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式车架及消防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0555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体式车架及消防车,包括前横梁总成、左纵梁总成、右纵梁总成、副车架总成、后支腿箱总成;左纵梁总成、右纵梁总成,采用边梁式结构,设置在副车架总成的前端;后支腿箱总成,采用箱体式结构,设置在副车架总成的后端;所述左纵梁总成、右纵梁总成、后支腿箱总成与副车架总成焊接为一体结构,前横梁总成连接左纵梁总成和右纵梁总成;副车架总成内设置有液压油箱和前支腿箱。边梁前端采用横梁结构进行加强,箱体内置液压油箱,并设有支腿箱,内设筋板进行加强,整体结构紧凑、强度高,适用于对安装空间要求较高的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体式车架及消防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消防车辆
,涉及一种整体式车架及消防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目前传统消防车辆底盘为成品采购,底盘带有边梁式车架。由于消防车辆需要支腿结构,故需增加一副车架,副车架内设有支腿箱并与边梁式车架连接,其整体所占用空间较大,车架与副车架连接处由于震动冲击易产生失效;一般消防车的液压油箱单独制作并安装在副车架上,所占用空间较大,且受空间影响,液压油箱吸油口距离液压泵的距离较远,吸油困难。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1)车架与副车架采用分体式结构,所占用空间较大,连接处由于震动冲击易产生失效,两者采用螺栓装配,工艺性较差,增大了装配难度;(2)液压油箱单独设置,装配于副车架上方,需要一定的安装空间,另外,液压油箱吸油口位于车架副车架上方,距离液压油泵较远,吸油较困难,不适用于对安装空间要求较高的车辆。
技术实现思路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整体式车架及消防车。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架,包括前横梁总成1、左纵梁总成2、右纵梁总成3、副车架总成5、后支腿箱总成6;所述左纵梁总成2、右纵梁总成3,采用边梁式结构,设置在副车架总成5的前端;所述后支腿箱总成6,采用箱体式结构,设置在副车架总成5的后端;所述左纵梁总成2、右纵梁总成3、后支腿箱总成6与副车架总成5焊接为一体结构,所述前横梁总成1可拆卸地连接或焊接连接左纵梁总成2和右纵梁总成3;所述副车架总成5内设置有液压油箱和前支腿箱。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车架还包括加强筋板4;在左纵梁总成2、右纵梁总成3、后支腿箱总成6与副车架总成5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板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副车架总成5包括前立板501、上盖板502、下底板503、立板504、油箱前立板505、油箱左立板508、油箱后立板509、左腹板510、隔板512、隔板513、右腹板514、油箱隔板516、油箱右立板517,整体焊接而成;上盖板502、下底板503沿水平方向布置且两者平行设置,分别构成整个副车架总成5的上封板、下封板;前立板501、立板504、油箱前立板505、油箱隔板516、油箱后立板509、隔板512依次沿副车架总成的左右方向竖直布置,且相互平行设置;油箱左立板508、油箱右立板517,左腹板510、隔板513、右腹板514沿副车架总成的前后方向竖直布置,且相互平行设置;其中,前立板501、油箱前立板505、上盖板502、下底板503组合封闭的空间为前支腿箱,立板504将其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安装活动支腿,后部安装水平油缸;油箱前立板505、油箱后立板509、上盖板502、下底板503、油箱左立板508、油箱右立板517组合封闭的空间为液压油箱,油箱隔板516将其分成两个空间;油箱后立板509、隔板512、左腹板510、右腹板514、上盖板502、下底板503组成的封闭空间为储物箱,用隔板513分为两部分,用于存放消防器材。进一步的,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油法兰506、回油法兰507,所述吸油法兰506、回油法兰507设于油箱左立板508上,吸油过滤器安装在吸油法兰506上,吸油孔朝下与油泵连接,减小吸油距离,提高吸油效率。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箱封板515,所述上盖板502在油箱上部开有四个孔,方便油箱体内部焊接,焊接完成后用油箱封板515封堵。进一步的,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弧板511,所述圆弧板511设置在上盖板502的后段,圆弧板511上部用于安装转台。