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馈调节式智能升降减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576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反馈调节式智能升降减速带,包括竖直设置的限位安装筒,所述限位安装筒的上端左右两侧对称等间距设置有限位安装板,限位安装板之间的限位安装筒内侧对称竖直设置有导向升降槽,限位安装筒的上端配合导向升降槽水平设置有升降减速板,所述升降减速板的下端对称设置有反馈调节支撑结构,且反馈调节支撑结构的下端均设置有液压高度调节结构,通过反馈调节支撑结构,根据车辆的通过车速,反馈以相应的隆起高度调节,实现车辆自主减速通过平缓,高速通过颠簸的效果,通过两级承重和扩展控制插孔,实现功能的扩展,通过旋转初始高度调节,安装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馈调节式智能升降减速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反馈调节式智能升降减速带。
技术介绍
减速带也叫减速垄,是安装在公路上使经过的车辆减速的交通设施,形状一般为条状,也有点状的;材质主要是橡胶,也有金属的;一般以黄色黑色相间以引起视觉注意,使路面稍微拱起以达到车辆减速目的,一般设置在公路道口、工矿企业、学校、住宅小区人口等需要车辆减速慢行的路段和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路段,是用于降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驶速度的新型交通专用安全设置。减速带设计的初衷是使得驾驶员在经过此区域主动减速以保证该区域的交通安全,或者强制该路段行驶的车辆减速保证其在合理安全的车速上,但是当前使用的减速带往往是不形变的,车辆无论以何种车速通过都会产生颠簸,对于主动减速配合的车辆依然会产生晃动,驾驶通过体验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专利技术,通过反馈调节支撑结构,根据车辆的通过车速,反馈以相应的隆起高度调节,实现车辆自主减速通过平缓,高速通过颠簸的效果,通过两级承重和扩展控制插孔,实现功能的扩展,通过旋转初始高度调节,安装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馈调节式智能升降减速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馈调节式智能升降减速带,包括竖直设置的限位安装筒,所述限位安装筒的上端左右两侧对称等间距设置有限位安装板,限位安装板之间的限位安装筒内侧对称竖直设置有导向升降槽,限位安装筒的上端配合导向升降槽水平设置有升降减速板,所述升降减速板的下端对称设置有反馈调节支撑结构,且反馈调节支撑结构的下端均设置有液压高度调节结构,所述反馈调节结构包括升降减速板的下端竖直向下伸出设置的导向安装筒,升降减速板的内部中间位置纵向镶嵌设置有弧面弹性气囊,导向安装筒的下端竖直向下设置有导向升降气缸,导向升降气缸的下端竖直向下设置有导向支撑柱,所述液压高度调节结构包括导向支撑柱的下端均设置的液压伸缩柱,液压伸缩柱之间的限位安装筒底部中间位置竖直向上设置有液压油箱,液压油箱的底部镶嵌设置有液压泵,液压泵的两端均通过双向换油管与液压伸缩柱连通,所述液压油箱的上端设置有蓄电池组,蓄电池组的上端通过伸缩导线与升降减速板的底部连接,且弧面弹性气囊下方的升降减速板内部中间位置镶嵌设置有二级称重仪,右侧的限位安装板上端通过左上角纵向贯穿设置的转轴向右设置有转动通过板,转动通过板右半段正对的限位安装板内镶嵌设置有转动控制器,转动控制器的上端设置有转动调节盘,转动调节盘的上端设置有扩展控制插孔,所述转动控制器向左通过贯穿限位安装板和限位安装筒的导线与蓄电池组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减速板的上端弧面处理,且升降减速板的两端配合导向升降槽均设置有导向升降柱。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弧面弹性气囊上方的升降减速板上端覆盖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且太阳能电池板的上端覆盖设置有透明橡胶耐磨垫。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左侧的限位安装板上端纵向设置有导向通过板,且导向通过板的下端镶嵌设置有一级称重仪。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支撑柱的上端设置有活塞板,活塞板的上端中间位置竖直向上配合导向升降筒设置有导向柱。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柱的下端向上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上端与导向升降气缸的上端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升降气缸的上端边缘等角度贯穿设置有导流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反馈调节支撑结构,根据车辆的通过车速,反馈以相应的隆起高度调节,实现车辆自主减速通过平缓,高速通过颠簸的效果,通过两级承重和扩展控制插孔,实现功能的扩展,通过旋转初始高度调节,安装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反馈调节式智能升降减速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反馈调节式智能升降减速带中右侧的限位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反馈调节式智能升降减速带中限位安装筒的局部俯视图。图4为一种反馈调节式智能升降减速带中导向升降气缸的局部剖视图。