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双波式谐波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4202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振动双波式谐波传动机构,特点是包括第一及第二轴承组、右端盖、柔性外齿轮、壳体、左端盖、卸油口、输入波发生器组件及输出组件;第一轴承组安装在右端盖上,第二轴承组安装在左端盖上;输入波发生器组件包括输入轴、第一刚性内齿轮、第一垫板组、第一波壳组、第一单向阀组及第一振动板组;输出组件包括第二波壳组、第二振动板组、第二单向阀组、第二刚性内齿轮、第二垫板组及输出轴。其优点为:提高了整体谐波传动机构的使用寿命,满足高进给分辨率和重复定位精度要求,提高了运动传递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动双波式谐波传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振动双波式谐波传动机构;目前,高精度的机器人、医疗器械、3D打印机、机电装备、超精密机床及检测装置等设备对传动系统的进给分辨率要求极高,因此,很多时候需要大传动比和高传动精度的谐波齿轮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谐波齿轮传动装置使用广泛、种类很多,主要结构包括谐波发生器、柔性轴承、刚性齿轮以及柔性齿轮;波发生器有长短轴,而一些改进的波发生器在工作时则是利用偏心轴、偏心轮或者滚轮等部件,通过柔性轴承支撑柔性齿轮使之与刚性齿轮啮合;不论那种形式的波发生器,都是依靠柔性轴承不断地做椭圆弹性变形,其波发生器与柔性齿轮间也都是刚性接触,柔性轴承极易损坏;除此以外,现有的一些一级谐波传动器以及改进过的二级谐波减速器,由于受限于其自身结构,不能满足一些高精度装备的使用要求。超声波振动表面所具有的悬浮支撑与减摩能力,已被多项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所证实,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获得到实际应用,有研究发现超声波能使接触面间摩擦阻力降低90%以上,在现代制造行业,国内外已有诸多研究者开始使用超声波轴承和超声波电机,但至今仍然未见将超声波振动技术用于谐波传动机构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动双波式谐波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承组(1)、右端盖(3)、柔性外齿轮(9)、壳体(17)、左端盖(18)、第二轴承组(20)、卸油口(21)、输入波发生器组件及输出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轴承组(1)安装在右端盖(3)上,所述右端盖(3)盖在壳体(17)右端的开口处;所述第二轴承组(20)安装在左端盖(18)上,所述左端盖(18)盖在壳体(17)左端的开口处;所述卸油口(21)安装在壳体(17)的底部;柔性外齿轮(9)、输入波发生器组件及输出组件均位于壳体(17)内;输入波发生器组件包括输入轴(2)、第一刚性内齿轮(4)、第一垫板组(5)、第一波壳组(6)、第一单向阀组(7)及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双波式谐波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承组(1)、右端盖(3)、柔性外齿轮(9)、壳体(17)、左端盖(18)、第二轴承组(20)、卸油口(21)、输入波发生器组件及输出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轴承组(1)安装在右端盖(3)上,所述右端盖(3)盖在壳体(17)右端的开口处;所述第二轴承组(20)安装在左端盖(18)上,所述左端盖(18)盖在壳体(17)左端的开口处;所述卸油口(21)安装在壳体(17)的底部;柔性外齿轮(9)、输入波发生器组件及输出组件均位于壳体(17)内;输入波发生器组件包括输入轴(2)、第一刚性内齿轮(4)、第一垫板组(5)、第一波壳组(6)、第一单向阀组(7)及第一振动板组(8);所述第一轴承组(1)套在输入轴(2)的右部上并可相对转动,所述输入轴(2)右端伸出右端盖(3)外,在输入轴(2)的轴向设有第一轴向油孔(201),在输入轴(2)左端的径向设有第一径向油孔(202),所述第一单向阀组(7)安装在第一径向油孔(202)内,所述第一轴向油孔(201)与第一单向阀组(7)的入口联通,所述第一垫板组(5)及第一波壳组(6)均安装在输入轴(2)的左部,所述第一振动板组(8)安装在第一垫板组(5)上,第一振动板组(8)的中心孔通过第一垫板组(5)的中心孔与第一单向阀组(7)的出口连通,第一振动板组(8)及第一垫板组(5)位于第一波壳组(6)的内腔内,第一振动板组(8)与第一波壳组(6)的内壁有一定间隙,第一振动板组(8)的中心孔与第一波壳组(6)的内腔联通,在第