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荪的原种配方及其培养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0691904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荪的原种配方及其培养方法,属于食品种植技术领域。其配方为:按质量百分比为:碎竹片65%,木屑15%,麸皮20%,余量为水。其培养方法及步骤为:一、菌种制备;二、菌种装管;三、灭菌;四、原种制备;五、栽培;六、接种;七、采摘。菌种制备时,ph值控制在5~6的范围内。原种制备的要求为:在18~23℃温度下,原种需培养60天长满瓶。栽培要求气温在7℃以上,以10~12月份栽培为宜。接种栽培接种时间在4~5月份或10~11月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荪的原种配方及其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竹荪的菌种配方及其培养方法,属于食品种植

技术介绍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常见并可供食用的有4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价值很高。据分析,每100克鲜竹荪中含有粗蛋白20.2%(高于鸡蛋),粗脂肪2.6%,粗纤维8.8%,碳水化合物6.2%,粗灰分8.21%,还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钾、镁、铁等矿物质。长裙竹荪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极为丰富,其中谷氨酸含量达1.76%,是竹荪味道鲜美的主要原因。竹荪的子实体脆嫩爽口、香甜鲜美,别具风味,作为菜肴,冠于诸菌,堪称色、香、味三绝,是宴席上著名的山珍。而竹荪对生长环境要求较商,对气温、光照、土壤等环境的要求比较特殊,如何培植出质量上乘的竹荪,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竹荪的原种配方及其培养方法,详细的介绍说明了竹荪的原种培植,培养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步骤,即可种植出质量可靠,产量较高的竹荪产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竹荪的原种配方,按质量百分比为:碎竹片65%,木屑15%,麸皮20%,余量为水。所述碎竹片的粒径范围为1~2厘米。一种竹荪的培养方法及其步骤为:一、菌种制备;二、菌种装管;三、灭菌;四、原种制备;五、栽培;六、接种;七、采摘。所述菌种制备时,ph值控制在5~6的范围内。所述菌种的生长温度控制范围为20~23℃。所述生长温度是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所处的环境温度,即培养基所处的地下5~20厘米深和子实体分化的地下1~30厘米深的温度。所述栽培要求气温在7℃以上,以10~12月份栽培为宜。所述菌种原基发生和子实体最后形成时的光照控制范围为100~300勒克斯。所述接种栽培接种时间在4~5月份或10~11月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竹荪菌种配方简单,操作方便,培植过程容易操作,只要严格按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步骤操作,即可培养出比较好的竹荪产品,取得的效果较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介绍。实施例1:一种竹荪的菌种配方,按质量百分比为:碎竹片65%,木屑15%,麸皮20%,余量为水。所述碎竹片的粒径范围为1~2厘米。一种竹荪的培养方法,其步骤为:一、菌种制备;二、菌种装管;三、灭菌;四、原种制备;五、栽培;六、接种;七、采摘。所述菌种制备时,ph值控制为5。竹荪喜偏酸性的生活环境。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的pH值为5~6.0,pH值大于7.5,生长受阻。子实体发育阶段pH值以4.6~5.5为宜。所述原种制备的要求为:在18℃温度,原种需培养60天长满瓶。所述栽培要求气温在7℃以上,以12月份栽培为宜。竹荪是典型的中温型菌类。菌丝的生长温度为4~28℃,最适温度为20~23℃;低于16℃或高于36℃,生长缓慢。子实体形成温度为17~29℃,以20~24℃为宜,最适温度为22℃;高于28℃,生长缓慢,生长势弱;35℃以上,停止生长;低于15℃,发育减慢,菌球萎缩或出现畸形。这里所指的温度,是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所处的环境温度,即培养基所处的地下5~20厘米深和子实体分化的地下1~30厘米深的温度。因为同一时间地表和地下的温度有较大差异,一般情况下,地表的温度高于地下温度,离地表越深,温度越低。栽培时要注意此点。所述接种栽培接种时间在4~5月份。由于竹荪菌丝体生长对温度、湿度要求较严,栽培接种时间一般以4~5月份及10~11月份为宜。接种应选择阴天或没有阳光直射的时日进行。接种前一周,先用50%的多菌灵1000倍药液或700倍锌硫磷药液进行栽培坑内土壤消毒。然后将处理好的竹片铺于坑内,厚约4~5厘米,再在上面铺经过处理的竹叶厚2~3厘米。在竹叶上按横向间距10厘米、纵向间距12厘米梅花形点播竹荪栽培菌种。再铺上一层厚为4~5厘米的竹片,竹片上覆盖一层2~3厘米厚竹叶,然后又按横向间距6厘米、纵向间距8厘米点播菌种,最后在菌种上层覆盖一层竹叶,厚度以盖住菌种为准,并轻轻压紧,使菌种和培养料紧密接触。菌种用量为每平方米24瓶,其中面层用量为70%,底层用量为30%。当天取出的菌种和培养料,必须当天接种完毕。所述菌种原基发生和子实体最后形成时的光照控制范围为100~300勒克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荪的原种配方,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为:碎竹片65%,木屑15%,麸皮20%,余量为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荪的原种配方,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为:碎竹片65%,木屑15%,麸皮20%,余量为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荪的原种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竹片的粒径范围为1~2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荪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一、菌种制备;二、菌种装管;三、灭菌;四、原种制备;五、栽培;六、接种;七、采摘。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竹荪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制备时,ph值控制在5~6的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竹荪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的生长温度控制范围为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祥
申请(专利权)人:普安县绿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