进一步的,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腿箱总成6包括前立板601、隔板602、底板603、后立板604、盖板605,整体焊接而成;隔板602与前立板601、后立板604平行设置,将后支腿箱分隔成两部分,前部安装水平油缸,后部安装活动支腿。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纵梁总成3与左纵梁总成2结构相同;所述左纵梁总成2、右纵梁总成3包括纵梁201、第一立板202、盖板203、第二立板204,焊接成为一体;第二立板204端面设有螺纹孔,用于安装前横梁总成1;左纵梁总成2、右纵梁总成3后段采用变截面,用于方便发动机附件安装;第一立板202上开有圆孔,用于方便液压电气线路布置;所述前横梁总成1包括前横梁101、筋板102、螺栓103,筋板102焊接于前横梁101凹槽内。进一步的,所述前横梁总成1一端通过螺栓103与左纵梁总成2端部连接,所述前横梁总成1另一端通过螺栓103与右纵梁总成3端部连接。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消防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架。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整体式车架及消防车,具有以下优点:(1)该车架前段采用边梁式结构,后段采用箱体式结构,两段焊接而成并采用加强筋板进行加强;边梁前端采用横梁结构进行加强,箱体内置液压油箱,并设有支腿箱,内设筋板进行加强,整体结构紧凑、强度高,降低了传统车架与副车架通过螺栓连接易产生失效的风险,适用于对安装空间要求较高的车辆;(2)液压油箱内置于副车架箱体内,节约了安装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吸油口更接近液压油泵,提高了吸油效率;(3)左右支腿采用嵌套式结构,共用一个支腿箱,减小了支腿安装空间,提高了整车的空间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式车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的前横梁总成结构图;图3为实施例的左纵梁总成结构图;图4为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结构图;图5为实施例的后支腿箱总成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如图1至图5所示,为一种整体式车架,该车架前段采用边梁式结构,后段采用箱体式结构,两段焊接而成并采用加强筋板进行加强;边梁前端采用可装卸的横梁结构进行加强,箱体内置液压油箱,并设有支腿箱,内设筋板进行加强,整体结构紧凑、强度高,适用于对安装空间要求较高的车辆。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整体式车架,包括前横梁总成1、左纵梁总成2、右纵梁总成3、加强筋板4、副车架总成5、后支腿箱总成6;所述左纵梁总成2、右纵梁总成3,采用边梁式结构,设置在副车架总成5的前端;所述后支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横梁总成、左纵梁总成、右纵梁总成、副车架总成、后支腿箱总成;所述左纵梁总成、右纵梁总成,采用边梁式结构,设置在副车架总成的前端;所述后支腿箱总成,采用箱体式结构,设置在副车架总成的后端;所述左纵梁总成、右纵梁总成、后支腿箱总成与副车架总成焊接为一体结构,所述前横梁总成可拆卸地连接或焊接连接左纵梁总成和右纵梁总成;所述副车架总成内设置有液压油箱和前支腿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横梁总成、左纵梁总成、右纵梁总成、副车架总成、后支腿箱总成;所述左纵梁总成、右纵梁总成,采用边梁式结构,设置在副车架总成的前端;所述后支腿箱总成,采用箱体式结构,设置在副车架总成的后端;所述左纵梁总成、右纵梁总成、后支腿箱总成与副车架总成焊接为一体结构,所述前横梁总成可拆卸地连接或焊接连接左纵梁总成和右纵梁总成;所述副车架总成内设置有液压油箱和前支腿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加强筋板;在左纵梁总成、右纵梁总成、后支腿箱总成与副车架总成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总成包括前立板、上盖板、下底板、立板、油箱前立板、油箱左立板、油箱后立板、左腹板、隔板、右腹板、油箱右立板,整体焊接而成;上盖板、下底板沿水平方向布置且两者平行设置,分别构成整个副车架总成的上封板、下封板;前立板、立板、油箱前立板、油箱后立板、隔板依次沿副车架总成的左右方向竖直布置,且相互平行设置;油箱左立板、油箱右立板,左腹板、右腹板沿副车架总成的前后方向竖直布置,且相互平行设置;其中,前立板、油箱前立板、上盖板、下底板组合封闭的空间为前支腿箱,立板将其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安装活动支腿,后部安装水平油缸;油箱前立板、油箱后立板、上盖板、下底板、油箱左立板、油箱右立板组合封闭的空间为液压油箱;油箱后立板、隔板、左腹板、右腹板、上盖板、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栓牢张宝海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