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柱、电连接器、电连接装置及电动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8821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极柱、电连接器、电连接装置及电动汽车。极柱用于电连接器,极柱具有电接触端,电接触端的末端面具有向外凸出的弧形部。电连接器包括极柱安装座、极柱、导向槽和弹性件,极柱安装座设有安装孔,极柱穿设于安装孔,导向槽设于安装孔的侧壁,弹性件位于安装孔内。电连接装置包括上述电连接器和电池端电连接器。电动汽车包括电池容纳部,电池容纳部具有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极柱的电接触端的末端面具有弧形部,在电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出现振动时,该极柱与另一极柱的末端面依然能够较为可靠地接触,两极柱的末端面不易发生瞬时分离,有利于提高电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柱、电连接器、电连接装置及电动汽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极柱、电连接器、电连接装置及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包括车端电连接器和电池端电连接器,车端电连接器安装于与车连接的快换支架或直接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电池端电连接器安装到快换电池包上。电池端电连接器的低压极柱的电接触端(低压极柱包括接线端和电接触端)分别与车体端电连接器的低压极柱的电接触端一一对应电连接。在现有技术中,电池端电连接器的低压极柱相对于车体端电连接器的低压极柱在X、Y、Z三个方向都有一定的自由度,电动汽车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振动,从而使电池端电连接器的低压极柱相对于车体端电连接器会产生位移,继而产生摩擦,导致电池端电连接器的低压极柱的电接触端的端面受损,影响电连接的稳定性。另外,由于两低压极柱的电接触端的端面均为平面结构,在上述振动的影响下,两接触面易发生瞬时分离,也会影响电连接的可靠性。综上,现有技术中电池端电连接器的低压极柱与车体端电连接器的低压极柱电连接时具有稳定性较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池端电连接器的低压极柱与车体端电连接器的低压极柱电连接时具有稳定性较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极柱、电连接器、电连接装置及电动汽车。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极柱,用于电连接器,所述极柱具有电接触端,其特点在于,所述电接触端的末端面具有向外凸出的弧形部。在本方案中,极柱的电接触端的末端面具有弧形部,当该极柱与另一电连接器的极柱的末端面电连接时,无论另一电连接器的末端面是弧形面还是平面,在电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出现振动时,两极柱的末端面依然能够较为可靠地接触,两极柱的末端面不易发生瞬时分离,有利于提高电连接的可靠性。较佳地,所述弧形部的圆弧半径的范围为8~10mm。在本方案中,若圆弧半径过大,则该弧形部与平面差别不大,在上述振动的过程中,依然会使得两极柱发生瞬时分离,使得电连接的可靠性较低;若圆弧半径过小,则该弧形部与另一极柱的末端面的接触面积过小,也容易降低电连接的可靠性。较佳地,所述弧形部关于所述极柱的中心轴线对称。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该极柱与另一极柱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较佳地,所述极柱包括极柱本体,所述极柱本体的一端为所述电接触端、另一端为接线端;所述极柱还包括导向脚,所述导向脚设于所述极柱本体的外壁面,并沿所述极柱本体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所述导向脚位于所述接线端的末端面;所述导向脚与所述极柱本体一体成型。在本方案中,导向脚的存在,使得该极柱在弹性力的作用下能够按照与导向脚对应设置的导向槽所限定的方向旋转,使得该极柱能够实现自动清洁末端接触面的效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该极柱与另一极柱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较佳地,所述极柱还具有压线体,所述压线体连接于所述接线端并位于所述导向脚远离所述极柱本体的一侧;所述压线体具有相连接的压线体头部和压线体尾部,所述压线体头部远离所述压线体尾部的一端与所述接线端连接,所述压线体尾部中与所述压线体头部连接的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压线体尾部中远离所述压线体头部一端的直径,所述压线体头部中与所述压线体尾部连接的一端的直径等于所述压线体头部中远离所述压线体尾部一端的直径;其中,所述压线体设有线缆槽,所述线缆槽自所述压线体尾部延伸至所述压线体头部,且所述线缆槽与所述极柱本体的内部相连通。在本方案中,压线体的头部为圆柱体结构,压线体的尾部为喇叭状结构,既便于收纳线缆,又能够较为可靠地保护线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该极柱与另一极柱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较佳地,所述极柱本体的中部具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自所述极柱本体的外壁面向外延伸。