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保护的充电/数据通信接头、装置及自保护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5658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自保护的充电/数据通信接头、装置及自保护方法,所述充电/数据通信接头用于与插头连接,所述充电/数据通信接头包括壳体和充电/通信端子,壳体内设置有监测控制与处理单元,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监测电极,监测电极位于充电/数据通信接头与插头连接后的连接缝和充电/通信端子之间,两个监测电极均与所述监测控制与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监测控制与处理单元,用于监测两个监测电极之间的绝缘参数,并可根据两个监测电极之间的绝缘参数的大小控制充电/数据通信接头与插头之间的连接或断开,从而有效的保护充电/数据通信接头,提升了现有接头的使用寿命、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了通信误码率,提升了通信效率和通信质量。

A Self-Protecting Charging/Data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Device and Self-Protect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elf-protective charging/data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device and self-protection method. The charging/data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is used for connecting with a plug. The charging/data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includes a shell and a charging/communication terminal. A monitoring control and processing unit is arranged in the shell, two monitoring electrodes are arrang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shell, and the monitoring electrodes are located in charging/data communication. The monitoring control and processing unit is used to monitor the insulation parameters between the two monitoring electrodes and to control the connection or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charging/data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and the plug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insulation parameters between the two monitoring electrodes. It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charging/data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reliability and security of the existing connector, reduce the communication error rate, and improve the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and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保护的充电/数据通信接头、装置及自保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电子产品的接头防水
,具体涉及一种可自保护的充电/数据通信接头、装置及自保护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学和电子工业的发展,电子设备和产品已经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就离不开各种充电、供电和数据通信接头,特别是随着户外电子产品和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对电子设备的三防要求越来越高,用户数量和使用的频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用户希望电子设备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够正常使用,必然涉及到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供电、数据通信。但是当前各种充电接头供电接头均采用直接供电/通信的方法,即接通即供电或通信,无法感知是否有水等导电液体附着,比如在大雨中充电的电动汽车、在暴雨中登山的户外爱好者穿戴的各种电子设备,轻则加速电极接头氧化,接触电阻升高,增加发热和漏电流,降低充电效率和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或者数据通信误码率上升,降低通信效率,造成通信异常,重则造成短路起火或其他安全事故,给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自保护的充电/数据通信接头、装置及自保护方法,在现有的各种充电、供电、通信接头上增加了防水设计和进液识别和保护,极大的延长了充电/通信接头和设备在各种严苛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并为安全运行提供了进一步可靠保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自保护的充电/数据通信接头,所述充电/数据通信接头用于与插头连接,所述充电/数据通信接头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充电/通信端子,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监测控制与处理单元,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监测电极,所述监测电极位于充电/数据通信接头与插头连接后的连接缝和充电/通信端子之间,两个所述监测电极之间间隔有一定距离,两个所述监测电极均与所述监测控制与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监测控制与处理单元,用于监测两个监测电极之间的绝缘参数,并根据两个监测电极之间的绝缘参数的大小控制充电/数据通信接头与插头之间的电气连接或电气断开。进一步地,所述监测控制与处理单元包括处理单元和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串联于所述充电/通信端子所在的线路上,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和两个监测电极均与所述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用于控制充电/通信端子所在的线路的断开或接通,当开关单元断开时,充电/通信端子所在的线路断开;当开关单元闭合时,充电/通信端子所在的线路正常接通;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监测两个监测电极之间的绝缘参数,并根据两个监测电极之间的绝缘参数的大小控制开关单元闭合或断开,实现控制插头与所述充电/数据通信接头的电气连接或电气断开。进一步地,所述监测控制与处理单元还包括监测单元,两个监测电极均通过监测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处理单元通过监测单元获取两个监测电极之间的绝缘参数。进一步地,所述监测控制与处理单元还包括连接识别单元,所述连接识别单元串联于所述充电/通信端子所在的线路上,所述连接识别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电连接,用于监测是否有插头插入所述充电/数据通信接头。