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6301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停车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机械立体停车设备。解决了现有停车设备因升降机在升降井道移动过程中,导致电动机及相应控制器功率增大的问题。该设备包括:升降机、升降配重、第一提升绳索、第二提升绳索,设置在升降井道顶部的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用于带动升降机在升降井道内上下移动的驱动机,驱动机输出与第一转向轮或第二转向轮相连,以及设置在升降机和升降配重下部的补偿绳索,使得升降机在升降井道内上下移动时,升降机上部的第一提升绳索和第二提升绳索、及升降机下部的补偿绳索重量之和始终等于升降配重一侧的第一提升绳索、第二提升绳索及补偿绳索之和。

A Mechanical Stereo Parking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parking equipment, and provides a mechanical three-dimensional parking equipment. It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power of the motor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ler of the existing parking equipment increases when the elevator moves in the lifting well. The equipment includes: elevator, lifting counterweight, first lifting rope and second lifting rope. The first steering wheel and second steering wheel are set at the top of the lifting shaft, which are used to drive the elevator to move up and down in the lifting shaft. The output of the driv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teering wheel or the second steering wheel, and the compensation rope is set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elevator and the lifting counterweight. When the elevator moves up and down in the lifting shaft, the sum of the weight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lifting ropes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elevator and the compensation ropes 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elevator is always equal to the sum of the first lifting rope, the second lifting rope and the compensation rope on the side of the lifting counterwe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立体停车设备
本技术属于停车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立体停车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越来越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近年来机械车库也随着这一大趋势被普遍的应用在生活当中,特别是智能停车库取得了很大发展。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汽车升降机,大多采用卷筒式的结构,在这类结构中,升降机上方一般都借助曳引钢丝直接连接一个卷筒,其在工作状态下,曳引电机驱动卷筒转动,再借由卷筒的转动完成对曳引钢丝的卷绕/舒展,从而实现升降机的升降。通常也有一些汽车升降机上设置有平衡块或配重,平衡块或配重悬置在提升绳索上,而此类设备的电动机避免不了在升降机上下移动过程中,因卷筒两侧因钢丝绳或链条长度不同,钢丝绳或链条自重带来的重量偏衡,进而需增大主提升的电动机及相应控制器功率,尤其在底部、或顶部极限位置处更为明显,这种现象在大载重的大巴车停车库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机械停车设备因升降机在升降井道上下移动过程中,导致电动机及相应控制器功率增大,尤其在底部、或顶部极限位置处更为明显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立体停车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包括升降机、升降配重、第一提升绳索、第二提升绳索,设置在升降井道顶部的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以及用于带动升降机在升降井道内上下移动的驱动机,驱动机输出与第一转向轮或第二转向轮相连;所述第一提升绳索的一端与升降机上部固连,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后与所述升降配重固连;所述第二提升绳索的一端与升降机上部固连,另一端绕过第二转向轮后与所述升降配重固连。