一波壳组(6)上设有联通第一波壳组(6)内腔与外界的第一径向孔组(61),所述柔性外齿轮(9)右部套设在第一波壳组(6)上且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刚性内齿轮(4)固定在壳体(17)内且套设在柔性外齿轮(9)的右部上,柔性外齿轮(9)的右部外齿与第一刚性内齿轮(4)啮合;所述输出组件包括第二波壳组(10)、第二振动板组(11)、第二单向阀组(12)、第二刚性内齿轮(13)、第二垫板组(14)及输出轴(19);所述第二轴承组(20)套设在输出轴(19)的左部并可相对转动,所述输出轴(19)左端伸出左端盖(18)外,在输出轴(19)的轴向设有第二轴向油孔(191),在输出轴(19)右端的径向设有第二径向油孔(192),所述第二单向阀组(12)安装在第二径向油孔(192)内,所述第二轴向油孔(191)与第二单向阀组(12)的入口联通,所述第二垫板组(14)及第二波壳组(10)均安装在输出轴(19)的右部,所述第二振动板组(11)安装在第二垫板组(14)上,第二振动板组(11)的中心孔通过第二垫板组(14)的中心孔与第二单向阀组(12)的出口连通,第二振动板组(11)及第二垫板组(14)位于第二波壳组(10)的内腔中,第二振动板组(11)与第二波壳组(10)的内壁有一定间隙,第二振动板组(11)的中心孔与第二波壳组(10)的内腔联通,在第二波壳组(10)上设有联通第二波壳组(10)内腔与外界的第二径向孔组(101),所述柔性外齿轮(9)左部套设在第二波壳组(10)上且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刚性内齿轮(13)固定在壳体(17)内且套设在柔性外齿轮(9)的左部,柔性外齿轮(9)的左部外齿与第二刚性内齿轮(13)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振动双波式谐波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板组(5)、第一波壳组(6)、第一单向阀组(7)和第一振动板组(8)都有二套,以输入轴(2)的轴线为对称轴布置在输入轴(2)的左端;所述第二波壳组(10)、第二振动板组(11)、第二单向阀组(12)和第二垫板组(14)都有二套,以输出轴(19)的轴线为对称轴布置在输出轴(19)的右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双波式谐波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动板组(8)及第二振动板组(11)是压电材料或磁致伸缩材料。4.一种振动双波式谐波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承组(1)、右端盖(3)、柔性外齿轮(9)、壳体(17)、左端盖(18)、第二轴承组(20)、卸油口(21)、输入波发生器组件及输出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轴承组(1)安装在右端盖(3)上,所述右端盖(3)盖在壳体(17)右端的开口处;所述第二轴承组(20)安装在左端盖(18)上,所述左端盖(18)盖在壳体(17)左端的开口处;所述卸油口(21)安装在壳体(17)的底部;柔性外齿轮(9)、输入波发生器组件及输出组件均位于壳体(17)内;输入波发生器组件包括输入轴(2)、第一刚性内齿轮(4)、第一垫板组(5)、第一波壳组(6)、第一单向阀组(7)及第一振动板组(8);所述第一轴承组(1)套在输入轴(2)的右部上并可相对转动,所述输入轴(2)右端伸出右端盖(3)外,在输入轴(2)的轴向设有第一轴向油孔(201),在输入轴(2)左端的径向设有第一径向油孔(202),所述第一单向阀组(7)安装在第一径向油孔(202)内,所述第一轴向油孔(201)与第一单向阀组(7)的入口联通,所述第一垫板组(5)及第一波壳组(6)均安装在输入轴(2)的左部,所述第一振动板组(8)安装在第一垫板组(5)上,第一振动板组(8)的中心孔通过第一垫板组(5)的中心孔与第一单向阀组(7)的出口连通,第一振动板组(8)及第一垫板组(5)位于第一波壳组(6)的内腔中,第一振动板组(8)与第一波壳组(6)的内壁有一定间隙,第一振动板组(8)的中心孔与第一波壳组(6)的内腔联通,在第一波壳组(6)上设有联通第一波壳组(6)内腔与外界的第一径向孔组(61),所述柔性外齿轮(9)右部套设在第一波壳组(6)上且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刚性内齿轮(4)固定在壳体(17)内且套设在柔性外齿轮(9)的右部,柔性外齿轮(9)的右部外齿与第一刚性内齿轮(4)啮合;所述输出组件包括第二波壳组(10)、第二振动板组(11)、第二单向阀组(12)、第二垫板组(14)、输出刚性内齿轮套(15)、输出轴(19)及第三轴承组(22);所述第二轴承组(20)套设在输出轴(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锋凃明霞
申请(专利权)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