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效浓回机组冷却器的水冷循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9858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双效浓回机组冷却器的水冷循环结构,由筒体、管板、进水管、出水管、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封头和密封组件构成,筒体上具有进液口和排液口,管板与筒体的内侧壁螺纹连接,管板的右端与进水管以及出水管螺纹连接,第一法兰盘和筒体焊接,第二法兰盘与封头焊接,并与第一法兰盘通过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密封组件卡合在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之间,密封组件又是由密封圈、钢丝和收缩块构成,钢丝将密封圈往筒体的中轴线的方向拉紧,以及收缩块因管板的热传递,发生冷缩现象,进而带动钢丝将密封圈拉紧,进而获得增大了密封圈与法兰盘之间的接触压力,防止密封圈收缩发生泄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双效浓回机组冷却器的水冷循环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浓缩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双效浓回机组冷却器的水冷循环结构。
技术介绍
双效浓缩器是适用药物的真空浓缩设备,采用二效同时蒸发,双效浓缩器是先在提取炉中将材料混合物加热,形成药液后蒸发,然后蒸汽通过冷凝器发生相变液化,最后由冷却器对冷凝药液进行再冷却,冷却器中的管板长时间使用后需要拉出来进行清洗,所以需要将筒体的一端采用法兰盘可拆卸连接,法兰盘中卡合有密封圈来起到密封的作用,但存在密封圈与冷水管靠近,密封圈会发生冷缩,进而造成泄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双效浓回机组冷却器的水冷循环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密封圈与冷水管靠近,密封圈会发生冷缩,进而造成泄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用于双效浓回机组冷却器的水冷循环结构,所述水冷循环结构包括筒体、管板、进水管、出水管、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封头和密封组件,所述筒体内部具有空腔,且一端开口,另一端密封,所述筒体上具有进液口和排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排液口分别位于所述管板的两侧,所述管板与所述筒体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进水管伸入所述筒体的一端,并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管板螺纹连接,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进水管平行,并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管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筒体的开口端焊接,并位于所述筒体的左侧,所述第二法兰盘与所述第一法兰盘螺栓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法兰盘的左侧,所述封头与所述第二法兰盘焊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法兰盘的左侧,所述密封组件卡合在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二法兰盘之间;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圈、钢丝和收缩块,所述密封圈卡合在所述第一法兰盘和所述第二法兰盘之间,所述钢丝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钢丝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圈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以所述筒体线为原点矩阵分布,所述收缩块与所述钢丝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管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筒体的长度。其中,所述管板包括第一管、密封板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螺纹连接,所述密封板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所述密封板与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管的中轴线平行,所述第二管与所述第一管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进水管到所述出水管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水管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板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的内部具有U形孔,所述U形孔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其中,所述密封板的横截面积等于所述筒体的空腔的横截面积。其中,所述水冷循环结构还包括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与所述筒体的密封端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密封板的右侧,且位于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之间。其中,所述收缩块的热胀冷缩系数大于所述密封圈的热胀冷缩系数。其中,所述密封圈的横截面为倒三角形。本专利技术的水冷循环结构,通过由筒体、管板、进水管、出水管、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封头和密封组件构成,所述筒体上具有所述进液口和排液口,所述管板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所述管板的右端与所述进水管以及所述出水管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法兰盘和所述筒体焊接,所述第二法兰盘与所述封头焊接,并与所述第一法兰盘通过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密封组件卡合在所述第一法兰盘和所述第二法兰盘之间,所述密封组件又是由密封圈、钢丝和收缩块构成,所述钢丝将所述密封圈往所述筒体的中轴线的方向拉紧,以及所述收缩块因所述管板的热传递,发生冷缩现象,进而带动所述钢丝将所述密封圈拉紧,进而获得增大了密封圈与法兰盘之间的接触压力,防止密封圈收缩发生泄漏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水冷循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水冷循环结构、10-筒体、11-进液口、12-排液口、20-管板、21-第一管、22-密封板、221-U形孔、23-第二管、30-进水管、40-出水管、50-第一法兰盘、60-第二法兰盘、70-封头、80-密封组件、81-密封圈、82-钢丝、83-收缩块、90-折