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升降机下部两侧对称固连第一补偿绳索和第二补偿绳索;所述升降配重的下部固连第三补偿绳索;第一补偿绳索、第二补偿绳索和第三补偿绳索的长度均大于升降机的升降高度;升降井道底部对应第一补偿绳索、第二补偿绳索和第三补偿绳索的位置分别设置补偿绳收纳器。进一步地,所述补偿绳收纳器为弹性卷筒。本技术提供了另外一种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包括升降机、升降配重、第一提升绳索、第二提升绳索,设置在升降井道顶部的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以及用于带动升降机在升降井道内上下移动的驱动机,驱动机输出与第一转向轮或第二转向轮相连;所述第一提升绳索的一端与升降机上部固连,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后与所述升降配重固连;所述第二提升绳索的一端与升降机上部固连,另一端绕过第二转向轮后与所述升降配重固连。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第一补偿绳索、第二补偿绳索和第三补偿绳索;第一补偿绳索、第二补偿绳索和第三补偿绳索的长度均大于升降机的升降高度;所述第一补偿绳索一端和第二补偿绳索一端对称固连在升降机下部的两侧,另一端均悬挂于升降井道内壁上;所述第三补偿绳索一端固连在升降配重的下部,另一端悬挂于升降井道内壁(升降井道墙体)的某一点上上。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补偿绳索、第二补偿绳索和第三补偿绳索悬挂于升降井道内壁上的一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位于升降井道的中部。本技术还提供了另外一种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包括升降机、升降配重、第一提升绳索、第二提升绳索,设置在升降井道顶部的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以及用于带动升降机在升降井道内上下移动的驱动机,驱动机输出与第一转向轮或第二转向轮相连;所述第一提升绳索的一端与升降机上部固连,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后与所述升降配重固连;所述第二提升绳索的一端与升降机上部固连,另一端绕过第二转向轮后与所述升降配重固连。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第一补偿绳索、第二补偿绳索、第一补偿链涨紧轮及第二补偿链涨紧轮;所述第一补偿绳索一端和第二补偿绳索一端对称固连在升降机下部的两侧;所述第一补偿链涨紧轮、第二补偿链涨紧轮分别设置在升降机下方的两侧,且均铰接于墙体上;所述第一补偿绳索的一端与升降机下部固连,另一端绕过第一补偿链涨紧轮和第二补偿链涨紧轮后与所述升降配重固连;所述第二补偿绳索的一端与升降机下部固连,另一端绕过第二补偿链涨紧轮后与所述升降配重固连。第一补偿链涨紧轮和第二补偿链涨紧轮,且均铰接于墙体上,涨紧轮铰接可以自动调整涨紧轮与墙体的角度,铰接点只起连接作用,整个涨紧的力度(涨紧块的自重)不发生变化。进一步地,为了达到更好地涨紧效果,在第一补偿链涨紧轮和第二补偿链涨紧轮下方均连接涨紧配重块。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补偿链涨紧轮和第二补偿链涨紧轮分别通过连接杆与墙体铰接。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提升绳索和第一补偿绳索形成矩形闭合回路,第二提升绳索和第二补偿绳索形成矩形闭合回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在升降机和升降配重的下部均设置有补偿绳索,使得升降机在升降井道内上下移动时,升降机上部的第一提升绳索和第二提升绳索、及升降机下部的补偿绳索重量之和始终等于升降配重一侧的第一提升绳索、第二提升绳索及补偿绳索之和,解决了因第一提升绳索和第二提升绳索长度不同(即第一提升绳索和第二提升绳索自重带来的重量偏衡),导致驱动机(电动机)功率增大,控制驱动机的变频器功率也相应增大的问题。2、本技术的机械立体停车设备第一补偿绳索和第二补偿绳索的一端均与升降机固连,另一端为自由端且在升降井道底部对应位置设置有补偿绳收纳器;第三补偿绳索一端与升降配重固连,另一端为自由端且在升降井道底部对应位置设置有补偿绳收纳器,且补偿绳收纳器采用弹性卷筒,自动收放补偿绳索,补偿绳收纳器防止了补偿绳索在收回时发生乱绳,避免二次不能有序释放。3、本技术的机械立体停车设备设置有第一补偿链涨紧轮和第二补偿链涨紧轮,且均铰接于墙体上,涨紧轮铰接可以自动调整涨紧轮与墙体的角度,铰接点只起连接作用,整个涨紧的力度(涨紧块的自重)不发生变化。4、本技术的机械立体停车设备为了达到更好地涨紧效果,在第一补偿链涨紧轮和第二补偿链涨紧轮下方均连接涨紧配重块。