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子印迹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452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0:23
一种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改性的聚偏二氟乙烯微滤膜,通过将复合微球负载至微滤膜上以制备得到分子印迹复合膜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的磁性印迹材料成本低廉,可以大规模投产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子印迹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子印迹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将各种生物大分子从凝胶转移到一种固定基质上的过程称为印迹技术。分子印迹膜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有报道,通过光聚合的方法在溶剂中将分子机印迹聚合物接枝到超滤膜表面,制备出分子印迹复合膜,将这种对于特定印迹分子的专一识别性与膜分离的操作简单、易于连续化,条件温和等特点结合起来,对于特定印迹分子具有高选择性,大通量的分子印迹复合膜。分子印迹膜有3种类型,分子印迹填充膜、分子印迹整体膜和分子印迹复合膜。通常可用于化学仿生传感器,由于MIPS对于印迹分子的高选择性,故可以作为仿生传感器的分子识别元件;这种分子识别作用可以通过信号转化器(压电晶体、电极、电阻等)输出,然后通过各种电、热、光等手段转换成可测信号,可定量分析各种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用于色谱分离,MIPS最广泛的应用之一是利用其特异的识别功能去分离混合物,近年来,引人瞩目的立体、特殊识别位选择性分离已经完成。其适用的印迹分子范围广,无论是小分子(如氨基酸、药品和碳氢化合物等)还是大分子(如蛋白质等)已被应用于各种印迹技术中。共价印迹过程中,单体和模板分子间的作用力强,形成的复合物稳定,所得的印迹聚合物对于模板分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但是印记过程比较复杂,且吸附后不利于分离,本专利技术植被一种印记过程简单,可在较为温和条件下移去模板分子,且吸附状态好的印迹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改性的聚偏二氟乙烯微滤膜的制备将聚偏二氟乙烯微滤膜置于乙醇和多巴胺的混合液中,得到多巴胺改性的聚偏二氟乙烯微滤膜,干燥备用;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备的改性聚偏二氟乙烯微滤膜至于乙醇溶液中,添加复合微球和乙二胺四乙酸,超声分散10-20min,之后置于高压反应釜反应,将复合微球负载至微滤膜上,采用去离子水洗涤3-6遍烘干备用;步骤三,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将第一溶液至于乙醇中,超声震荡10-30min,常温下将该混合物置于密闭空间静置10-20h,然后向该体系加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步骤二得到的负载复合微粒的微滤膜,通入氮气排除氧气,反应3-10h,反应结束后置于50-70℃的水浴中振荡10h,采用甲醇洗涤4-6遍,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分子印迹复合膜。步骤一中所述的聚偏二氟乙烯微滤膜、乙醇和多巴胺的质量比为2-5:20-50:0.5-2。步骤二中所述改性聚偏二氟乙烯微滤膜、乙醇、复合微球和乙二胺四乙酸的质量比为3-8:30-50:1-2:0.5-1。步骤三中所述第一溶液、乙醇、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负载复合微粒的微滤膜的质量比为3-8:30-50:1-3:0.5-2:2-5。所述第一溶液由甲硝唑、丙烯酰胺和邻苯二酚以质量比为1-3:2-7:3-6组成。一种分子印迹复合膜,其特征在于该复合膜采用如前之一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一种多功能复合膜,其特征在于该复合膜包括至少一层如前所述的分子印迹复合膜。一种多功能生物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吸附材料包括至少一层如前所述的分子印迹复合膜。一种重金属吸附膜,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包括至少一层如前所述的分子印迹复合膜。一种检测甲硝唑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包括至少一层如前所述的分子印迹复合膜。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磁性印迹复合膜成本低廉,可以大规模投产使用;2、本专利技术所制备得到的磁性印迹复合膜环境友好,不含有有害物质;3、本专利技术所制备得到的磁性印迹复合膜具有较强的饱和吸附容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改性的聚偏二氟乙烯微滤膜的制备将聚偏二氟乙烯微滤膜置于乙醇和多巴胺的混合液中,得到多巴胺改性的聚偏二氟乙烯微滤膜,干燥备用;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备的改性聚偏二氟乙烯微滤膜至于乙醇溶液中,添加复合微球和乙二胺四乙酸,超声分散10-20min,之后置于高压反应釜反应,将复合微球负载至微滤膜上,采用去离子水洗涤3-6遍烘干备用;步骤三,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将第一溶液至于乙醇中,超声震荡10-30min,常温下将该混合物置于密闭空间静置10-20h,然后向该体系加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步骤二得到的负载复合微粒的微滤膜,通入氮气排除氧气,反应3-10h,反应结束后置于50-70℃的水浴中振荡10h,采用甲醇洗涤4-6遍,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分子印迹复合膜。