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双效浓回机组冷却器的水冷循环结构,所述水冷循环结构100包括筒体10、管板20、进水管30、出水管40、第一法兰盘50、第二法兰盘60、封头70和密封组件80,所述筒体10内部具有空腔,且一端开口,另一端密封,所述筒体10上具有进液口12和排液口13,所述进液口12和所述排液口13分别位于所述管板20的两侧,所述管板20与所述筒体10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筒体10的内部,所述进水管30伸入所述筒体10的一端,并与所述筒体10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管板20螺纹连接,所述出水管40与所述进水管30平行,并与所述筒体10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管板20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法兰盘50与所述筒体10的开口端焊接,并位于所述筒体10的左侧,所述第二法兰盘60与所述第一法兰盘50螺栓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法兰盘50的左侧,所述封头70与所述第二法兰盘60焊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法兰盘60的左侧,所述密封组件80卡合在所述第一法兰盘50与所述第二法兰盘60之间;所述密封组件80包括密封圈81、钢丝82和收缩块83,所述密封圈81卡合在所述第一法兰盘50和所述第二法兰盘60之间,所述钢丝82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钢丝82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圈8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以所述筒体10线为原点矩阵分布,所述收缩块83与所述钢丝8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将所述管板20网所述筒体10的密封端旋进,直至所述管板20与所述进水管30和所述出水管40螺纹连接,所述进水管30和所述出水管40与所述筒体10一体成型,然后将所述密封圈81组件卡合在所述第一法兰盘50和所述第二法兰盘60之间,所述第一法兰盘50和所述第二法兰盘60通过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方便长时间使用后对所述管板20进行清洁,在使用时经冷凝器液化后的药液从所述进液口12进入,从所述排液口13出去,通过外部水管从所述进水管30流入所述管板20,从所述出水管40出来完成冷水循环,所述管板20内充满冷水,进而起到对位于所述筒体10内的药液进行进一步的冷却效果,在使用时,由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双效浓回机组冷却器的水冷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循环结构包括筒体、管板、进水管、出水管、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封头和密封组件,所述筒体内部具有空腔,且一端开口,另一端密封,所述筒体上具有进液口和排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排液口分别位于所述管板的两侧,所述管板与所述筒体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进水管伸入所述筒体的一端,并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管板螺纹连接,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进水管平行,并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管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筒体的开口端焊接,并位于所述筒体的左侧,所述第二法兰盘与所述第一法兰盘螺栓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法兰盘的左侧,所述封头与所述第二法兰盘焊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法兰盘的左侧,所述密封组件卡合在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二法兰盘之间;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圈、钢丝和收缩块,所述密封圈卡合在所述第一法兰盘和所述第二法兰盘之间,所述钢丝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钢丝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圈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以所述筒体线为原点矩阵分布,所述收缩块与所述钢丝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双效浓回机组冷却器的水冷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循环结构包括筒体、管板、进水管、出水管、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封头和密封组件,所述筒体内部具有空腔,且一端开口,另一端密封,所述筒体上具有进液口和排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排液口分别位于所述管板的两侧,所述管板与所述筒体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进水管伸入所述筒体的一端,并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管板螺纹连接,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进水管平行,并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管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筒体的开口端焊接,并位于所述筒体的左侧,所述第二法兰盘与所述第一法兰盘螺栓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法兰盘的左侧,所述封头与所述第二法兰盘焊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法兰盘的左侧,所述密封组件卡合在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二法兰盘之间;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圈、钢丝和收缩块,所述密封圈卡合在所述第一法兰盘和所述第二法兰盘之间,所述钢丝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钢丝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圈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以所述筒体线为原点矩阵分布,所述收缩块与所述钢丝的另一端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循环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瑛游洪涛刘小英黄介王茂张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