1-限位安装筒、2-限位安装槽、3-一级称重仪、4-导向通过板、5-限位安装板、6-导向升降柱、7-透明橡胶耐磨垫、8-太阳能电池板、9-升降减速板、10-二级称重仪、11-弧面弹性气囊、12-导向安装筒、13-导向升降气缸、14-导流孔、15-复位弹簧、16-导线、17-导向柱、18-蓄电池组、19-液压油箱、20-液压泵、21-液压伸缩柱、22-导向支撑柱、23-导向升降槽、24-转动通过板、25-转动控制器、26-扩展控制插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3、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反馈调节式智能升降减速带,包括竖直设置的限位安装筒1,所述限位安装筒1的上端左右两侧对称等间距设置有限位安装板5,限位安装板5之间的限位安装筒1内侧对称竖直设置有导向升降槽23,限位安装筒1的上端配合导向升降槽23水平设置有升降减速板9,所述升降减速板9的下端对称设置有反馈调节支撑结构,且反馈调节支撑结构的下端均设置有液压高度调节结构,所述升降减速板9的上端弧面处理,升降减速板9的内部中间位置纵向镶嵌设置有弧面弹性气囊11,且升降减速板9的两端配合导向升降槽23均设置有导向升降柱6,所述弧面弹性气囊11上方的升降减速板9上端覆盖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8,且太阳能电池板8的上端覆盖设置有透明橡胶耐磨垫7,所述反馈调节结构包括升降减速板9的下端竖直向下伸出设置的导向安装筒12,导向安装筒12的下端竖直向下设置有导向升降气缸13,导向升降气缸13的下端竖直向下设置有导向支撑柱22,导向支撑柱22的上端设置有活塞板,活塞板的上端中间位置竖直向上配合导向升降筒设置有导向柱17,导向柱17的下端向上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15,且复位弹簧15的上端与导向升降气缸13的上端连接,所述导向升降气缸13的上端边缘等角度贯穿设置有导流孔14,所述液压高度调节结构包括导向支撑柱22的下端均设置的液压伸缩柱21,液压伸缩柱21之间的限位安装筒1底部中间位置竖直向上设置有液压油箱19,液压油箱19的底部镶嵌设置有液压泵20,液压泵20的两端均通过双向换油管与液压伸缩柱21连通,所述液压油箱19的上端设置有蓄电池组18,蓄电池组18的上端通过伸缩导线与升降减速板9的底部连接,在目标位置的路面上挖设限位安装槽2将装置安装固定,当汽车经过此路段时,看到装置的隆起会做出两种操作,减速与不减速,当车辆减速,则其通过本装置时,由于轮胎与升降减速板9的接触时间长,导向升降气缸13与导向支撑柱22相向运动,内部的空气具有足够的时间从导流孔14中排出,使得升降减速板9及时下沉到一定高度并通过,在复位弹簧15的作用下,使得升降减速板9的上端与限位安装板5基本平齐,车辆能以较低的速度通过,且通过的颠簸幅度最小,速度越慢通过的高度越接近于平地,当车辆的未减速,在通过时,由于轮胎与升降减速板9的接触时间短,导向升降气缸13与导向支撑柱22相向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馈调节式智能升降减速带,包括竖直设置的限位安装筒(1),所述限位安装筒(1)的上端左右两侧对称等间距设置有限位安装板(5),限位安装板(5)之间的限位安装筒(1)内侧对称竖直设置有导向升降槽(23),限位安装筒(1)的上端配合导向升降槽(23)水平设置有升降减速板(9),所述升降减速板(9)的下端对称设置有反馈调节支撑结构,且反馈调节支撑结构的下端均设置有液压高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调节结构包括升降减速板(9)的下端竖直向下伸出设置的导向安装筒(12),升降减速板(9)的内部中间位置纵向镶嵌设置有弧面弹性气囊(11),导向安装筒(12)的下端竖直向下设置有导向升降气缸(13),导向升降气缸(13)的下端竖直向下设置有导向支撑柱(22),所述液压高度调节结构包括导向支撑柱(22)的下端均设置的液压伸缩柱(21),液压伸缩柱(21)之间的限位安装筒(1)底部中间位置竖直向上设置有液压油箱(19),液压油箱(19)的底部镶嵌设置有液压泵(20),液压泵(20)的两端均通过双向换油管与液压伸缩柱(21)连通,所述液压油箱(19)的上端设置有蓄电池组(18),蓄电池组(18)的上端通过伸缩导线与升降减速板(9)的底部连接,弧面弹性气囊(11)下方的升降减速板(9)内部中间位置镶嵌设置有二级称重仪(10),右侧的限位安装板(5)上端通过左上角纵向贯穿设置的转轴向右设置有转动通过板(24),转动通过板(24)右半段正对的限位安装板(5)内镶嵌设置有转动控制器(25),转动控制器(25)的上端设置有转动调节盘,转动调节盘的上端设置有扩展控制插孔(26),所述转动控制器(25)向左通过贯穿限位安装板(5)和限位安装筒(1)的导线(16)与蓄电池组(1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馈调节式智能升降减速带,包括竖直设置的限位安装筒(1),所述限位安装筒(1)的上端左右两侧对称等间距设置有限位安装板(5),限位安装板(5)之间的限位安装筒(1)内侧对称竖直设置有导向升降槽(23),限位安装筒(1)的上端配合导向升降槽(23)水平设置有升降减速板(9),所述升降减速板(9)的下端对称设置有反馈调节支撑结构,且反馈调节支撑结构的下端均设置有液压高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调节结构包括升降减速板(9)的下端竖直向下伸出设置的导向安装筒(12),升降减速板(9)的内部中间位置纵向镶嵌设置有弧面弹性气囊(11),导向安装筒(12)的下端竖直向下设置有导向升降气缸(13),导向升降气缸(13)的下端竖直向下设置有导向支撑柱(22),所述液压高度调节结构包括导向支撑柱(22)的下端均设置的液压伸缩柱(21),液压伸缩柱(21)之间的限位安装筒(1)底部中间位置竖直向上设置有液压油箱(19),液压油箱(19)的底部镶嵌设置有液压泵(20),液压泵(20)的两端均通过双向换油管与液压伸缩柱(21)连通,所述液压油箱(19)的上端设置有蓄电池组(18),蓄电池组(18)的上端通过伸缩导线与升降减速板(9)的底部连接,弧面弹性气囊(11)下方的升降减速板(9)内部中间位置镶嵌设置有二级称重仪(10),右侧的限位安装板(5)上端通过左上角纵向贯穿设置的转轴向右设置有转动通过板(24),转动通过板(24)右半段正对的限位安装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忠豪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龙图腾创新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