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限高杆以及限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5932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道路基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限高杆以及限高系统,所述限高杆包括:设置于道路两侧的支架,以及通过支架的支撑而设于道路上方的限高组件;限高组件包括:至少一组环形轨道,环形轨道在靠近道路面一侧为沿道路延伸方向设置的直轨道,直轨道的两端向上弯曲延伸,并在直轨道上方对接闭合;设于环形轨道上的限高档件,限高档件可沿环形轨道滑动,且每个环形轨道上设置有至少三个限高挡件;弹性限位装置,沿着环形轨道设置于相邻的限高档件之间;以及缓冲系统,其可作用于限高挡件上,以提供缓冲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提供的该限高杆具有缓冲功能,可以有效避免车辆冲撞限高杆后造成的车辆损毁、人员伤亡,安全性大大提高。

A height limiting pole and height limi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限高杆以及限高系统
本技术属于道路基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限高杆以及限高系统。
技术介绍
在日常交通中,在道路上设置限高杆特别的常见,设置限高的原因有很多,而且大多数时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有些车载的物品太高的话,就会导致超重,经久可能破坏道路,限高则能避免因为车辆超重而对道路等市政设施造成破坏,特别是一些立交桥、桥梁等更需要限高,如果不限高会对桥梁等设施带来毁灭性的伤害,甚至有因负荷过重而倒坍的危险。常见的限高杆一般是刚性的限高杆,且未作任何防护措施,当司机未注意时,车辆直接撞上刚性限高杆,事故轻则造成车辆损毁、人员受伤,重则危及驾驶人和乘客生命。限高杆本来是为了警示司机的,但是如今却变成了道路杀手,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更加安全的限高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限高杆不安全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限高杆,所述限高杆包括:设置于道路两侧的支架,以及通过所述支架的支撑而设于道路上方的限高组件,所述限高组件包括:至少一组环形轨道,所述环形轨道在靠近道路面一侧为沿道路延伸方向设置的直轨道,所述直轨道的两端向上弯曲延伸,并在所述直轨道上方对接闭合;设于所述环形轨道上的限高档件,所述限高档件可沿所述环形轨道滑动,且每组所述环形轨道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所述限高挡件;弹性限位装置,沿着所述环形轨道设置于相邻的限高档件之间;以及当所述限高挡件被超高的车辆推动时为所述限高挡件提供缓冲的缓冲系统。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限高系统,所述限高系统包括:沿道路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限高杆,所述第一限高杆为上述的限高杆;以及设置于所述限高杆沿车辆前进方向的前方的第二限高杆,所述第二限高杆为固定式限高杆,所述固定式限高杆包括设置于道路两侧的支撑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用于限高的刚性挡板、弹性挡板、弹性挡网或者弹性档绳。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限高杆,通过设置环形轨道、限高挡件、弹性限位装置以及缓冲系统的配合,形成了具有缓冲功能的限高杆,既起到了限高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车辆冲撞限高杆后造成的车辆损毁、人员伤亡,安全性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高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高杆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高杆在实际应用中的另一个状态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向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高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高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限高杆,采用具有缓冲功能的限高组件来代替现有的刚性限高杆,可以为冲撞限高杆的车辆进行缓冲,从而避免车辆损毁与人员伤亡。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结合图1~5,一种限高杆包括:设置于道路两侧的支架10,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10上的限高组件20,所述限高组件20包括:至少一组环形轨道21,所述环形轨道21在靠近道路面一侧为沿道路延伸方向设置的直轨道,所述直轨道的两端向上弯曲延伸,并在所述直轨道上方对接闭合;设于所述环形轨道21上的限高档件22,所述限高档件22可沿所述环形轨道21滑动,且每组所述环形轨道21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所述限高挡件22弹性限位装置23,沿所述环形轨道21设置,位于相邻的限高档件22之间;以及当所述限高挡件22被超高的车辆推动时为所述限高挡件22提供缓冲的缓冲系统2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架10用于支撑限高杆上的其他组件(例如上述的限高组件20),一般支架10由多个部分构成,分别设置在道路两侧,其底部一般需要插入地基,然后设置相关的辅助固定件并浇筑混凝土等,这里不作详述。