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5658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合,所述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第一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具有用以安装至第一电路板上的安装面,若干导电端子成对设置以供对接端子插入于其间,所述导电端子彼此独立,且每两个导电端子构成供同一对接端子插接的端子对,每一导电端子具有与绝缘本体相固定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延伸出的接触臂及焊脚,所述固持部具有第一固持部及自第一固持部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固持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方向上,第一固持部的顶端到第二固持部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mm。本发明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能够较好地保持于绝缘本体内。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mbination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with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bination with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is used for mounting on the first circuit board.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prises an insulating body and several conductive terminals fixed on the insulating body. The insulating body has an installation surface for mounting on the first circuit board, and several conductive terminals are arranged in pairs for inserting the docking terminals therein. The electric terminals ar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and each two conductive terminals constitute a pair of terminals for insertion into the same docking terminal. Each conductive terminal has a fixing part fixed with the insulating body, a contact arm and a welding foot extended from the self-fixing part, and the fixing part has a first fixing part and a second fixing part formed by bending and extending from the first fixing part. In the installation direction of the insulating body, the first one is the fixing par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op of the fixing part and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fixing part is not more than 1 mm. The conductive terminal of the electric connector of the invention can be well maintained in the insulation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合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介绍
传统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相互配对的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然而当电连接器需要满足低构型、小型化的使用需求时,其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之间的保持力往往不够。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合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度较低且其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之间具有较佳的保持力的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合。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第一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用以安装至第一电路板上的安装面,所述若干导电端子成对设置以供对接端子插入于其间,所述导电端子彼此独立,且每两个导电端子构成供同一对接端子插接的端子对,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与绝缘本体相固定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延伸出的接触臂及焊脚,所述固持部具有第一固持部及自所述第一固持部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固持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方向上,所述第一固持部的顶端到第二固持部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持部与所述安装面垂直,并且其于前后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绝缘本体相固定的干涉部,所述第二固持部与所述安装面平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持部具有分置于所述焊脚于前后方向上两侧之至少一对所述第二固持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臂的中心线与所述安装面之间呈角度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臂具有朝向相对设置的另一导电端子突出形成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对接侧,所述接触臂的自由末端于其对接侧设有位于其外周缘上的导向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与所述固持部相卡固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下延伸以供安装于第一电路板上的腿部,于所述安装方向上,所述主体部的高度不高于3.5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持部还具有自所述第一固持部的顶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三固持部,所述第三固持部与所述第一固持部平行设置,且具有位于其前后方向上两侧的倒刺。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包括所述电连接器及与该电连接器相插接的对接连接器,所述对接连接器用以安装于第二电路板上且具有对接本体及固定于对接本体的若干对接端子,每一所述对接端子插入电连接器的相应端子对并与之机械及电性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端子具有与对接本体相固定的固定部、自所述固定部延伸出的接触片及焊接部,所述接触片于其外周缘上设置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至少设置于所述接触片上相邻的两侧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连接器至少可沿第一方向及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插接至所述电连接器,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安装面垂直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与所述安装面呈倾斜角度设置的斜向方向。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高度较低,可满足低构型的使用需求,其通过将导电端子的第一固持部的顶端到第二固持部的底面之间的距离t设置为不大于1mm,利用自第一固持部弯折延伸的第二固持部与绝缘本体配合来进一步加强两者之间的保持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合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其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后相互插接于第一状态下的立体组装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合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其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后相互插接于第二状态下的立体组装图。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未安装于电路板上时的插接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组合的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未插接时的立体图。图5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组合的部分分解图。图6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4所示对接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组合的导电端子与对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10是图9所示导电端子的正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中的对接连接器沿第一方向插接到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1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组合中的对接连接器沿第一方向插接到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1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中的对接连接器沿第二方向插接到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15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组合中的对接连接器沿第二方向插接到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16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中的电连接器沿第三方向插接到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17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组合中的电连接器沿第三方向插接到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合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相互插接后的立体示意图。图19是图18所示电连接器组合中的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未插接时的立体示意图。图20是图19所示电连接器组合另一视角的视图。图21是沿图18中线A-A的剖视图。图22是图19所示电连接器组合中的对接连接器沿第一方向插接到电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图23是图19所示电连接器组合中的对接连接器沿第二方向插接到电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请参图1至图1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合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相互配对的电连接器100和对接连接器200,所述电连接器100和对接连接器200分别用以安装于第一、第二电路板3、4。请参图1及图2所示,分别为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插接后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为了便于说明,下文在介绍电连接器组合时,均以图1、2中电连接器100及第一电路板3的放置方向视为水平方向,也即不论处于第一状态还是第二状态下,电连接器100始终水平放置,在第一状态下,所述对接连接器200也呈水平放置;在第二状态下,所述对接连接器200与电连接器100垂直,也沿竖直方向放置。另外,在介绍电连接器100时,均将电连接器100的对接端视为前端,与对接端相对设置的另一端视为后端。请参图1至图9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具有绝缘本体11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1的若干导电端子12,所述绝缘本体11具有用以安装至第一电路板3上的安装面110,所述导电端子12成对设置。所述导电端子12沿横向方向排列并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1。请参图4至图6并结合图12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1包括主体部111及自所述主体部111向下延伸以供安装于第一电路板3上的腿部112,如图11所示,于所述绝缘本体11的安装方向上,所述主体部111的高度h不高于3.5mm。请参图1至图5并结合图7所示,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用以安装于第二电路板4上且具有对接本体21及固定于所述对接本体21的若干对接端子22,每一所述对接端子22插入成对设置的两个导电端子12之间并与之机械及电性接触。请参图3至图11所示,所述导电端子12彼此独立设置,且每两个导电端子12构成供同一根对接端子22插接的端子对。具体地,每一所述导电端子12具有与绝缘本体11相固定的固持部121、自所述固持部121延伸出的接触臂122及焊脚123,其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第一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用以安装至第一电路板上的安装面,所述若干导电端子成对设置以供对接端子插入于其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彼此独立,且每两个导电端子构成供同一对接端子插接的端子对,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与绝缘本体相固定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延伸出的接触臂及焊脚,所述固持部具有第一固持部及自所述第一固持部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固持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方向上,所述第一固持部的顶端到第二固持部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第一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用以安装至第一电路板上的安装面,所述若干导电端子成对设置以供对接端子插入于其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彼此独立,且每两个导电端子构成供同一对接端子插接的端子对,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与绝缘本体相固定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延伸出的接触臂及焊脚,所述固持部具有第一固持部及自所述第一固持部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固持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方向上,所述第一固持部的顶端到第二固持部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持部与所述安装面垂直,并且其于前后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绝缘本体相固定的干涉部,所述第二固持部与所述安装面平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具有分置于所述焊脚于前后方向上两侧之至少一对所述第二固持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臂的中心线与所述安装面之间呈角度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臂具有朝向相对设置的另一导电端子突出形成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对接侧,所述接触臂的自由末端于其对接侧设有位于其外周缘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永炽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