰周边其他杂物,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值得推广使用。

A High Efficiency Lifting Device for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Flight Platfor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igh efficiency lifting device for a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flight platform, which comprises a chassis. The front end and the rear end of both sides of the chassis bottom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 pillar.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of low lifting efficiency of the existing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flight platform lifting device by setting a DC motor, isolation plate, bearing, rotating shaft, forward propeller, reverse propeller and culvert pipe. The high efficiency lifting device of the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flight platform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lifting efficiency, and can be applied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In the limited plane area, the maximum lift is provided for the flying platform, the highest lift pitch ratio is achieved, and the airflow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rotors is reduced to ensure the small size and high lift of the flying platform.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tection of the rotors is provided to ensure that the blades do not touch other debris around them, which brings great convenience to the users and is worth populariz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直起降飞行平台高效率升力装置
本技术涉及飞行器
,具体为一种垂直起降飞行平台高效率升力装置。
技术介绍
飞行器是由人类制造、能飞离地面、在空间飞行并由人来控制的在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空间(太空)飞行的器械飞行物,在大气层内飞行的称为航空器,在太空飞行的称为航天器。微型飞行器也是一种智能机器人,最初是由航空模型爱好者自制成功,后来很多自动化厂商发现它可以用于多种用途而积极产于研制,它利用有四个旋翼作为飞行引擎来进行空中飞行,它的尺寸较小、重量较轻、适合携带和使用的无人驾驶飞行器一样能够携带一定的任务载荷,具备自主导航飞行能力,在复杂、危险的环境下完成特定的飞行任务,然而现有的垂直起降飞行平台升力装置存在着升降效率低的问题,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适用于在有限的平面面积范围内,不能够很好的为飞行平台提供升力,增加了各旋翼之间的气流干扰,同时不能够为旋翼桨提供保护,无法确保桨叶不会触碰周边其他杂物,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直起降飞行平台高效率升力装置,具备升降效率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垂直起降飞行平台升力装置升降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垂直起降飞行平台高效率升力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底部两侧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支脚柱,所述支脚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落地杆,所述机壳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直流电机,所述直流电机的内侧设置有隔离板,且隔离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机壳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机壳顶部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轴承,所述直流电机的输出端穿过轴承并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正向螺旋桨,所述转轴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反向螺旋桨,所述机壳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涵道圆管,且转轴、正向螺旋桨和反向螺旋桨均位于涵道圆管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直流电机底部两侧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螺栓,且直流电机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机壳由方形镁铝合金型材管加工而成。优选的,所述正向螺旋桨和反向螺旋桨的直径为45㎝,所述涵道圆管的口径为50㎝。优选的,所述涵道圆管的外侧开设有通气孔,且通气孔的数量不少于四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直流电机、隔离板、轴承、转轴、正向螺旋桨、反向螺旋桨和涵道圆管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垂直起降飞行平台升力装置升降效率低的问题,该垂直起降飞行平台高效率升力装置,具备升降效率高的优点,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适用于在有限的平面面积范围内,最大程度的为飞行平台提供升力,实现最高的升力桨距比,减少各旋翼之间的气流干扰,以确保飞行平台的小体积和高升力,同时为旋翼桨提供保护,确保桨叶不会触碰周边其他杂物,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值得推广使用。2、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板和螺栓,能够有效增强对直流电机的固定效果,避免直流电机出现松动倾斜的现象,通过将机壳的材质设置为镁铝合金型材,能够有效降低飞行器的自身重量,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硬度,通过设置通气孔,能够有效增强空气的流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壳、2支脚柱、3落地杆、4安装板、5直流电机、6隔离板、7轴承、8转轴、9正向螺旋桨、10反向螺旋桨、11涵道圆管、12连接板、13螺栓、14通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垂直起降飞行平台高效率升力装置,包括机壳1,机壳1由方形镁铝合金型材管加工而成,通过将机壳1的材质设置为镁铝合金型材,能够有效降低飞行器的自身重量,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硬度,机壳1底部两侧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支脚柱2,支脚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落地杆3,机壳1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4,安装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直流电机5,直流电机5底部两侧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2,连接板12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螺栓13,且直流电机5的底部通过螺栓13与安装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连接板12和螺栓13,能够有效增强对直流电机5的固定效果,避免直流电机5出现松动倾斜的现象,直流电机5的内侧设置有隔离板6,且隔离板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机壳1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机壳1顶部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轴承7,直流电机5的输出端穿过轴承7并固定连接有转轴8,转轴8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正向螺旋桨9,转轴8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反向螺旋桨10,正向螺旋桨9和反向螺旋桨10的直径为45㎝,涵道圆管11的口径为50㎝,机壳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涵道圆管11,涵道圆管11的外侧开设有通气孔14,且通气孔14的数量不少于四个,通过设置通气孔14,能够有效增强空气的流通,且转轴8、正向螺旋桨9和反向螺旋桨10均位于涵道圆管11的内部,通过设置直流电机5、隔离板6、轴承7、转轴8、正向螺旋桨9、反向螺旋桨10和涵道圆管11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垂直起降飞行平台升力装置升降效率低的问题,该垂直起降飞行平台高效率升力装置,具备升降效率高的优点,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适用于在有限的平面面积范围内,最大程度的为飞行平台提供升力,实现最高的升力桨距比,减少各旋翼之间的气流干扰,以确保飞行平台的小体积和高升力,同时为旋翼桨提供保护,确保桨叶不会触碰周边其他杂物,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值得推广使用。使用时,使用者启动直流电机5,通过轴承7的配合使用,使直流电机5带动转轴8转动,转轴8带动正向螺旋桨9和反向螺旋桨10在涵道圆管11的内部进行转动,由于旋翼由上下两层组成,在飞行平台爬升飞行时,两个旋翼相互逆向旋转,保证提供比单层旋翼提供更多的升力,同时减少四组旋翼之间的气流影响,最大程度的为飞行平台提供升力,从而可以达到升降效率高的目的。综上所述:该垂直起降飞行平台高效率升力装置,通过设置直流电机5、隔离板6、轴承7、转轴8、正向螺旋桨9、反向螺旋桨10和涵道圆管11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垂直起降飞行平台升力装置升降效率低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垂直起降飞行平台高效率升力装置,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底部两侧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支脚柱(2),所述支脚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落地杆(3),所述机壳(1)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直流电机(5),所述直流电机(5)的内侧设置有隔离板(6),且隔离板(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机壳(1)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机壳(1)顶部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轴承(7),所述直流电机(5)的输出端穿过轴承(7)并固定连接有转轴(8),所述转轴(8)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正向螺旋桨(9),所述转轴(8)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反向螺旋桨(10),所述机壳(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涵道圆管(11),且转轴(8)、正向螺旋桨(9)和反向螺旋桨(10)均位于涵道圆管(11)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起降飞行平台高效率升力装置,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底部两侧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支脚柱(2),所述支脚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落地杆(3),所述机壳(1)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直流电机(5),所述直流电机(5)的内侧设置有隔离板(6),且隔离板(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机壳(1)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机壳(1)顶部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轴承(7),所述直流电机(5)的输出端穿过轴承(7)并固定连接有转轴(8),所述转轴(8)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正向螺旋桨(9),所述转轴(8)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反向螺旋桨(10),所述机壳(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涵道圆管(11),且转轴(8)、正向螺旋桨(9)和反向螺旋桨(10)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厚春王亚晓张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辰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