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抑制组胺释放与组胺受体拮抗功能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0435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兼具抑制组胺释放与组胺受体拮抗功能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为:通过已公开的方法合成羟丁基壳聚糖(专利号ZL201110214776.X),利用碳化二亚胺反应将脱盐的西替利嗪枝接于羟丁基壳聚糖,得到西替利嗪‑羟丁基壳聚糖;将西替利嗪‑羟丁基壳聚糖和酮替芬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搅拌条件下逐滴加入蒸馏水中,得到酮替芬:西替利嗪‑羟丁基壳聚糖。本纳米颗粒制备工艺简单、周期短、成本低,兼具抑制组胺释放与组胺H1受体拮抗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过敏典型症状,在过敏性疾病尤其是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兼具抑制组胺释放与组胺受体拮抗功能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一种兼具抑制组胺释放与组胺受体拮抗功能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壳聚糖(CS),是由虾皮蟹壳中的几丁质经脱乙酰作用得到的一种高分子氨基多糖,其具有黏附性、抗菌性和无生物毒性等特点,且可以被人体内某些酶(如:溶菌酶)降解。由于壳聚糖分子链上分布有大量的氨基和羟基,能够形成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使其几乎不溶于水或碱性溶液,限制了其在体内中性环境中的应用。羟丁基壳聚糖为壳聚糖醚化改性产物,羟丁基化修饰赋予了其良好的水溶性,有效改善了壳聚糖只能溶于酸性溶液的局限性。羟丁基壳聚糖生物组织相容性良好,其水溶液具有温度敏感性和溶液pH敏感性,可用于微创注射、局部药物缓释等,在美容技术、医用工程材料和现代化工业领域等方面有巨大的潜力。西替利嗪是第二代非镇静性抗组胺药,是羟嗪在人体内的羧化代谢产物,其具有高特异性组胺H1受体拮抗性能,且具有不易穿过血脑屏障,耐受性良好等优势,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变应性结膜炎、特发性荨麻疹等疾病。然而,直接服用该药物血浆半衰期短,服药频率高且有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目前已有研究报道了壳聚糖枝接西替利嗪纳米胶束粘膜给药的可行性,其能够延长药物在病灶部位的停留时间,缓慢释药,有效弥补口服西替利嗪的缺陷。然而,酸性制备条件及交联剂的使用,使得纳米颗粒的收集与纯化变得困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酮替芬,苯并环庚噻吩衍生物,具有强效抑制组胺释放及组胺H1受体拮抗功能,疗效好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在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等疾病治疗方面疗效显著。已有研究报道了装载酮替芬的壳聚糖微球作为腹腔递送抗组胺药物的载体,所制备的微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然而,过大的粒径(1.0-1.3μm)限制了其粘膜给药的可行性。本专利技术在羟丁基壳聚糖的基础上通过碳化二亚胺反应引入西替利嗪,形成的西替利嗪-羟丁基壳聚糖在体液环境下可以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同时将疏水性药物酮替芬有效包载进入其疏水微区,该纳米颗粒粒径均一且较小,符合粘膜给药纳米载体粒径要求,能够通过突释和缓释延长药物在给药部位的停留时间,且其兼具抑制组胺释放与组胺受体拮抗功能,在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兼具抑制组胺释放与组胺受体拮抗功能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以弥补现有治疗方法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具体包含下列步骤:(1)首先,将羟丁基壳聚糖(壳聚糖的分子量范围为600–1700kDa,依照专利号:ZL201110214776.X方法合成)溶解于蒸馏水,后用甲醇稀释,甲醇与水的比例为3-4:1。(2)将盐酸西替利嗪溶解于二甲基亚砜(DMSO)中,加入三乙胺,盐酸西替利嗪与三乙胺的摩尔比为1:1-3,避光脱盐后,加入EDC、NHS(盐酸西替利嗪、EDC、NHS的摩尔比为1:1.5-5:1.5-5),室温搅拌1-5h,激活西替利嗪中的γ-COOH。(3)将活化的西替利嗪混合溶液逐滴加入羟丁基壳聚糖溶液中(羟丁基壳聚糖、西替利嗪的质量比为1:0.25-4),反应温度为0-8℃,24-48h后,将反应溶液转入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中透析,甲醇与水的比例为3-4:1,后用蒸馏水透析。透析结束后将反应液冻干,即得西替利嗪-羟丁基壳聚糖。