附图中示出的限高杆(其他结构类似)仅作示例用,其具体数量、排布方式可根据实际环境和材料性能作出合理的调整,本技术的说明书及附图中不一一列举、展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环形轨道21(附图中采用简化画法,未示出其具体结构的壁厚)通过之间10固定,其至少在靠近道路面一侧的轨道为直轨道,目的是让限高挡件位于该直轨道上时能够保持稳定的限高高度,该直轨道在首尾两端朝上弯曲延伸,并最终在该直轨道上方对接闭合成完整的环形,这样限高挡件22便可沿环形轨道21循环滑动。本技术实施例中,限高挡件22只有向下垂置,即位于环形轨道21的下轨道时,才能对超高的车辆进行拦截,因此,为了保证限高杆随时都能够对超高的车辆进行拦截,必须保证正常状态下随时都有限高挡件22是向下垂置的,因此本技术中一个环形轨道上限高挡件22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三个,并且相互之间设置有弹性限位装置23,用于通过弹力来自适应调节、保持限高挡件22在环形轨道21周长上的相互距离,只要至少三个限高挡件22间的间距设置得当,例如该至少三个限高挡件均匀排布于该环形轨道上,在弹性限位装置23的作用下可以保证随时都有一个弹性限高挡件22位于直轨道上,以对车车辆进行限高。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限位装置安装于环形轨道内,其可以是弹簧条,所述弹簧条的端部与所述限高档件22相连接或者相抵接。其中,每一组环形轨道21上相邻的限高挡件22之间可设置一个弹簧条,或者设置多个并排的弹簧条,即每组弹性限位装置可以是多组并排设置的弹簧条,以增大弹性力;优选的,该弹簧条外部可套设一层弹性保护层,避免多组并排设置的弹簧条之间相互干涉,该弹性保护层可以是硅胶膜或由其他材料制成。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环形轨道21的上下轨道相互对称,即均为直轨道,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并且可使限高挡件滑动更顺畅。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轨道沿周向设置有贯穿的环形开口,所述限高档件22包括:设置于所述环形轨道上的滑动部221;从所述滑动部221延伸至所述环形轨道21外侧的挡板部22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滑动部与挡板部的衔接部224,所述环形开口用于所述衔接部的活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滑动部221呈圆柱状,且滑动部所在的轨道腔横截面的形状与其相契合,并留有适当间隙以使滑动部221可顺畅滑动,实际实施时,环形轨道内可适当润滑,可设置自动润滑装置(图中未示出),以保持一定的润滑度,以减少磕碰、卡滞。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环形轨道21沿轨道周向设置的环形开口用于滑动部221与延伸至环形轨道21外部的挡板部222之间的衔接部224穿过及活动,使限高挡件整体可沿环形轨道的周向无阻碍滑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环形轨道21可以设置为一组,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限高杆,所述限高杆包括:设置于道路两侧的支架,以及通过所述支架的支撑而设于道路上方的限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高组件包括:/n至少一组环形轨道,所述环形轨道在靠近道路面一侧为沿道路延伸方向设置的直轨道,所述直轨道的两端向上弯曲延伸,并在所述直轨道上方对接闭合;/n设于所述环形轨道上的限高档件,所述限高档件可沿所述环形轨道滑动,且每组所述环形轨道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所述限高挡件;/n弹性限位装置,沿着所述环形轨道设置于相邻的限高档件之间;以及/n当所述限高挡件被超高的车辆推动时为所述限高挡件提供缓冲的缓冲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限高杆,所述限高杆包括:设置于道路两侧的支架,以及通过所述支架的支撑而设于道路上方的限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高组件包括:
至少一组环形轨道,所述环形轨道在靠近道路面一侧为沿道路延伸方向设置的直轨道,所述直轨道的两端向上弯曲延伸,并在所述直轨道上方对接闭合;
设于所述环形轨道上的限高档件,所述限高档件可沿所述环形轨道滑动,且每组所述环形轨道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所述限高挡件;
弹性限位装置,沿着所述环形轨道设置于相邻的限高档件之间;以及
当所述限高挡件被超高的车辆推动时为所述限高挡件提供缓冲的缓冲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限高档件均匀排布于所述环形轨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轨道沿周向设置有贯穿的环形开口,所述限高档件包括:
设置于所述环形轨道上的滑动部;
从所述滑动部延伸至所述环形轨道外侧的挡板部;以及
用于连接所述滑动部与挡板部的衔接部,所述环形开口用于所述衔接部的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限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呈圆柱状,且所述滑动部所在的轨道腔横截面的形状与其相契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限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系统包括缓冲机构,以及与所述环形轨道并行设置的带轮组件,所述带轮组件包括:
至少两个转动轮,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转动轮上设置有所述缓冲机构;以及
套设于所述至少两个转动轮上的传动带,其中,所述传动带上设有第一单向锁止部;
所述限高档件上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美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龙图腾创新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