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炉用平移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875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炉用平移梁,包括:平移梁主体、紧固在所述平移梁主体顶部的第一轨道、紧固在所述平移梁主体底部的第二轨道以及紧固在所述平移梁主体两端部侧壁上的定心滑轨,其中,所述平移梁主体包括一紧固有所述第一轨道的顶板、一紧固有所述第二轨道且位于所述顶板正下方的底板、一竖直设置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用于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承载板、若干第一筋板、若干第二筋板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筋板上的滑轨安装板。该工业炉用平移梁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炉用平移梁
本技术涉及工业炉
,尤其涉及工业炉用平移梁。
技术介绍
工业炉是在工业生产中,利用燃料燃烧或电能转化的热量,将物料或工件加热的热工设备。市场上现有的工业炉的平移梁存在结构复杂的缺陷,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工业炉用平移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工业炉用平移梁。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业炉用平移梁,包括:平移梁主体、紧固在所述平移梁主体顶部的第一轨道、紧固在所述平移梁主体底部的第二轨道以及紧固在所述平移梁主体两端部侧壁上的定心滑轨,其中,所述平移梁主体包括一紧固有所述第一轨道的顶板、一紧固有所述第二轨道且位于所述顶板正下方的底板、一竖直设置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用于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承载板、若干第一筋板、若干第二筋板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筋板上的滑轨安装板,所述第一筋板位于所述承载板的中部且所述第一筋板的顶边沿、内侧边沿和底边沿分别与所述顶板、所述承载板和所述底板固连,所述第二筋板位于所述承载板的两端且所述第二筋板的顶边沿、内侧边沿和底边沿分别与所述顶板、所述承载板和所述底板固连,所述滑轨安装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筋板的外侧边沿上,所述定心滑轨通过滑轨安装板对称设置在所述平移梁主体两端部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分别沿所述平移梁主体的长度方向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一轨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与所述第一轨道的端部相抵靠,所述第一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顶板上。优选的,所述顶板的顶端面上等间距的设置有若干被压设于所述第一轨道正下方的若干垫块,其中,所述第一轨道通过若干组第一压板组紧固在所述顶板的顶端面上,每一所述第一压板组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两侧的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组与所述垫块一一对应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二轨道通过若干组第二压板组紧固在所述底板的底端面上,每一所述第二压板组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两侧的第二压板。优选的,所述第二轨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与所述第二轨道的端部相抵靠,所述第二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优选的,还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平移梁主体两端且与所述定心滑轨相配合的定心组件。优选的,所述定心组件包括:定心支架;和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定心支架顶部的定心轮单元,其包括一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定心支架顶部的定心轮承载架、一竖直紧固在所述定心轮承载架上的定心轴、一通过定心轴套和轴承转动设置在所述定心轴上的定心轮、一对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定心轮两侧端部上的透盖;其中,所述定心轮部分位于所述定心轮承载架的外侧以与所述定心滑轨相抵靠,所述定心轴延伸出所述定心轮承载架的顶端部的圆周壁上成型有一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内卡设有一挡板,所述挡板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定心轮承载架上。优选的,所述定心轴上成型有一沿其轴向分布的第一轴孔和一沿其径向分布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孔与所述第二轴孔相连通且形成一“L”型的润滑油通道,所述定心轴套内圈的中部成型有一用于存储润滑油的容置槽,所述定心轴套的圆周壁上成型有将所述容置槽内的润滑液输送至所述轴承的通孔。优选的,所述透盖上成型有供所述定心轴套穿设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孔壁上成型有多个环形槽,所述中心孔的孔壁上还成型有一与所述环形槽连通用于将所述轴承处的润滑油输送至所述环形槽内的倾斜槽,所述倾斜槽的倾斜槽壁与所述中心孔的孔壁之间存在一锐角夹角m。优选的,所述环形槽轴向截面由一圆弧线和连接在所述圆弧线两端部且与所述圆弧线相切的两条延伸直线构成,所述圆弧线所在圆的圆心距所述中心孔的孔壁的距离Q与所述圆弧线所在圆的半径P之间的比值为1:2,且两条延伸直线之间的夹角大小为3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工业炉用平移梁,其包括平移梁主体、第一轨道、第二轨道以及定心滑轨,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另外,平移梁主体两端对称设置有定心组件,有效提高了平移梁的运动平稳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工业炉用平移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平移梁主体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平移梁主体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平移梁主体的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5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所述工业炉用平移梁在设置有定心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定心组件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的定心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的定心轮单元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的定心轴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的定心轴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中D-D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