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7843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3:02
提供一种在设置有多个前梁的车体中也能提高中冷器的冷却效率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车辆具备将车架部和车身部一体化而成的车体,车身部相对于车架部设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构成发动机室。车架部具有:纵梁,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分开,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前侧横梁,其连结纵梁的前端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车身部具有:侧护板,其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两侧;以及保险杠构件,其设置在前侧横梁的上方,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连结侧护板的前端部。中冷器装配在发动机室内且位于比前侧横梁和保险杠构件靠后方的位置,中冷器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于比前侧横梁和保险杠构件靠上方的位置,通过散热器支撑件支撑于车架部。

Assembly Structure of Intercooler for Vehicle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ssembly structure of an intercooler for a vehicle, which can also improve the cooling efficiency of an intercooler in a body with multiple front beams. The vehicle has a body which integrates the frame part and the body part. The body part is set outside the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relative to the frame part, and constitutes the engine room. The frame part has a longitudinal beam, which separates in the direction of vehicle width and extends in the direction of front and rear; and a front cross beam, which connects the front end of the longitudinal beam and extends in the direction of vehicle width. The body part has a side guard plate, which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and a bumper member,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front cross beam, extends in the direction of vehicle width, and connects the side. Front end of guard plate. The intercooler is assembled in the engine room and is located behind the front crossbeam and bumper components. The intercooler is located above the front crossbeam and bumper components in the upper and lower directions, and is supported on the frame by the radiator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具有一种由包括车架部和构成发动机室的车身部的车辆,该车辆通过将车架部和车身部形成为一体化而能够容易地构成车体。作为现有的这种车辆,已被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中公开。该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由第1横梁和第2横梁通过钣金形成为一体而构成前端横梁,其中,第1横梁配设置于车辆的前部,大致水平地连结于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纵梁间,第2横梁设置为比第1横梁向车辆下方鼓出,且与第1横梁之间形成有空间部。在前端横梁的后方设置有中冷器,行驶风通过第1横梁和第2横梁之间的空间部进入发动机室对中冷器进行冷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许第352653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这种现有的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中,在中冷器的前方设置有2条横梁,因此从车辆的前方进入的行驶风会被2条横梁阻碍。为此,不能提供足够量的行驶风对中冷器进行冷却,有引起中冷器的冷却效率降低的可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即使设置有多个前梁的车体也能提高中冷器的冷却效率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上述车辆具备车架部和车身部形成为一体的车体,上述车身部相对于上述车架部设置于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并在车辆的前部构成发动机室,上述车架部具有:一对纵梁,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分开,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第1前面板,其连结上述一对纵梁的前端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上述车身部具有:一对车体面板,其设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两侧;以及第2前面板,其设置在上述第1前面板的上方,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连结上述车体面板的前端部,中冷器装配在上述发动机室内且位于比上述第1前面板和上述第2前面板靠后方的位置,上述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的特征在于,上述中冷器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设置于比上述第1前面板和上述第2前面板靠上方的位置,通过支撑构件支撑于上述车架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上述的本专利技术,即使在设置有多个前梁的车体中也能提高中冷器的冷却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的车辆的前部的俯视图。图2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的车辆的前部的仰视图。图3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的车辆的正视图。图4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的车辆的正视图,示出卸下了保险杠构件、发动机罩锁定构件和侧撑条的状态。图5是从后面观察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的车辆的前部的图。图6是从右侧面观察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的车辆的前部的图。图7是从左侧面观察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的车辆的前部的图。图8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的车辆中的中冷器的周边的俯视图。图9是图3的IX-IX方向向视截面图。图10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的车辆中的中冷器的周边的仰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辆,2:车架部,3:车身部,4:车体,5、6:纵梁(车架部),7:前侧横梁(第1前面板),8:后侧横梁(横梁),8A:第1连结部(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另一端部),8B:第2连结部(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一端部),9、10:侧护板(车身部,车体面板),11、12:前轮罩(车身部,车体面板),11A:壁部(前轮罩的壁部),11a:凹陷部,13:保险杠构件(车身部,第2前面板),14:发动机罩锁定构件(车身部),15、16:侧撑条(车身部),21:发动机室,34:中冷器,34f:前面(中冷器的前面),34u:下端部(中冷器的下端部),42:散热器(radiator),42r:后面(散热器的后面),43:散热器支撑件(支撑构件),43B:扩张部,43a: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部(支撑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43b: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支撑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部),45:上侧中冷器支架(中冷器支架),46:下侧中冷器支架(中冷器支架)。