(4)将西替利嗪-羟丁基壳聚糖和酮替芬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西替利嗪-羟丁基壳聚糖与酮替芬的质量比为1:0.4-2),将混合液逐滴加入蒸馏水中,二甲基亚砜与蒸馏水的体积比为1:1-7,反应温度为0-8℃,即可制得酮替芬:西替利嗪-羟丁基壳聚糖纳米颗粒。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以羟丁基壳聚糖为原料,通过碳化二亚胺反应制得目标产物,即西替利嗪-羟丁基壳聚糖。通过将目标产物与酮替芬共溶于二甲基亚砜并滴入蒸馏水中,即可制得酮替芬:西替利嗪-羟丁基壳聚糖纳米颗粒。实施例1称取40mg羟丁基壳聚糖,分子量为600KDa,溶解于1mL蒸馏水中,并加入4mL甲醇稀释;称取40mg盐酸西替利嗪,溶解于16mL二甲基亚砜中,加入36mL三乙胺,避光条件下反应120min;向反应溶液中加入74.7mgEDC,45.0mgNHS,室温条件下持续搅拌5h,激活西替利嗪中的γ-COOH;将γ-COOH激活的西替利嗪溶液逐滴加入羟丁基壳聚糖溶液中,在4℃条件下反应48h后,转入透析袋中,在甲醇与水比例为4:1的溶液中透析24h后,转入蒸馏水中继续透析24h;将透析后溶液冻干,即可得到西替利嗪-羟丁基壳聚糖;将20mg西替利嗪-羟丁基壳聚糖及40mg酮替芬共溶于10mL二甲基亚砜中,充分溶解后,逐滴加入70mL蒸馏水中,在4℃条件下持续搅拌10min,转入透析袋中透析24h,冷冻干燥即可得到酮替芬:西替利嗪-羟丁基壳聚糖纳米颗粒。实施例2称取40mg羟丁基壳聚糖,分子量为700KDa,溶解于2mL蒸馏水中,并加入6mL甲醇稀释;称取40mg盐酸西替利嗪,溶解于4mL二甲基亚砜中,加入12mL三乙胺,避光条件下反应20min;向反应溶液中加入24.9mgEDC,15.0mgNHS,室温条件下持续搅拌1.5h,激活西替利嗪中的γ-COOH;将γ-COOH激活的西替利嗪溶液逐滴加入羟丁基壳聚糖溶液中,在0℃条件下反应24h后,转入透析袋中,在甲醇与水比例为4:1的溶液中透析24h后,转入蒸馏水中继续透析24h;将透析后溶液冻干,即可得到西替利嗪-羟丁基壳聚糖;将20mg西替利嗪-羟丁基壳聚糖及8mg酮替芬共溶于5mL二甲基亚砜中,充分溶解后,逐滴加入15mL蒸馏水中,在0℃条件下持续搅拌30min,转入透析袋中透析24h,冷冻干燥即可得到酮替芬:西替利嗪-羟丁基壳聚糖纳米颗粒。实施例3称取40mg羟丁基壳聚糖,分子量为1700KDa,溶解于4mL蒸馏水中,并加入16mL甲醇稀释;称取160mg盐酸西替利嗪,溶解于4mL二甲基亚砜中,加入12mL三乙胺,避光条件下反应60min;向反应溶液中加入124.5mgEDC,75.0mgNHS,室温条件下持续搅拌1h,激活西替利嗪中的γ-COOH;将γ-COOH激活的西替利嗪溶液逐滴加入羟丁基壳聚糖溶液中,在8℃条件下反应24h后,转入透析袋中,在甲醇与水比例为3:1的溶液中透析24h后,转入蒸馏水中继续透析24h;将透析后溶液冻干,即可得到西替利嗪-羟丁基壳聚糖;将20mg西替利嗪-羟丁基壳聚糖及20mg酮替芬共溶于20mL二甲基亚砜中,充分溶解后,逐滴加入20mL蒸馏水中,在8℃条件下持续搅拌120min,转入透析袋中透析24h,冷冻干燥即可得到酮替芬:西替利嗪-羟丁基壳聚糖纳米颗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兼具抑制组胺释放与组胺受体拮抗功能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步骤一:将盐酸西替利嗪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加入适量三乙胺进行脱盐处理,后加入一定量EDC、NHS,持续搅拌一段时间,激活西替利嗪的γ‑COOH步骤二:依据专利(专利号ZL201110214776.X)制备羟丁基壳聚糖,将羟丁基壳聚糖溶解于蒸馏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甲醇,将步骤一所得γ‑COOH的西替利嗪溶液逐滴加入混合溶液中,透析后冷冻干燥即可制得西替利嗪‑羟丁基壳聚糖步骤三:将西替利嗪‑羟丁基壳聚糖和酮替芬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完全溶解后,逐滴加入蒸馏水中,透析后冷冻干燥即可得到兼具抑制组胺释放与组胺受体拮抗功能的酮替芬:西替利嗪‑羟丁基壳聚糖纳米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具抑制组胺释放与组胺受体拮抗功能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步骤一:将盐酸西替利嗪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加入适量三乙胺进行脱盐处理,后加入一定量EDC、NHS,持续搅拌一段时间,激活西替利嗪的γ-COOH步骤二:依据专利(专利号ZL201110214776.X)制备羟丁基壳聚糖,将羟丁基壳聚糖溶解于蒸馏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甲醇,将步骤一所得γ-COOH的西替利嗪溶液逐滴加入混合溶液中,透析后冷冻干燥即可制得西替利嗪-羟丁基壳聚糖步骤三:将西替利嗪-羟丁基壳聚糖和酮替芬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完全溶解后,逐滴加入蒸馏水中,透析后冷冻干燥即可得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雅孙梦杰陈西广程晓杰孔明冯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