5、本技术的第一提升绳索与第一补偿绳索形成矩形闭合回路、第二提升绳索和第二补偿绳索形成矩形闭合回路,可使因提升绳索所产生的任何不确定的不平衡得以避免或最小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升降机在井道底部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升降机在井道顶部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升降机在井道底部时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升降机在井道顶部时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升降机在井道底部时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升降机在井道顶部时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如下:1-第二转向轮,2-第一转向轮,3-升降配重,4-第一提升绳索,5-升降机,6-第三补偿绳索,7-第一补偿链涨紧轮,8-涨紧配重块,9-连接杆,10-第二提升绳索,11-第一补偿绳索,12-第二补偿绳索,13-第二补偿链涨紧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包括升降机5、升降配重3、第一提升绳索4、第二提升绳索10、驱动机,以及设置在升降井道顶部的第一转向轮2和第二转向轮1,第二转向轮1与驱动机相连,驱动机驱动第二转向轮1转动,第二转向轮1带动第一转向轮2转动,最终使升降机5在升降井道内上下移动,第一提升绳索4的一端与升降机5上部固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包括升降机(5)、升降配重(3)、第一提升绳索(4)、第二提升绳索(10),设置在升降井道顶部的第一转向轮(2)和第二转向轮(1),以及用于带动升降机(5)在升降井道内上下移动的驱动机,驱动机输出与第一转向轮(2)或第二转向轮(1)相连;所述第一提升绳索(4)的一端与升降机(5)上部固连,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转向轮(2)和第二转向轮(1)后与所述升降配重(3)固连;所述第二提升绳索(10)的一端与升降机(5)上部固连,另一端绕过第二转向轮(1)后与所述升降配重(3)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5)下部两侧对称固连第一补偿绳索(11)和第二补偿绳索(12);所述升降配重(3)的下部固连第三补偿绳索(6);第一补偿绳索(11)、第二补偿绳索(12)和第三补偿绳索(6)的长度均大于升降机(5)的升降高度;升降井道底部对应第一补偿绳索(11)、第二补偿绳索(12)和第三补偿绳索(6)的位置分别设置补偿绳收纳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包括升降机(5)、升降配重(3)、第一提升绳索(4)、第二提升绳索(10),设置在升降井道顶部的第一转向轮(2)和第二转向轮(1),以及用于带动升降机(5)在升降井道内上下移动的驱动机,驱动机输出与第一转向轮(2)或第二转向轮(1)相连;所述第一提升绳索(4)的一端与升降机(5)上部固连,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转向轮(2)和第二转向轮(1)后与所述升降配重(3)固连;所述第二提升绳索(10)的一端与升降机(5)上部固连,另一端绕过第二转向轮(1)后与所述升降配重(3)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5)下部两侧对称固连第一补偿绳索(11)和第二补偿绳索(12);所述升降配重(3)的下部固连第三补偿绳索(6);第一补偿绳索(11)、第二补偿绳索(12)和第三补偿绳索(6)的长度均大于升降机(5)的升降高度;升降井道底部对应第一补偿绳索(11)、第二补偿绳索(12)和第三补偿绳索(6)的位置分别设置补偿绳收纳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绳收纳器为弹性卷筒。3.一种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包括升降机(5)、升降配重(3)、第一提升绳索(4)、第二提升绳索(10),设置在升降井道顶部的第一转向轮(2)和第二转向轮(1),以及用于带动升降机(5)在升降井道内上下移动的驱动机,驱动机输出与第一转向轮(2)或第二转向轮(1)相连;所述第一提升绳索(4)的一端与升降机(5)上部固连,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转向轮(2)和第二转向轮(1)后与所述升降配重(3)固连;所述第二提升绳索(10)的一端与升降机(5)上部固连,另一端绕过第二转向轮(1)后与所述升降配重(3)固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补偿绳索(11)、第二补偿绳索(12)和第三补偿绳索(6);第一补偿绳索(11)、第二补偿绳索(12)和第三补偿绳索(6)的长度均大于升降机(5)的升降高度;所述第一补偿绳索(11)一端、第二补偿绳索(12)一端对称固连在升降机(5)下部的两侧,另一端均悬挂于升降井道内壁上;所述第三补偿绳索(6)一端固连在升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维安许明金杨茂华闫国栋杨旭支涛涛李娟冯小隆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隆翔特来电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