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轨道车辆的接地装置、接地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0512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接地装置、接地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所述接地装置包括滑轨、滑条及接地板,所述滑轨适于安装在轨道上,所述滑条设于所述滑轨内且能够沿着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接地板接地,且所述接地板适于安装在所述滑条上并能够跟随所述滑条滑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接地装置,该接地装置不易与线路中的物件相干涉,且磨损小、使用周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轨道车辆的接地装置、接地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接地装置、接地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轨道车辆常用的接地方式是采用接地靴加接地轨的方式,即将接地靴安装在转向架或车体上,接地轨安装在轨道梁上,通过接地靴将车体上由于车辆运行一段距离后或车辆发生漏电故障时车上聚集的电荷导入接地轨进行释放。此种方案的缺点是接地靴结构复杂,并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撞靴、碳滑板磨损等相关问题,尤其在安装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布置,接地靴容易与周围部件发生干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接地装置,该接地装置不易与线路中的物件相干涉,且磨损小、使用周期长。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接地装置,包括:滑轨,所述滑轨适于安装在轨道上;滑条,所述滑条设于所述滑轨内且能够沿着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滑动;和接地板,所述接地板接地,且所述接地板适于安装在所述滑条上并能够跟随所述滑条滑动。当轨道车辆到站时,所述接地装置伸出与轨道车辆上的导电板连接,从而将轨道车辆运行一段距离后或轨道车辆发生漏电故障时车上聚集的电荷导入大地进行释放;当轨道车辆离站时,所述接地装置收回且与导电板断开;使得轨道车辆在运行的过程中,所述接地装置不易与周围的物件相干涉,延长了所述接地装置的使用寿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地板的接触面向左凹陷形成第一弧面。增大了接地板的接触面积,提高导电效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地板的接触面向右凸出形成第二弧面。增大了接地板的接触面积,提高导电效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地板的左侧或右侧设有齿条,所述齿条适于安装在所述滑条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地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轴;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转轴的输出端相连,且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和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转轴的输入端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通过电机、转轴、驱动齿轮和齿条的配合,即所述电机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转轴带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齿条啮合传动,从而带动所述滑条滑动至合适的位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轨沿着其延伸方向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条沿所述滑动槽的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方便了所述滑条的安装,结构简单、可靠。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动槽的断面呈U型。成型简单,节约材料。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接地系统,包括:导电板,所述导电板适于安装在轨道车辆上;接地装置,所述接地装置适于安装在轨道上,所述接地装置为如前所述的接地装置;其中,当所述轨道车辆到站时,所述接地装置伸出且与所述导电板抵接;当所述轨道车辆离站时,所述接地装置收回且与所述导电板断开。由此,避免了接地装置与导电板之间发生碰撞,延长了接地装置和导电板的使用寿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地系统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导电板相连,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轨道车辆相连。通过设置第一支架以便安装导电板,结构简单、可靠。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可沿着上下方向伸缩。这样便于在上下方向上调整导电板的位置,通过调整位置,提高导电效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可沿着前后方向摆动。这样便于在前后方向上调整导电板的位置,通过调整位置,提高导电效率。本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车辆、轨道和如前所述的接地系统。通过所述接地系统将轨道车辆运行一段距离后或轨道车辆发生漏电故障时车上聚集的电荷导入大地,同时避免了所述接地装置与所述导电板之间发生碰撞,延长了接地系统的使用寿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轨道包括行车部,所述行车部构造有凹部以形成逃生通道,其中,所述接地装置设置在所述逃生通道中。这样当发生紧急状况时,轨道车辆主动或被动停车,乘客可从所述逃生通道疏散,由此保障乘客的安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地装置设置在所述逃生通道的预设点,当所述轨道车辆停靠在所述预设点时,所述接地装置与所述接地系统的导电板连接以将所述轨道车辆接地。由此保证了接地装置和导电板能够准确配合,避免了所述接地装置与所述导电板发生碰撞,提高了所述接地装置和所述导电板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接地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接地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地系统非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地系统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架和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和接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接地装置100,滑轨1,滑动槽11,滑条2,接地板3,第一弧面31,第二弧面32,齿条4,驱动组件5,驱动齿轮51,转轴52,电机53,接地系统1000,导电板6,第一支架7,轨道8,行车部81,逃生通道82,导向框9,走行轮10,正极供电板101,正极充电板102,第二支架103,负极供电板201,负极充电板202,第三支架20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参考图1-6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轨道车辆的接地装置100、接地系统1000和轨道交通系统。所述接地装置100能够将轨道车辆运行一段距离后或轨道车辆发生漏电故障时车上聚集的电荷导入大地进行释放。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接地装置100,如图1所示,所述接地装置100包括滑轨1、滑条2以及接地板3,所述滑轨1适于安装在轨道上,所述滑条2设于所述滑轨1内且能够沿着所述滑轨1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接地板3接地,且所述接地板3适于安装在所述滑条2上并能够跟随所述滑条2滑动。需要理解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清楚的知道,所述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所述滑轨适于安装在轨道上;滑条,所述滑条设于所述滑轨内且能够沿着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滑动;和接地板,所述接地板接地,且所述接地板适于安装在所述滑条上并能够跟随所述滑条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所述滑轨适于安装在轨道上;滑条,所述滑条设于所述滑轨内且能够沿着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滑动;和接地板,所述接地板接地,且所述接地板适于安装在所述滑条上并能够跟随所述滑条滑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板的接触面向左凹陷形成第一弧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板的接触面向右凸出形成第二弧面。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板的左侧或右侧设有齿条,所述齿条适于安装在所述滑条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轴;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转轴的输出端相连,且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和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转轴的输入端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沿着其延伸方向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条沿所述滑动槽的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的断面呈U型。8.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接地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志成杨怡王巍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