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自动制动间隙调整臂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动间隙调整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自动制动间隙调整臂。
技术介绍
汽车行车制动器中的制动蹄片与制动鼓之间要留有一个正常、合理的最小间隙,即制动间隙,以保证制动器最佳的制动效果,但此间隙会因制动器的使用、蹄片的磨损而逐渐增大,四轮间隙不能保持为同等,导致制动滞后、跑偏、制动距离过长等现象的发生,给行车带来不安全隐患,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因此,要及时调整制动蹄片的位置,使其保持与制动鼓之间的正常间隙。目前在国产各种型号的货车、挂车及客车上装用的制动间隙调整机构大多是手动调整装置。依靠人工在车下用板手转动调整臂蜗杆轴带动蜗杆、蜗轮及凸轮轴转动,使蹄片靠近制动鼓来消除增大的间隙,手动的缺陷是不能获得及时调整,因为随时制动产生的磨损,而人工调整不可能随时进行,另外人工调整操作时需在车下进行即费时又费力要想调的准确快捷还需要有经验的人等。一些发达国家已有自动调整臂技术,大多采用弹簧或锯齿形单向离合器,但其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价格昂贵,一些技术中还存在着一旦自动调整功能失效对手调后的间隙无法锁定的问题,这一情况显然会影响行车安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自动制动间隙调整臂,具有壳体(2),壳体(2)的臂端设有气动推杆(1),壳体(2)的内腔中设置有蜗轮(11)和与蜗轮(11)配合的蜗杆(3),蜗轮(11)的中心有花键轴孔,与蜗杆(3)静配合的蜗杆轴(4)为锥体,所述蜗杆轴(4)的第一端由顶套(15)和螺母(14)锁紧;其特征是:在所述壳体(2)的内腔中还设置有与蜗轮(11)同轴且动配合的主传动齿轮(18);所述主传动齿轮(18)与被动齿轮(20)相啮合,在所述被动齿轮(20)的一端内台阶孔中安装有单向轴承(21),所述单向轴承(21)的外圈与被动齿轮(20)的内台阶孔静配合,单向轴承(21)的内圈与主动斜齿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自动制动间隙调整臂,具有壳体(2),壳体(2)的臂端设有气动推杆(1),壳体(2)的内腔中设置有蜗轮(11)和与蜗轮(11)配合的蜗杆(3),蜗轮(11)的中心有花键轴孔,与蜗杆(3)静配合的蜗杆轴(4)为锥体,所述蜗杆轴(4)的第一端由顶套(15)和螺母(14)锁紧;其特征是:在所述壳体(2)的内腔中还设置有与蜗轮(11)同轴且动配合的主传动齿轮(18);所述主传动齿轮(18)与被动齿轮(20)相啮合,在所述被动齿轮(20)的一端内台阶孔中安装有单向轴承(21),所述单向轴承(21)的外圈与被动齿轮(20)的内台阶孔静配合,单向轴承(21)的内圈与主动斜齿轮(10)的轮轴的一端轴单向动配合,在所述单向轴承(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阻尼垫圈(22),所述主动斜齿轮(10)与被动斜齿轮(5)相啮合,所述被动斜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学智,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顺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韩学智,张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