步骤一中所述的聚偏二氟乙烯微滤膜、乙醇和多巴胺的质量比为2-5:20-50:0.5-2。步骤二中所述改性聚偏二氟乙烯微滤膜、乙醇、复合微球和乙二胺四乙酸的质量比为3-8:30-50:1-2:0.5-1。步骤三中所述第一溶液、乙醇、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负载复合微粒的微滤膜的质量比为3-8:30-50:1-3:0.5-2:2-5。所述第一溶液由甲硝唑、丙烯酰胺和邻苯二酚以质量比为1-3:2-7:3-6组成。本专利技术步骤二中所述的复合微球,采用如下方法制备:步骤A、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将FeCl2·7H2O、FeCl3·6H2O、戊二醛和去离子水混合,搅拌的同时,加入氨水,使得溶液pH值在8-9之间,对混合液进行3-4次的充氮气以排除氧气,同时升温至90-100℃搅拌1-3h,得到黑色的液体,通过离心机将离心得到的固体颗粒采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反复冲洗至中性,烘干得到磁性纳米颗粒;所述FeCl2·7H2O、FeCl3·6H2O、戊二醛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2-4:1-2:1-3:15-50;步骤B、磁性纳米颗粒的表面改性将步骤A制备的磁性纳米粒子、壳聚糖、乙酸和无水乙醇以质量比为3-8:5-20:1-5:20-30混合,机械搅拌30-90min,静止30-60min得到第一混合液;将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三油酸山梨酯、第一化合物和第一混合液以质量比为1-5:2-4:3-5:5-20混合,升温至60-70℃,在氮气的保护下搅拌2-5h,搅拌的同时加入氨水,保持溶液的pH值控制在8-9之间,持续搅拌反应3-6h,冷却至常温采用离心机将深褐色的颗粒分离,采用去离子水洗涤3-6遍,烘干即得到表面改性的磁性纳米颗粒;所述第一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1)所述R1和R2选自:H、羧基、羟基、醇基、醛基、酯基、酸基、甲基、乙基、酮基,卤素、苯基、苄基、腈基;步骤C、复合微球的制备a、将双酚A双烯丙基醚、十二烷基甲基亚砜和甲醇以质量比为2-5:1-3:10-20混合搅拌30-60min,静止3-8h得到第二混合液;b、将步骤B制备的表面改性的磁性纳米颗粒、乙酸、草酸单异丁酯单辛酯以质量比为2-5:3-10:4-5混合,通入氮气,升温至50-80℃搅拌30-90min,升温至90-100℃搅拌10-20min,停止搅拌以20-30℃/min的速率降温至30℃,恒温保持2-8h,得到第一悬浊液;c、将含有Zn离子的盐、含有Sn离子的盐、乙烯基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甲壳素和乙酸以质量比为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改性的聚偏二氟乙烯微滤膜的制备将聚偏二氟乙烯微滤膜置于乙醇和多巴胺的混合液中,得到多巴胺改性的聚偏二氟乙烯微滤膜,干燥备用;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备的改性聚偏二氟乙烯微滤膜至于乙醇溶液中,添加复合微球和乙二胺四乙酸,超声分散10‑20min,之后置于高压反应釜反应,将复合微球负载至微滤膜上,采用去离子水洗涤3‑6遍烘干备用;步骤三,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将第一溶液至于乙醇中,超声震荡10‑30min,常温下将该混合物置于密闭空间静置10‑20h,然后向该体系加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步骤二得到的负载复合微粒的微滤膜,通入氮气排除氧气,反应3‑10h,反应结束后置于50‑70℃的水浴中振荡10h,采用甲醇洗涤4‑6遍,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分子印迹复合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改性的聚偏二氟乙烯微滤膜的制备将聚偏二氟乙烯微滤膜置于乙醇和多巴胺的混合液中,得到多巴胺改性的聚偏二氟乙烯微滤膜,干燥备用;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备的改性聚偏二氟乙烯微滤膜至于乙醇溶液中,添加复合微球和乙二胺四乙酸,超声分散10-20min,之后置于高压反应釜反应,将复合微球负载至微滤膜上,采用去离子水洗涤3-6遍烘干备用;步骤三,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将第一溶液至于乙醇中,超声震荡10-30min,常温下将该混合物置于密闭空间静置10-20h,然后向该体系加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步骤二得到的负载复合微粒的微滤膜,通入氮气排除氧气,反应3-10h,反应结束后置于50-70℃的水浴中振荡10h,采用甲醇洗涤4-6遍,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分子印迹复合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聚偏二氟乙烯微滤膜、乙醇和多巴胺的质量比为2-5:20-50:0.5-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子印迹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华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