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虫草子实体的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919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可改善蛹虫草子实体形态(morphology)的蛹虫草子实体的培养方法,其中吸收有茶汁的米作为一固态培养基被使用。相较于吸收水的米作为固态培养基,于相同的培养条件下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固态培养基所培养出来的蛹虫草子实体显著的较为粗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蛹虫草子实体的培养方法本申请要求享有2017年8月17日提交的名称为“蛹虫草子实体的培养方法”的台湾专利申请106128000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本专利技术为关于一种蛹虫草子实体的培养方法,尤其有关一种可改善蛹虫草子实体形态(morphology)的蛹虫草子实体的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TW200600006台湾专利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培养蛹虫草子实体的方法,包括提供蛹虫草;将蛹虫草自由配对;将配对之后的蛹虫草培养于固态培养基上;将培养的蛹虫草移至液态培养基内培养;获得蛹虫草菌丝体;将蛹虫草菌丝体避光培养于含有米饭的培养基上;将蛹虫草菌丝体照光培养;及获得蛹虫草子实体。借此提供一种可快速且大量繁殖蛹虫草子实体的方法。此申请案并没有提及蛹虫草子实体的形态,更没有讨论如何改善所获得的蛹虫草子实体的形态。TW201404880台湾专利申请案公开了一种以茶叶为基质培养蛹虫草的方法及其产物,该方法包含有如下步骤:茶叶杀青处理的步骤;制作茶液培养基的步骤;将蛹虫草菌丝体接种于茶液培养基中的茶叶上的步骤;蛹虫草菌丝体培养成长的步骤,于是得到蛹虫草、茶叶及富含活性物质的茶水。此申请案的主要内容为通过添加糖于茶液培养基中探讨蛹虫草菌丝体成长面积的变化,及通过添加糖或脱脂乳于茶液培养基中探讨由蛹虫草分泌释放至茶水中的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以获得富含活性物质且可饮用的茶水,此申请并没有提及蛹虫草子实体的形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改善蛹虫草子实体形态(morphology)的蛹虫草子实体的培养方法,也即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可培养出相对较为粗大的蛹虫草子实体。为了达成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种新的培养基被用来培养蛹虫草子实体,该固态培养基包含吸收有茶汁的米。相较于吸收水的米作为固态培养基,于相同的培养条件下以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有茶汁的米作为固态培养基所培养出来的蛹虫草子实体显著的较为粗大。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使用同一菌株,30克米中分别添加RO水;RO水及0.5克,0.75克,1.0克,1.5克,2.0克,及2.5克的茶叶;及茶水所获得的蛹虫草子实体的干重。图2示出了使用同一菌株,30克米中分别添加RO水;RO水及1.0克的茶叶;及茶水所获得的蛹虫草子实体的长、宽及干重。图3示出了使用编号为38207及38808两株不同蛹虫草菌株,于30克米中分别添加RO水;RO水及1.0克的茶叶;及茶水所获得的蛹虫草子实体的宽(mm)。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蛹虫草子实体的培养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提供一种源,其为活化的蛹虫草孢子或蛹虫草菌丝体;b)提供一固态培养基,其中该固态培养基包含米;c)将步骤a)的种源接种于步骤b)的固态培养基的米上,并进行培养直到形成蛹虫草子实体;其特征在于:该步骤b)的固态培养基的米吸收有茶汁。优选地,步骤b)的固态培养基为通过含有下列步骤的方法而被提供:1)将茶叶、米及水依序加入于一容器内,其中该茶叶对米的干重比为0.5:30至3:30,及该茶叶和米的总干重对水的重量比为1:1至1:0.5;及2)对该容器内的茶叶、米及水进行灭菌。更优选地,该茶叶位于该容器内呈现自然分布。优选地,步骤b)的固态培养基为通过包含下列步骤的方法而被提供:i)将茶叶与水混合;ii)固液分离步骤i)的混合物而获得一茶汁;iii)将米及步骤ii)的茶汁混合,并对所获得的米及茶汁混合物进行灭菌,其中该茶叶对米的干重比为0.5:30至3:30,及该茶叶和米的总干重对水的重量比为1:1至1:0.5。优选地,步骤i)的水为温度介于45-99℃的热水,并且该茶叶与水的混合时间介于1分钟至1小时。