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极柱安装座,所述极柱安装座设有安装孔,其特点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极柱,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设于所述安装孔的侧壁;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安装孔内;其中,所述极柱包括极柱本体,所述极柱本体的一端为所述电接触端、另一端为接线端,所述极柱还包括导向脚,所述导向脚设于所述极柱本体的外壁面,并沿所述极柱本体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当所述导向脚移动至所述导向槽内时,所述导向脚滑设于所述导向槽,所述导向脚与所述导向槽配合用于限定所述极柱的旋转方向;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极柱本体外,所述弹性件用于带动所述极柱沿所述导向槽设置的旋转方向移动。在本方案中,极柱的电接触端的末端面具有弧形部,当该极柱与另一电连接器的极柱的末端面电连接时,无论另一电连接器的末端面是弧形面还是平面,在电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出现振动时,两极柱的末端面依然能够较为可靠地接触,两极柱的末端面不易发生瞬时分离,有利于提高电连接的可靠性。另外,通过导向脚与导向槽配合能够限定极柱的旋转方向,并通过弹性件带动极柱沿导向槽设置的旋转方向移动,从而到达清洁极柱的末端面的效果,有利于提高该极柱与另一极柱的电连接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包含该极柱的电连接器的电连接的可靠性。较佳地,所述极柱为低压极柱,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高压极柱,所述高压极柱具有接线端和电接触端,所述高压极柱的接线端通过柔性导电件与高压插头浮动电连接,所述高压极柱的电接触端与电池端电连接器浮动电连接;其中,所述柔性导电件由柔性导电材料制成。在本方案中,柔性导电件可拉长、压缩及径向扭转,可适应于结构连接之间轴向、径向等各个角度的相对位移变化,避免因相对位移的变化而导致电连接性能变差,从而,有利于提高高压极柱与高压插头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同理,高压极柱的电接触端与电池端电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也较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连接装置,其特点在于,其包括电池端电连接器和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电池容纳部,其特点在于,所述电池容纳部具有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在该极柱中,极柱的电接触端的末端面具有弧形部,当该极柱与另一电连接器的极柱的末端面电连接时,无论另一电连接器的末端面是弧形面还是平面,在电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出现振动时,两极柱的末端面依然能够较为可靠地接触,两极柱的末端面不易发生瞬时分离,有利于提高电连接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极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沿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沿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的电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的电连接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的电连接装置中电池端电连接器的低压极柱与车体端电连接器的低压极柱相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体端电连接器10极柱101弧形部102极柱本体103导向脚104压线体1041压线体头部1042压线体尾部1043线缆槽105限位凸台20极柱安装座201安装孔2011主板安装孔2012盖板安装孔2013限位槽202导向槽203主板2031壳体2032中间块204盖板30弹性件40高压极柱401凹槽2电池端电连接器3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柱,用于电连接器,所述极柱具有电接触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触端的末端面具有向外凸出的弧形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柱,用于电连接器,所述极柱具有电接触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触端的末端面具有向外凸出的弧形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部的圆弧半径的范围为8~1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部关于所述极柱的中心轴线对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包括极柱本体,所述极柱本体的一端为所述电接触端、另一端为接线端;所述极柱还包括导向脚,所述导向脚设于所述极柱本体的外壁面,并沿所述极柱本体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所述导向脚位于所述接线端的末端面;所述导向脚与所述极柱本体一体成型。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还具有压线体,所述压线体连接于所述接线端并位于所述导向脚远离所述极柱本体的一侧;所述压线体具有相连接的压线体头部和压线体尾部,所述压线体头部远离所述压线体尾部的一端与所述接线端连接,所述压线体尾部中与所述压线体头部连接的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压线体尾部中远离所述压线体头部一端的直径,所述压线体头部中与所述压线体尾部连接的一端的直径等于所述压线体头部中远离所述压线体尾部的一端的直径;其中,所述压线体设有线缆槽,所述线缆槽自所述压线体尾部延伸至所述压线体头部,且所述线缆槽与所述极柱本体的内部相连通。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丹梁黄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