的透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7中E-E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8中F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0、定心组件;11、定心支架;12、定心轮单元;121、定心轮承载架;122、定心轴;1221、第一轴孔;1222、第二轴孔;1224、开口槽;123、定心轴套;1231、容置槽;1232、通孔;124、定心轮;125、透盖;1251、环形槽;1252、倾斜槽;126、轴承;127、挡板;61、平移梁主体;611、顶板;612、底板;613、承载板;614、第一筋板;615、第二筋板;616、滑轨安装板;62、定心滑轨;63、第一轨道;631、第一压板;64、第二轨道;641、第二压板;65、垫块;66、第一挡块;67、第二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业炉用平移梁,包括:平移梁主体61、紧固在所述平移梁主体61顶部的第一轨道63、紧固在所述平移梁主体61底部的第二轨道64以及紧固在所述平移梁主体61两端部侧壁上的定心滑轨62,其中,所述平移梁主体61包括一紧固有所述第一轨道63的顶板611、一紧固有所述第二轨道64且位于所述顶板611正下方的底板612、一竖直设置在所述顶板611和所述底板612之间用于连接所述顶板611和所述底板612的承载板613、若干第一筋板614、若干第二筋板615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筋板615上的滑轨安装板616,所述第一筋板614位于所述承载板613的中部且所述第一筋板614的顶边沿、内侧边沿和底边沿分别与所述顶板611、所述承载板613和所述底板612固连,所述第二筋板615位于所述承载板613的两端且所述第二筋板615的顶边沿、内侧边沿和底边沿分别与所述顶板611、所述承载板613和所述底板612固连,所述滑轨安装板616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筋板615的外侧边沿上,所述定心滑轨62通过滑轨安装板616对称设置在所述平移梁主体61两端部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轨道63和所述第二轨道64分别沿所述平移梁主体61的长度方向分布。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轨道6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一挡块66,所述第一挡块66与所述第一轨道63的端部相抵靠,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业炉用平移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平移梁主体(61)、紧固在所述平移梁主体(61)顶部的第一轨道(63)、紧固在所述平移梁主体(61)底部的第二轨道(64)以及紧固在所述平移梁主体(61)两端部侧壁上的定心滑轨(62),其中,所述平移梁主体(61)包括一紧固有所述第一轨道(63)的顶板(611)、一紧固有所述第二轨道(64)且位于所述顶板(611)正下方的底板(612)、一竖直设置在所述顶板(611)和所述底板(612)之间用于连接所述顶板(611)和所述底板(612)的承载板(613)、若干第一筋板(614)、若干第二筋板(615)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筋板(615)上的滑轨安装板(616),所述第一筋板(614)位于所述承载板(613)的中部且所述第一筋板(614)的顶边沿、内侧边沿和底边沿分别与所述顶板(611)、所述承载板(613)和所述底板(612)固连,所述第二筋板(615)位于所述承载板(613)的两端且所述第二筋板(615)的顶边沿、内侧边沿和底边沿分别与所述顶板(611)、所述承载板(613)和所述底板(612)固连,所述滑轨安装板(616)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筋板(615)的外侧边沿上,所述定心滑轨(62)通过滑轨安装板(616)对称设置在所述平移梁主体(61)两端部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轨道(63)和所述第二轨道(64)分别沿所述平移梁主体(61)的长度方向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炉用平移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平移梁主体(61)、紧固在所述平移梁主体(61)顶部的第一轨道(63)、紧固在所述平移梁主体(61)底部的第二轨道(64)以及紧固在所述平移梁主体(61)两端部侧壁上的定心滑轨(62),其中,所述平移梁主体(61)包括一紧固有所述第一轨道(63)的顶板(611)、一紧固有所述第二轨道(64)且位于所述顶板(611)正下方的底板(612)、一竖直设置在所述顶板(611)和所述底板(612)之间用于连接所述顶板(611)和所述底板(612)的承载板(613)、若干第一筋板(614)、若干第二筋板(615)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筋板(615)上的滑轨安装板(616),所述第一筋板(614)位于所述承载板(613)的中部且所述第一筋板(614)的顶边沿、内侧边沿和底边沿分别与所述顶板(611)、所述承载板(613)和所述底板(612)固连,所述第二筋板(615)位于所述承载板(613)的两端且所述第二筋板(615)的顶边沿、内侧边沿和底边沿分别与所述顶板(611)、所述承载板(613)和所述底板(612)固连,所述滑轨安装板(616)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筋板(615)的外侧边沿上,所述定心滑轨(62)通过滑轨安装板(616)对称设置在所述平移梁主体(61)两端部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轨道(63)和所述第二轨道(64)分别沿所述平移梁主体(61)的长度方向分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炉用平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6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一挡块(66),所述第一挡块(66)与所述第一轨道(63)的端部相抵靠,所述第一挡块(66)固定设置在所述顶板(611)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炉用平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611)的顶端面上等间距的设置有若干被压设于所述第一轨道(63)正下方的若干垫块(65),其中,所述第一轨道(63)通过若干组第一压板组紧固在所述顶板(611)的顶端面上,每一所述第一压板组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63)两侧的第一压板(631),所述第一压板组与所述垫块(65)一一对应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炉用平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道(64)通过若干组第二压板组紧固在所述底板(612)的底端面上,每一所述第二压板组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64)两侧的第二压板(64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炉用平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道(6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二挡块(6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献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正益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