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的充电装置以及具有该充电装置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能源和环境等问题,推动电动车爆发性成长,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也不断攀升。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电动车具有节能环保的巨大优势,但是电动车充电时间周期长,却是长久以来的诟病。现阶段利用增大充电功率来缩短充电时间的方式被普遍采用。与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电流过大,充电插座处的接线端子发热严重,导致出现接线端子烧毁或充电故障问题,这样整车无法正常充电,而且充电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还有,虽然目前一些厂商也在积极采用降低接线端子处的温度的一些方式,例如,在充电线束处布置冷却装置,但是冷却效果不理想,而且布置起来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辆的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能够有效降低接线端子的温度,可以保证车辆的充电安全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还提出了一种车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连接件,所述充电连接件包括:壳体和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冷却室,所述冷却室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连接件,所述充电连接件包括:壳体和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冷却室,所述冷却室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充电线束,所述充电线束与所述接线端子相连;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与所述冷却室连通且与所述充电线束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连接件,所述充电连接件包括:壳体和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冷却室,所述冷却室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充电线束,所述充电线束与所述接线端子相连;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与所述冷却室连通且与所述充电线束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室贴设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后表面上,所述冷却室与所述接线端子的后端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室与所述壳体的后表面粘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室套设在所述壳体的外周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周上形成有避让槽,所述冷却室套设在所述避让槽内且外周面与所述壳体的外周面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室套设在所述壳体的外周上且还贴设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后表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至少绕设在所述充电线束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包括多段与所述充电线束延伸方向相同的管路段,相邻的所述管路段弯折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尧尧,吴兴国,王荣飞,张丹丹,陈斌,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