优选地,步骤i)的水为温度介于5℃至室温的水,并且该茶叶与水的混合时间介于0.5至48小时。优选地,该茶叶为未发酵茶、半发酵茶或发酵茶。以未发酵茶为更优选。优选地,该米为糙米、胚芽米或白米。以白米为更优选。实验材料试剂及培养基:PDB(potatodextrosebroth)购自BD(BectonDickinsonandCompany,NJ,USA)。粳米(含水量14.2wt%,购自池上米粮食行,台湾台东市)。茶叶来自茶叶改良场(台湾桃园市杨梅区埔心中兴路324号,未发酵茶,含水量3.7wt%)。仪器:电子天平、-80℃超低温直立式冷冻柜、光照培养箱、25℃培养箱、冷冻干燥机。方法(1)种菌培养液:将-80℃冷冻孢子保存液(108spores/mL)接种1%至PDB培养基中(potatostarch4g/L,dextrose20g/L),25℃振荡培养(150rpm)约5-7天即为固态培养的种源。(2)蛹虫草固态培养:取30g白米,按照1:0.8的固液重量比加入RO水,置于已加入不同茶叶含量(0.5~5g)的450mL玻璃瓶中,盖上盖子进行高温高压灭菌(121℃,15分钟),待冷却后,取上述液态培养的种菌液15mL接入含已灭菌完成的固态培养基中,环境条件分为两阶段培养;a.避光培养:温度25±3℃/7天。b.光照培养:温度23±3℃、光照强度500~1500lux、照光时间10小时/不照光14小时交替、培养2个月后采收子实体后冷冻,记录子实体的产量(g/瓶)。茶水制备:将1g茶叶加入24mL的90℃热水,搅拌20分钟后去除茶叶留下茶水,以茶水取代前述RO水并重复上述蛹虫草固态培养的步骤。(3)子实体大小量取:将收取后子实体,以尺规量取每根子实体长度及顶端宽度,记录后,统计分析其差异性。(4)菌株测试:分别以2株不同菌株进行测试,评估固态培养基有无添加茶叶或茶水对不同菌株的蛹虫草子实体形态的影响。结果于30克米中分别添加0.5克,0.75克,1.0克,1.5克,2.0克,2.5克,3.0克,4.0克,及5.0克的茶叶所获得的蛹虫草子实体显示当茶叶添加量由0增加至1.0克时,所获得的蛹虫草子实体的长、宽及干重都逐渐提高。但当茶叶添加量由1.0增加至5.0克时,所获得的蛹虫草子实体的长、宽及干重并未再增加或甚至降低。图1示出了使用同一株菌株,30克米中分别添加RO水;RO水及0.5克,0.75克,1.0克,1.5克,2.0克,及2.5克的茶叶;及茶水所获得的蛹虫草子实体的干重。图2示出了使用同一菌株,30克米中分别添加RO水;RO水及1.0克的茶叶;及茶水所获得的蛹虫草子实体的长、宽及干重。从图1可以看出当茶叶添加量1克/瓶时子实体干重(2.36±0.29g/瓶)达最高。当茶叶添加量2.5克/瓶时子实体干重已低于只添加RO水的固态培养基的对照组。从图2可以看出以茶水取代的RO水所制备固态培养基具有相当于30克米中添加1.0茶叶的固态培养基的实验结果,两组实验所获得的蛹虫草子实体的长、宽及干重都大约相同。图3示出了使用编号为38207及38808两株不同蛹虫草菌株,于30克米中分别添加RO水;RO水及1.0克的茶叶;及茶水所获得的蛹虫草子实体的宽(mm)。从图3的结果可以看出对38207及38808两株不同蛹虫草菌株,按照本专利技术方法所培养的蛹虫草子实体相对于对照组具有大约相同的宽度增加程度。在本专利技术中的提到的任何数值,如果在任何最低值和任何最高值之间只是有两个单位的间隔,则包括从最低值到最高值的每次增加一个单位的所有值。例如,如果声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蛹虫草子实体的培养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提供一种源,其为活化的蛹虫草孢子或蛹虫草菌丝体;b)提供一固态培养基,其中该固态培养基包含米;c)将步骤a)的种源接种于步骤b)的固态培养基的米上,并进行培养直到形成蛹虫草子实体;其特征在于:该步骤b)的固态培养基的米吸收有茶汁。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8.17 TW 1061280001.一种蛹虫草子实体的培养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提供一种源,其为活化的蛹虫草孢子或蛹虫草菌丝体;b)提供一固态培养基,其中该固态培养基包含米;c)将步骤a)的种源接种于步骤b)的固态培养基的米上,并进行培养直到形成蛹虫草子实体;其特征在于:该步骤b)的固态培养基的米吸收有茶汁。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步骤b)的固态培养基为通过含有下列步骤的方法而被提供:1)将茶叶、米及水依序加入于一容器内,其中该茶叶对米的干重比为0.5:30至3:30,及该茶叶和米的总干重对水的重量比为1:1至1:0.5;及2)对该容器内的茶叶、米及水进行灭菌。3.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步骤b)的固态培养基为通过包含下列步骤的方法而被提供:i)将茶叶与水混合;ii)固液分离步骤i)的混合物而获得一茶汁;ii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萍林意胜黄学聪吴安琪赖进此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