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以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0492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门以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车门包括:侧滑门框以及门体,侧滑门框具有第一敞开口,侧滑门框被构造成可相对于车身的长度方向滑动以敞开或者关闭车身的第二敞开口,门体枢接于侧滑门框,门体在封闭第一敞开口的第一关门位置和打开第一敞开口的第一开门位置之间可切换。由此,在车门可以侧开或者平开,以使乘员在车辆的侧向空间不足时仍然可以自如地上下车的前提下,不仅每一个车门分别对应设置在前排座椅的一侧或者后排座椅的一侧,从而在车门开启时,不会对其他乘员造成影响,而且本实施例的车门相较背景技术中的鸥翼式车门,重量小,对车身顶部的空间占用小,适用范围更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门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中国专利技术CN201710614269.2公开了一种车门结构及汽车,其中,车门结构为鸥翼式门框与侧向门板相结合,以使车门既可以向上翻转打开,也可以外推侧向门板以开启,从而在汽车的侧向空间不足时,可以通过外推侧向门板的方式打开车门。但是,不仅鸥翼式车门向上翻转开启时,会对位于车门开启一侧的后方乘员造成影响,而且该设计导致车辆顶部无法设计天窗、且鸥翼式车门需要覆盖前后两排座椅空间,重量较大、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车门,所述车门在可以实现平开以及侧开以在车辆的侧向空间不足时,使车门仍然可以开启的前提下,使车门的结构更加简单、重量更低。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门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门包括:侧滑门框以及门体,所述侧滑门框具有第一敞开口,所述侧滑门框被构造成可相对于车身的长度方向滑动以敞开或者关闭车身的第二敞开口,所述门体枢接于所述侧滑门框,所述门体在封闭所述第一敞开口的第一关门位置和打开所述第一敞开口的第一开门位置之间可切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通过设置侧滑门框以及门体,使车门可以侧开或者平开,从而在车辆的侧向空间不足时,使乘员仍然可以自如地上下车,进而在车辆可以侧开或者平开的前提下,不仅每一个车门分别对应设置在前排座椅的一侧或者后排座椅的一侧,从而在车门开启时,不会对其他乘员造成影响,而且本实施例的车门相较
技术介绍
中的鸥翼式车门,重量小,对车身顶部的空间占用小,适用范围更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门被构造成可择一地处于侧开模式和平开模式,在侧开模式下所述侧滑门框被构造成可滑移且所述门体被锁定于所述侧滑门框,在平开模式下所述门体被构造成可转动且所述侧滑门框被锁定于所述车身。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滑门框具有适于与所述车身配合的第一车门锁,所述门体具有适于与所述侧滑门框配合的第二车门锁,所述第一车门锁和所述第二车门锁被择一地锁定于闭锁状态以使所述车门可择一地处于侧开模式和平开模式。进一步地,所述侧滑门框具有适于与所述车身配合的第一车门锁,所述门体具有适于与所述侧滑门框配合的第二车门锁,所述第一车门锁和所述第二车门锁不被锁定;所述车门具有锁定切换机构,所述锁定切换机构可择一地锁定所述侧滑门框和所述门体。进一步地,所述车门通过枢接件枢接于所述侧滑门框,所述侧滑门框通过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车身,所述锁定切换机构包括驱动件和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的升降杆,所述枢接件可枢转地设于所述升降杆上,所述升降杆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侧滑门框上且在上升位置和下降位置之间可切换,在所述上升位置所述升降杆锁定所述枢接件且解锁所述传动机构,在所述下降位置所述升降杆锁定所述传动机构且解锁所述枢接件。可选地,所述枢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车门,所述枢接件具有枢孔,所述升降杆穿过所述枢孔以与所述枢接件转动配合,所述升降杆具有限位锁柱,所述枢接件具有限位槽,在所述上升位置所述限位锁柱插入所述限位槽内,在所述下降位置所述限位锁柱从所述限位槽内脱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为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所述齿条用于与车身连接,所述齿轮枢转连接于所述侧滑门框,在所述下降位置所述升降杆卡止所述齿轮或者止抵在所述齿条上。进一步地,所述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包括多个沿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齿轮,所述升降杆可从相邻的齿轮中穿过以同时卡住两个齿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门还包括第一门把手和第二门把手,所述第一门把手设置在所述侧滑门框上,所述第二门把手设置在所述门体上,所述第一门把手被构造成可手动或电动驱动所述第一车门锁开闭,所述第二门把手被构造成可手动或电动驱动所述第二车门锁开闭。