进一步地,所述监测电极为环形的监测电极,所述环形的监测电极环设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还环设有凸出于所述外壁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连接缝和监测电极之间;当有插头插入所述充电/数据通信接头后,所述密封圈与插头的壳体接触,且所述充电/数据通信接头的壳体、密封圈和插头的壳体共同形成密封腔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可自保护的充电/数据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充电/数据通信接头以及与所述充电/数据通信接头连接的插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数据通信的自保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处理单元监测两个监测电极之间的绝缘参数,所述绝缘参数用于判断两个监测电极之间的绝缘程度,所述绝缘参数越高,说明两个监测电极之间的绝缘程度越好,所述绝缘参数越低,说明两个监测电极之间的绝缘程度越差;所述处理单元中预设有绝缘参数安全阀值,将所述绝缘参数与预设的绝缘参数安全阀值对比,如果所述绝缘参数小于所述绝缘参数安全阀值,则控制所述开关单元断开,如果所述绝缘参数大于等于所述绝缘参数安全阀值,则控制所述开关单元闭合。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单元监测两个监测电极之间的绝缘参数具体为:处理单元产生一个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发送给其中一个监测电极,同时获取另一个监测电极接收到的电信号,根据发送出去的电信号和接收到的电信号计算两个监测电极之间的绝缘参数;或者,处理单元驱动监测单元产生一个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发送给其中一个监测电极,同时通过监测单元获取另一个监测电极接收到的电信号,根据发送出去的电信号和接收到的电信号计算两个监测电极之间的绝缘参数。进一步地,当连接识别单元检测到有插头插入所述充电/数据通信接头后,处理单元才开始监测两个监测电极之间的绝缘参数。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单元持续性或者周期性的获取两监测电极之间的绝缘参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是对现有的充电/数据通信接头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在充电/数据通信接头的壳体内设置监测控制与处理单元,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监测电极,通过监测两个监测电极之间的绝缘参数,并根据两个监测电极之间的绝缘参数的大小控制充电/数据通信接头与插头之间的连接或断开,从而有效的保护充电/数据通信接头,提升了现有接头的使用寿命、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了通信误码率,提升了通信效率和通信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自保护的充电/数据通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的充电/数据通信接头与插头之间的连接缝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数据通信接头与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视角的充电/数据通信接头与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数据通信接头的电路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充电/数据通信接头,2、壳体,3、监测电极,4、密封圈,5、插头,6、连接缝,7、充电/通信端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5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自保护的充电/数据通信接头,所述充电/数据通信接头1用于与插头5连接,所述充电/数据通信接头1包括壳体2和设置在壳体2上的充电/通信端子7,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监测控制与处理单元,所述壳体2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监测电极3,所述监测电极3位于充电/数据通信接头1与插头5连接后的连接缝6和充电/通信端子7之间,两个所述监测电极3之间间隔有一定距离,两个所述监测电极3均与所述监测控制与处理单元电连接;其中,所述充电/数据通信接头1:位于供电侧或者通信双方的通信信号发送端。所述插头5:位于受电侧或通信双方的通信信号接收端所述监测控制与处理单元,用于监测两个监测电极3之间的绝缘参数,所述绝缘参数越高,说明两个监测电极3之间的绝缘程度越好,所述绝缘参数越低,说明两个监测电极3之间的绝缘程度越差,并根据两个监测电极3之间的绝缘参数的大小控制充电/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保护的充电/数据通信接头,所述充电/数据通信接头用于与插头连接,所述充电/数据通信接头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充电/通信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监测控制与处理单元,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监测电极,所述监测电极位于充电/数据通信接头与插头连接后的连接缝和充电/通信端子之间,两个所述监测电极之间间隔有一定距离,两个所述监测电极均与所述监测控制与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监测控制与处理单元,用于监测两个监测电极之间的绝缘参数,并根据两个监测电极之间的绝缘参数的大小控制充电/数据通信接头与插头之间的电气连接或电气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保护的充电/数据通信接头,所述充电/数据通信接头用于与插头连接,所述充电/数据通信接头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充电/通信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监测控制与处理单元,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监测电极,所述监测电极位于充电/数据通信接头与插头连接后的连接缝和充电/通信端子之间,两个所述监测电极之间间隔有一定距离,两个所述监测电极均与所述监测控制与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监测控制与处理单元,用于监测两个监测电极之间的绝缘参数,并根据两个监测电极之间的绝缘参数的大小控制充电/数据通信接头与插头之间的电气连接或电气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保护的充电/数据通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控制与处理单元包括处理单元和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串联于所述充电/通信端子所在的线路上,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和两个监测电极均与所述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用于控制充电/通信端子所在的线路的断开或接通,当开关单元断开时,充电/通信端子所在的线路断开;当开关单元闭合时,充电/通信端子所在的线路正常接通;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监测两个监测电极之间的绝缘参数,并根据两个监测电极之间的绝缘参数的大小控制开关单元闭合或断开,实现控制插头与所述充电/数据通信接头的接通或断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保护的充电/数据通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控制与处理单元还包括监测单元,两个监测电极均通过监测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处理单元通过监测单元获取两个监测电极之间的绝缘参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保护的充电/数据通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控制与处理单元还包括连接识别单元,所述连接识别单元串联于所述充电/通信端子所在的线路上,所述连接识别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电连接,用于监测是否有插头插入所述充电/数据通信接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保护的充电/数据通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电极为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雪峰解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柔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