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车辆具备车架部和车身部形成为一体的车体,车身部相对于车架部设置于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并在车辆的前部构成发动机室,车架部具有:一对纵梁,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分开,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第1前面板,其连结一对纵梁的前端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车身部具有:一对车体面板,其设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两侧;以及第2前面板,其设置在第1前面板的上方,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连结车体面板的前端部,中冷器装配在发动机室内且位于比第1前面板和第2前面板靠后方的位置,在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中,中冷器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设置于比第1前面板和第2前面板靠上方的位置,通过支撑构件支撑于车架部。由此,在设置有多个前梁的车体中也能提高中冷器的冷却效率。[实施例]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图1至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的图。在图1至图10中,关于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的设定,将车辆的行进的方向设为前,将后退的方向设为后的情况下,车辆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车辆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首先,对构成进行说明。在图1中,车辆1具备车架部2和车身部3,车架部2和车身部3构成车体4。车架部2具备一对纵梁5、6、前侧横梁7和后侧横梁8。一对纵梁5、6在车辆1的宽度方向(以下,简称为车辆宽度方向)上分开,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前侧横梁7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连结纵梁5、6的前端部。在图2中,后侧横梁8在前侧横梁7的后方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连结纵梁5、6。本实施例的后侧横梁8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横梁。在图3中,车身部3具备侧护板9、10、前轮罩11、12、保险杠构件13、发动机罩锁定构件14和侧撑条(sidebrace)15、16。侧护板9、10相对于纵梁5、6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在车辆1的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前轮罩11、12从侧护板9、10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向纵梁5、6延伸(参照图4),延伸方向的顶端部固定于纵梁5、6。在前轮罩11、12的下方设置有未图示的前轮,前轮罩11、12确保前轮的上方具有用于前轮旋转的空间。保险杠构件13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分别连结侧护板9、10的前端部和前轮罩11、12的前端部,在保险杠构件13上装配有未图示的前保险杠。发动机罩锁定构件14设置于保险杠构件13的上方,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连结侧护板9、10的前端部。设置于发动机罩18(参照图9)的前端部的未图示的嵌合部嵌合于发动机罩锁定构件14。侧撑条15、16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连结发动机罩锁定构件14和保险杠构件13。侧撑条15、16对发动机罩锁定构件14和保险杠构件13进行加强,使得发动机罩锁定构件14和保险杠构件13保持固定距离。本实施例的前侧横梁7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1前面板,保险杠构件13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2前面板。侧护板9、10和前轮罩11、12构成本专利技术的车体面板。在车辆1的前部形成有被侧护板9、10、前轮罩11、12、保险杠构件13、发动机罩锁定构件14和侧撑条15、16包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上述车辆具备车架部和车身部形成为一体的车体,上述车身部相对于上述车架部设置于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并在车辆的前部构成发动机室,上述车架部具有:一对纵梁,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分开,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第1前面板,其连结上述一对纵梁的前端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上述车身部具有:一对车体面板,其设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两侧;以及第2前面板,其设置在上述第1前面板的上方,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连结上述车体面板的前端部,中冷器装配在上述发动机室内且位于比上述第1前面板和上述第2前面板靠后方的位置,上述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的特征在于,上述中冷器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设置于比上述第1前面板和上述第2前面板靠上方的位置,通过支撑构件支撑于上述车架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29 JP 2017-1907941.一种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上述车辆具备车架部和车身部形成为一体的车体,上述车身部相对于上述车架部设置于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并在车辆的前部构成发动机室,上述车架部具有:一对纵梁,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分开,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第1前面板,其连结上述一对纵梁的前端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上述车身部具有:一对车体面板,其设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两侧;以及第2前面板,其设置在上述第1前面板的上方,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连结上述车体面板的前端部,中冷器装配在上述发动机室内且位于比上述第1前面板和上述第2前面板靠后方的位置,上述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的特征在于,上述中冷器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设置于比上述第1前面板和上述第2前面板靠上方的位置,通过支撑构件支撑于上述车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车体面板具备设置在上述中冷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前轮罩,在上述发动机室中设置有散热器,上述散热器支撑于上述支撑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部,上述中冷器支撑于上述支撑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将之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