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车门。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的主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的枢接件、传动机构以及升降杆的一个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的枢接件、传动机构以及升降杆的另一个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的侧开模式和平开模式之间切换的逻辑示意图。附图标记:车门100,侧滑门框10,门体20,枢接件30,限位槽31,传动机构40,齿轮41,齿条42,升降杆50,限位锁柱51,第一门把手60,第二门把手70,第一敞开口a,第二敞开口b,枢孔c。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单元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单元。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100。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门100包括:侧滑门框10以及门体20,侧滑门框10具有第一敞开口a,侧滑门框10被构造成可相对于车身的长度方向滑动以敞开或者关闭车身的第二敞开口b,门体20枢接于侧滑门框10,门体20在封闭第一敞开口a的第一关门位置和打开第一敞开口a的第一开门位置之间可切换。具体而言,侧滑门框10可以带动门体20共同相对车身运动,以开启第二敞开口b或者关闭第二敞开口b,门体20可以侧滑门框10向外翻转以敞开第一敞开口a或者关闭第一敞开口a,从而在车门100侧开时,乘员可以通过第一敞开口a上下车,在车门100平开时,乘员可以通过第二敞开口b上下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100,通过设置侧滑门框10以及门体20,使车门100可以侧开或者平开,从而在车辆的侧向空间不足时,使乘员仍然可以自如地上下车,进而在车辆可以侧开或者平开的前提下,不仅每一个车门100分别对应设置在前排座椅的一侧或者后排座椅的一侧,从而在车门100开启时,不会对其他乘员造成影响,而且本实施例的车门100相较
技术介绍
中的鸥翼式车门100,重量小,对车身顶部的空间占用小,适用范围更大。需要说明的是,车门100的侧开是指:车门100在车身上朝向车身的一侧移动,以使第一敞开口a敞开的开门方式。车门100的平开是指:门体20在侧滑门框10上相对车身翻转以使第二敞开口b敞开的开门方式。每一个车门100对应地设置在前排座椅的一侧或者后排座椅的一侧是指,在车身的左右两侧上,对应前排座椅以及后排座椅分别设置有一个车门100,从而可以降低单个车门100的重量,以使车门100的加工、安装以及开闭均更加简单。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车门100被构造成可择一地处于侧开模式和平开模式,在侧开模式下侧滑门框10被构造成可滑移且门体20被锁定于侧滑门框10,在平开模式下门体20被构造成可转动且侧滑门框10被锁定于车身。也就是说,在车门100处于侧开模式时,门体20被锁定在侧滑门框10上,以与侧滑门框10同步运动,在车门100处于平开模式时,侧滑门框10与车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滑门框,所述侧滑门框具有第一敞开口,所述侧滑门框被构造成可相对于车身的长度方向滑动以敞开或者关闭车身的第二敞开口;门体,所述门体枢接于所述侧滑门框,所述门体在封闭所述第一敞开口的第一关门位置和打开所述第一敞开口的第一开门位置之间可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滑门框,所述侧滑门框具有第一敞开口,所述侧滑门框被构造成可相对于车身的长度方向滑动以敞开或者关闭车身的第二敞开口;门体,所述门体枢接于所述侧滑门框,所述门体在封闭所述第一敞开口的第一关门位置和打开所述第一敞开口的第一开门位置之间可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被构造成可择一地处于侧开模式和平开模式,在侧开模式下所述侧滑门框被构造成可滑移且所述门体被锁定于所述侧滑门框,在平开模式下所述门体被构造成可转动且所述侧滑门框被锁定于所述车身。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滑门框具有适于与所述车身配合的第一车门锁,所述门体具有适于与所述侧滑门框配合的第二车门锁,所述第一车门锁和所述第二车门锁被择一地锁定于闭锁状态以使所述车门可择一地处于侧开模式和平开模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滑门框具有适于与所述车身配合的第一车门锁,所述门体具有适于与所述侧滑门框配合的第二车门锁,所述第一车门锁和所述第二车门锁不被锁定;所述车门具有锁定切换机构,所述锁定切换机构可择一地锁定所述侧滑门框和所述门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通过枢接件枢接于所述侧滑门框,所述侧滑门框通过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车身,所述锁定切换机构包括驱动件和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的升降杆,所述枢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翔赵炳根赵自强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